2014—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八年級物理試題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2.第Ⅰ卷為選擇題,請將選擇題正確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第Ⅱ卷為非選擇題,用藍黑色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卷上,作圖題也可用鉛筆作答。
第Ⅰ卷 (選擇題 共4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的要求)
1.當喇叭里響起“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的男聲演唱時,小周和小楊齊聲說:“是劉歡在演唱!”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jù)是:不同演員聲音的
A.音調(diào)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聲速不同
2.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边@是唐代詩人李白《早發(fā)白帝城》中的詩句。從物理學的角度看,我們說乘船的人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A.彩云 B.輕舟 C.高山 D.兩岸
3.在拍攝房屋倒塌砸傷人的特技鏡頭時,總是用泡沫塑料作房屋構件的道具,其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
A.價格低 B.重力小 C.質(zhì)量小 D.密度小
4.質(zhì)量為100g的物體可能是
A.一臺電腦 B.一輛自行車 C.一包方便面 D.一頁信紙
5.如圖5所示,揚聲器播放音樂時,放在紙盒上的小紙片會不斷地跳動。
這個實驗是用來研究
A.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B.音調(diào)與頻率的關系
C.聲音傳播的條件 D.樂音與噪聲的區(qū)別
6.下列四個選項中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減弱噪聲,其中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是
A.房間墻壁上使用吸音材料 B.在高架路兩旁建隔音墻
C.在道路兩旁種植花草樹木 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7.圖7所示的四種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8.如圖8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9.忽略空氣阻力,拋出后的實心球在空中的運動軌跡如圖9所示。拋出
后的實心球由于
A.受到重力作用,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B.受到推力作用,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C.不受力,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D.不受力,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改變
10.在“五岳”之一泰山上,歷史上曾多次出現(xiàn)“佛光”奇景。據(jù)目擊者說:“佛光”是一個巨大的五彩繽紛的光環(huán),與常見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樣!胺鸸狻毙纬傻闹饕蚴
A.光的直線傳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1.小明用如圖1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
同一平面內(nèi),應進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轉(zhuǎn)動板A B.沿ON向后轉(zhuǎn)動板B
C.改變?nèi)肷涔饩與ON的夾角 D.改變反射光線與ON的夾角
12.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測量過程中向右移動游碼的作用相當于
A.往右盤里增加砝碼 B.從右盤里減去砝碼
C.向左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D.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13.紡織工人在檢查紡織品的質(zhì)量時,要觀看紡織品的布紋是否有缺陷,應該使用
A.凹透鏡,并把紡織品放在它的焦點以內(nèi)
B.凸透鏡,并把紡織品放在它的焦點以內(nèi)
C.凸透鏡,并把紡織品放在它的二倍焦距點之外
D.凸透鏡,并把紡織品放在它的焦點與二倍焦距點之間
14.以你在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經(jīng)驗估計,以下與實際情況較為接近的是
A.教室課桌的高度約為80dm B.橡皮從課桌掉到地上的時間約10s
C.初中生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 D.一名中學生的質(zhì)量大約是100kg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的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不得分。)
15.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
B.住宅安裝雙層真空玻璃窗可減小室外噪聲對室內(nèi)的影響
C.課堂上學生能聽到老師的講課聲,是由于空氣能夠傳聲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fā)聲的音調(diào)不同
16.草地上滾動的足球,在越滾越慢的過程中
A.足球的速度越來越小 B.足球的質(zhì)量越來越小
C.足球的慣性越來越小 D.足球受到的力不平衡
17.如圖17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物體,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以下敘述的兩個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對桌面的壓力
B.物體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
C.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與物體所受的重力
D.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與桌面對物體的摩擦力
18.下列現(xiàn)象中,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A.客車突然開動時,乘客向后仰 B.向上拋出的石頭最終落回地面
C.跳遠運動員助跑后起跳跳得遠 D.離弦的箭在空中能夠繼續(xù)飛行
選擇題答題表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60分)
三、非選擇題(包括16小題,共 60分)
19.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圖19中a、b、c三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開始運動,則圖19甲中運動最快的是 ;圖19乙中速度最大的是 。
20.如圖20所示,鉛筆的長度是 cm,為了減小誤差可以采取
的方法。
21.為了提高體育考試成績,小明站在地面上練習投擲實心球,實心球在空中運動時,以實心球為參照物,小明是 的;若實心球在運動時所受的力都消失,實心球?qū)⑻幱?br> 狀態(tài)。
22.餃子是中國傳統(tǒng)美食之一,在包、煮等過程中包含許多物理知識。包餃子時,將面團搟成皮,說明力可以 ;煮餃子時,沉入水底的餃子看起來比實際的位置淺,這屬于 現(xiàn)象。
23.在森林里決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飲料瓶。這是由于雨水進入飲料瓶后相當于一個_______鏡,對太陽光有__________作用(填“發(fā)散”或“會聚”),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24.學校在一進樓門的位置豎立著一塊平面鏡,同學們經(jīng)過鏡前都習慣照一照。張強同學在鏡子中看到的是自己的 (選填“實”或“虛”)像;當他在距離平面鏡前5m處向平面鏡走近3m的過程中,張強在平面鏡中的像將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25.如圖25所示,跳傘運動員在從飛機上跳下、降落傘沒有打開之前,下落會越來越快,此時運動員受到的阻力 重力;當降落傘打開后,運動員勻速下落時,運動員受到的阻力
重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6.小明用10N的水平推力推重為50N的木箱,但沒有推動,如圖26所示,此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N;如果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著此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
27.炎熱的夏季,人們往往喜歡喝冰鎮(zhèn)飲料。將瓶裝飲料放入冰柜,有時卻忘記及時取出。當取出時發(fā)現(xiàn)玻璃瓶已被凍裂,這是因為飲料在凝固的過程中,飲料的質(zhì)量 ,密度 ,體積變大造成的。(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28.(3分)如圖28所示,一束
光沿AO方向從水中射向空氣中。
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29.(3分)如圖29所示,請在
圖中畫出石頭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30.(7分)近年來,隨著我市北園高架橋
的建成,我市市區(qū)尤其是北部的道路交通
狀況及城市面貌有了巨大的提升和改變。北園高架橋東起二環(huán)東路,向西跨過濟齊路落地,全程約12km,高架橋限速80km/h。某輛小貨車,車和貨物總質(zhì)量為2.8t ,取 g=l0N/kg ,請計算并回答:
(1)車和貨物受到總重力是多少?
(2)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該小貨車跑完全程,至少需要多長時間?
(3)為安全行駛,請結(jié)合你所學習的物理知識給駕駛員提兩條建議。
31.(6分)2014年是農(nóng)歷龍年,小明家有一個中國龍的擺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31所示。該擺件是實心的,小明很想知道它究竟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于是設法測得它
的質(zhì)量是2.67kg,體積為3×10-4m3。
(g取l0 N/kg)
(1)通過計算和查表,判斷該擺件可能是由
哪種材料制成的?
(2)如果這個擺件是用金來制成的,那么這個
擺件的質(zhì)量多大?
32.(7分)小迪學習了“密度”知識后,想測量金屬塊的密度,于是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1)在測量金屬塊的質(zhì)量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若指針位置如圖32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直到天平平衡。
(2)把金屬塊放到天平左盤稱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32乙所示,則礦石的質(zhì)量是 g。
(3)小迪將金屬塊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如圖32丙)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100mL的位置,則金屬塊的體積是 cm3。由此可知,金屬塊的密度是 。
33.(8分)8年級7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
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剛和小強選用了一塊底面與各個側(cè)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長方體木塊和一塊長木板,用彈簧測力計向右拉動木塊,設計了如圖33所示的實驗方案:
(1)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向右拉動木塊,使其做 運動。
(2)小剛和小強通過分析圖33中A、D兩次實驗,可以得出結(jié)論:
;
分析圖33中 兩次實驗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接觸面間的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 小剛和小強進一步分析圖33中A、B、C的三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 (選填“有關”或 “無關”)。
(4)另一組的小華得出的結(jié)論與小剛和小強的不同,小華設計的是將圖33A中的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變?yōu)樵瓉硪话。他由此得出結(jié)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你認為誰的結(jié)論是正確的,并簡要說明理由
。
34.(8分)如圖34所示,小明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
的規(guī)律”實驗。
(1)要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
將蠟燭向 調(diào)整。
(2)實驗小組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得知: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 的實像,該實像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用光屏承接。
(3)成實像的過程中,如果將蠟燭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 ,光屏上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64398.html
相關閱讀: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期中質(zhì)監(jiān)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