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出師表教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以自學為主的課堂模式”學教案


課 題

出師表

授課時間

3


學習目標1:積累詞語,豐富文言詞匯,了解奏表的特點,了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積累名句。

學習目標2:疏通文句,培養(yǎng)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本文融情于議論、敘述,以情動人的寫法方法。

學習目標3:深切感受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做社會的有用人才。

學習重難點:

重點:落實文言實詞,了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摯辭切的特點。

難點: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學習過程設計(學案)


過程設計(教案)

學案: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來源。

1.《出師表》作者是________(時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氨怼笔枪糯鷂_______________的一種文體。是作者率師北上伐魏時寫給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這篇“表”中寫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詩人陸游高度評價這篇表文,說道“出師一表真名世,________?”

2.《出師表》中作者向后主著重提出了三條修明政治的主張,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二.基礎積累

1、注音

殂(。 ”荩ā。∫匀ā。┶欤ā。╆胺瘢ā。ā 。┴ā。?(。∫赃z(。∽桑ā。裕ā。£I(。A頹(。』福ā 。┾ā。  ∥ky( )  二十有(。 ≠(   ) 駑(  )    攘( 。≌茫ā 。 【蹋ā 。≌專ā 。

2、詞語積累


A、一詞多義。


①效: a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B :不效則治臣之罪


②道:a :中道崩殂


B :咨諏善道


③所以:a. :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B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④于:


a. :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


b :欲報之于陛下也


c.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d到: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⑤以:


A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 :以傷先帝之明


C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D :先帝不以臣卑鄙


E :愚以為宮中之事


4.古今異義。


①卑鄙:a.古義: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今義:


②痛恨:a.古義: ,例句: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b.今義:


③開張:a.古義: ,例句:誠宜開張圣聽


b.今義:


5.詞類活用。


①良實: ,例句:此皆良實


②廣益: ,例句:有所廣益


③親、遠: ,例句:親賢臣,遠小人


④奸兇: ,課文指曹魏集團,例句:攘除奸兇


⑤恢弘: ,例句:恢弘志士之氣

3、翻譯下列句子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_________________

(2)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_____________

(3)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

(4)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5)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6)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3、理解性填空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


(2)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 ;


(3)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 。  


(4)《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 , ! 一致


(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 ;② ,不宜異同;③ (或:廣開言路,嚴明賞罰, 親賢遠佞。)


(6)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 ,。 (7)從正反兩方面概括兩漢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句子


(9)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明親賢遠佞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大事。他認為只要對“貞良 死節(jié)之臣”“親之信之”就將帶來一個好的結果,在文中表明這個重要結果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 。


(10)文中“先帝”指劉備,“陛下”指______!疤煜氯帧笔侵柑煜路至褳開__、___、___三國。


(11)“使內外異法”中,“內”指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文中與“內”“外”意思相同的兩個詞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作者在《出師表》中寫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關的文字默寫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詞語填空。


作者認為,該'刑(受罰)'的是__________的人,該'賞(受賞)'的是_________的人。


三.課文理解:


1、諸葛亮在文中向劉禪提出了哪些建議?提出這三條建議的目的是什么?


2、從全文來看,諸葛亮向劉撣提出的三條建議,他反復強調的是哪一條?


3、諸葛亮是在向劉禪提建議,但文中提到“陛下”不過七次,而提到“先帝”卻有十三次之多,這是為什么?


4、作者對他所推薦的賢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3、隨堂預習練習: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二) 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忠良,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乙 文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損抑⑦。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⑧。晏子薦以為大夫。

注釋:①御:馬夫。 ②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③去:離開,這里指離婚。 ④相:擔任國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東西。⑥自下:謙虛。⑦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⑧對:回答。





四、我存在的疑問:





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


完成學案。


第二課時:展示課


一、 導入激趣: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叭櫭⿵]”、“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

二、預習檢測:

1、文學常識

1.《出師表》作者是________(時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氨怼笔枪糯鷂_______________的一種文體。是作者率師北上伐魏時寫給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這篇“表”中寫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詩人陸游高度評價這篇表文,說道“出師一表真名世,________?”

2.《出師表》中作者向后主著重提出了三條修明政治的主張,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2、注音

殂(。 ”荩ā。∫匀ā。┶欤ā。╆胺瘢ā。ā 。┴ā。?(。∫赃z(。∽桑ā。裕ā。£I(。A頹(。』福ā 。┾ā。  ∥ky(。 《校ā。 ≠(   ) 駑(  )    攘( 。≌茫ā 。 【蹋ā 。≌專ā 。

3、詞語積累


A、一詞多義。


①效: a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b成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②道:a路途:中道崩殂


b方法:咨諏善道


③所以:a. ……的原因: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b用來: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④于:


a.在: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


b給:欲報之于陛下也


c.對: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d到: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⑤以:


a來: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以致:以傷先帝之明


c把: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d因為:先帝不以臣卑鄙


e認為:愚以為宮中之事


4.古今異義。


①卑鄙:a.古義: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今義:品質低下、惡劣


②痛恨:a.古義:痛心遺憾,例句: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b.今義:深切地憎恨


③開張:a.古義:擴大,例句:誠宜開張圣聽


b.今義:商店開始營業(yè)或商店每一天第一次成交


5.詞類活用。


①良實:這里指善良誠實的人,例句:此皆良實


②廣益:廣和益都是形容詞作動詞,擴大增多,例句:有所廣益


③親、遠:親近,疏遠,例句:親賢臣,遠小人


④奸兇:奸邪兇惡之徒,課文指曹魏集團,例句:攘除奸兇


⑤恢弘:擴大,例句:恢弘志士之氣

4、翻譯下列句子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_________________

(2)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_____________

(3)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

(4)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5)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6)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質疑點撥


分析課文第一段。


(1)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么?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fā)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


2)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內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竟先帝之業(yè)。


(3)本段提出什么建議? 開張圣聽


(4)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5)對國君進行了怎樣的規(guī)勸?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6)這一段中先后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發(fā)劉禪繼父之志和啟示他學先帝用人之明。


分析課文第二段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么?具體內容是什么?


嚴明賞罰;“宮中”“府中”不應異法。


②如何具體執(zhí)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③提出怎樣的勸誡?


陟罰藏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④“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么?


“宮中”“府中”


三、當堂訓練:自主檢測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奔白,如其所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1. 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卑鄙____________(2)悉


2、下列例句中與“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C. 咨臣以當世之事 D. 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4.由(乙)文中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你知道后人對諸葛亮有何評價嗎?舉出一例即可。(4分)


五、一課一得


談談你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第三課時


一、預習檢測

理解性填空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


(2)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 ;


(3)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 。  


(4)《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 , ! 一致


(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 ;② ,不宜異同;③ (或:廣開言路,嚴明賞罰, 親賢遠佞。)


(6)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 ,。 (7)從正反兩方面概括兩漢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句子


(9)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明親賢遠佞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大事。他認為只要對“貞良 死節(jié)之臣”“親之信之”就將帶來一個好的結果,在文中表明這個重要結果的句子是


“____ ____ ,_____ ____ 。


(10)文中“先帝”指劉備,“陛下”指______。“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為___、___、___三國。


(11)“使內外異法”中,“內”指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文中與“內”“外”意思相同的兩個詞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作者在《出師表》中寫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關的文字默寫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詞語填空。


作者認為,該'刑(受罰)'的是__________的人,該'賞(受賞)'的是_________的人。


二、 質疑點撥


結合課文三段到結尾,回答問題:


1、文中諸葛亮向后主劉禪舉薦了哪些人?為什么要舉薦這些人?提出親賢的具體作法是什么?親賢的好處是什么?


郭攸之、費諱、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然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2、亮認為舉用向寵將軍的好處是什么?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3、先漢興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親賢臣,遠小人。


后漢傾頹的原因是什么?(反面):親小人,遠賢臣。


4、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


三、當堂訓練:

(二) 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忠良,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乙 文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損抑⑦。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⑧。晏子薦以為大夫。

注釋:①御:馬夫。 ②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③去:離開,這里指離婚。 ④相:擔任國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東西。⑥自下:謙虛。⑦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⑧對:回答。

16.解釋下列短語。(2分。任選4個作答)

(1)簡拔: (2)裨補闕漏:

(3)優(yōu)劣得所: (4)意氣揚揚:

(5)名顯諸侯:



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2)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選出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實論證的寫法,思路嚴密;直截了當,讓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簡短精練,含義深刻,含蓄地表明觀點、說明道理,說服力強。

C.甲文乃出師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達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

D.乙文非常細膩地敘述了一個故事,雖鮮明生動,但讀者難以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用這樣的手法推薦國家大臣,似乎也不夠慎重。

19.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結合選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選用人才的標準有何不同。(4分)




我的成功之處: 《出師表》作為一篇佳作,雖考試不作要求,但是這樣千古絕唱,學生仍需深刻體會其妙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67243.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