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M 7.2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歐姆定律,記住歐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知道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大,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歐姆定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過利用歐姆定律的計算,學會解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科學家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習科學家堅韌不拔,探求真理的偉大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和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熱情.
重點
理解歐姆定律.
教學難點
利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器材
課件,小燈泡一只,干電池2節(jié),10Ω電阻2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一定還記得我們在上節(jié)課中的探究實驗,各組的探究結論,可以再講講嗎?
課件展示
電阻R電壓U電流I

20Ω2V0.1A
4V0.2A
6V0.3A

電壓U電阻R電流I

12V
40Ω0.3A
20Ω0.6A
10Ω1.2A
學生回答:
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在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新課教學:
[師]這個結論就是電流跟電壓、電阻三者之間的定量關系,將兩個結論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簡練而準確的語言表達呢?
學生討論,得到完整的結論,教師復述這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
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這是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在19世紀初經(jīng)過大量的實驗而歸納得出的.為了紀念他,把這個定律叫做歐姆定律.
[師]課件展示:歐姆的生平事跡。我們應該學習歐姆的什么精神?
學生討論: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歐姆很堅強,遇到困難他也不放棄,別人不理解他也不害怕,我們也應該像科學家那樣,努力學習。
[師]歐姆定律:用公式表示I=
式中:I——電流——安培(A)
U——電壓——伏特(V)
R——電阻——歐姆(Ω)
[師](要求同學閱讀教材P26“!”明白歐姆定律公式中的單位要求)歐姆定律公式中的單位有什么要求呢?
[生]如果給出的單位不是歐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換算成要求的單位才可以應用公式。
[師]點撥: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有什么?
[師]思考:歐姆定律公式使用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的事項:
(1)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有R=U/I,U=IR。
(2).公式中的各個物理量是同一導體或同一段電路上的一時刻的對應值。
(3).根據(jù)公式變形 R=U/I, 不能說 “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边@個式子只表明電阻 R 等于 U與 I 的比值。
2.歐姆定律的應用。
[師]接著我們看歐姆定律能解決什么問題.
利用課件展示:
例題1:我們已經(jīng)知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只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現(xiàn)有一只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shù)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通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根據(jù)題意,學生找到已知量。
R=880KΩ=8.8×103Ω
U=220V
解:I= =0.25×10-3 A
0.25×10-3 A=0.25 mA
答:使用這支測電筆時,通過人體的電流是0.25 mA。
利用課件展示:
已知電流、電壓,求電阻
例題2:實驗中測得一個未知電阻兩端的電壓是4.8V,流過的電流是320mA,這個電阻的阻值是多少?
學生解答:
解:由I= 得,R= U/I=4.8V/0.32A=15Ω
答:這個未知電阻的阻值是15Ω。
[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電壓、電流的規(guī)律。那么,電阻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時,總電阻是比原來大了還是小了?
請同學們想一想并與大家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3.電阻的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
(一) 我們先來探究電阻串聯(lián)的問題
[師]怎樣知道兩個同樣阻值的電阻R串聯(lián)起來與一個定值電阻R的大小關系呢?
我們學習了歐姆定律I=U/R,怎樣設計實驗來得到結果呢?
學生討論。
利用課件展示:
演示 1.將一個定值電阻R與一個燈泡、電源和開關連成電路,閉合開關,觀察燈泡的亮度。
2.再將兩個同樣阻值的電阻R串聯(lián)起來,接在電路中。重復前面的實驗。觀察燈泡的亮度。
實驗現(xiàn)象:第二次燈泡的亮度小于第一次,說明第二次燈泡中通過的電流小,串聯(lián)的兩個電阻的總電阻比一個電阻大。
如果串聯(lián)3個以至更多的電阻,重復實驗,我們能夠看到,電路中串聯(lián)的電阻越多,燈泡越暗……
由實驗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
[師]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
(二)探究電阻并聯(lián)的問題
[師]怎樣知道兩個同樣阻值的電阻R并聯(lián)起來與一個定值電阻R的大小關系呢?
學生回答:
利用課件展示:
演示:將兩個同樣阻值的電阻并聯(lián)起來,接入上述電路中,閉合開關,觀察燈泡的亮度,并跟接入一個電阻時燈泡的亮度相比較。
實驗現(xiàn)象表明,在相同電壓的情況下,接入并聯(lián)的兩個電阻后,燈泡比接兒一個電阻時更亮些。
實驗現(xiàn)象說明,兩個電阻并聯(lián)時,總電阻比一個電阻小。
并聯(lián)3個以至更多個電阻,重復實驗,我們能看到,電路中并聯(lián)的電阻越多,燈泡越亮……
由實驗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師]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橫截面積。

三、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本節(jié)內容.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以下內容:
1.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及物理意義.
2.歐姆定律的應用.
3.知道了串聯(lián)電阻、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與各個分電阻的關系。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后動手動腦
五、板書設計:
1.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I=
2. 電阻的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
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
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教學后記
課后,聽課的老師們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自己也反思了課堂中的不足。
首先備課時我認真分析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正確理解歐姆定律,所以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針對歐姆定律反復的進行變式訓練。把針對同一個知識點所設計的問題集中起來反復進行訓練,讓學生意識到這個知識點是一個必須掌握的重點知識,從而集中注意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其次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所以整個課堂就要以學生為主體,盡可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而老師本人只需要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申P鍵在于老師上了講臺之后總是放不開手,總覺得這個要講,那個也得講,總怕遺漏了哪個知識點。這節(jié)課,我雖然大膽的在嘗試,可還是對學生的回答還有練習時的點評過于著急,沒有聽聽其他學生的見解。比如,在課堂中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當電阻一定時,電壓和電流成正比,讓學生判斷對錯。當學生作出判斷時,接著我又追問原因。她沒有說出原因,在我的引導下她的回答也不夠準確。然后我就急于給出正確的原因。在學生講題的過程中,只注意了學生的解題步驟,而且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自己把解題要點又重述了一遍。其實這樣既沒有使學生思維得到鍛煉,自己在重復的過程中把時間也浪費了。
最后調整好課堂節(jié)奏,問題的選擇要精煉,有針對性,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問題的設計有層次、有梯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67401.html

相關閱讀:歐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