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基礎要求
提高要求
程標準
內容目標
知識
明白人生需要自立。 知道自立與自主的關系。 知道自立的方法。 要求學生在理解自立的重要性的情況下,學會自立的方法。能力
掌握提高自立能力的基本知識、技能與途徑。 要求學生總結生活經(jīng)驗,學會各種自立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自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摒棄依賴心理,追求自立的人生。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明確在法治社會里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資分析】 ㈠學生分析 (1)針對青少年社會適應不良的心理偏差。 現(xiàn)今許多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一旦離開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緒不穩(wěn)定,生活無法自理。這在精神醫(yī)學里稱為“社會適應不良”,是青少年覺的心理障礙,起因主要是父母未重視給孩子“心理斷奶”。 (2)針對初中學生社會化過程的特點。 社會化是一個人學習人們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體系,以獲得社會生活適應性的過程。在社會化過程中,凡是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技能、行為方式、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的各種思想、觀念等都是社會化的內容。初中生活(少年期)是個體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并存交錯的時期,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以加速他們的社會化進程。 ㈡教材分析: (1)框題結構及內容提綱: 第三 走向自立人生 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通過分析自立的對立面──依賴的危害,幫助學生擺脫依賴,從而主動學習如何自立。 (2)框題邏輯結構: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由“不能再有依賴”、“自立與自主”、“多實踐,多鍛煉”三目組成。 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賴”。通過小雅在嘗試獨立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說明依賴危害之一是使人喪失獨立生活能力;通過招聘會的例子,說明依賴危害之二是使人缺乏責任感,造成人格缺陷。而回憶小學生活的活動,則是要讓學生認識到過去因年齡小教師、家長的幫助、管束是必要的,現(xiàn)在不能再依賴他們,而要自主自立。 第二目“自立與自主”。通過改掉睡懶覺習慣的案例讓學生明白,要自立就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為此就要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皟蓚假設”活動就是讓學生知道如何不依賴他人,如何使自己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書生趕考的案例是從反面說明,遇事沒有主見就不可能自立。 第三目“多實踐,多鍛煉”。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提高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方法:從小事做起,多實踐,多鍛煉!笆掷帧被顒咏o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所以,自己的衣服就得自己洗。從哪里開始呢?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電視臺《體驗》欄目活動告訴學生要大膽實踐,多多鍛煉,在游泳中學習游泳。最后一個活動一方面是強調多實踐多鍛煉,另一方面是強調自立對個人成長的巨大作用。【重難點】 (1)重點:明確自立與自主的關系。 (2)難點:勇于實踐鍛煉。【教學方法】 (1)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準備:前做一個學生依賴程度和自立程度的調查,并搜集學生在學習獨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以便在后面的教學中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教學準備:可讓學生做一些信息收集的工作,如自立能力種種、世界各國青少年自立狀況調查等,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識,更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2)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學設備。(3)教和學的方式: ① 強調理論聯(lián)系學生生活、思想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升入初中以后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構成了學習本的真實的情景。引導學生對升入中學的諸多不適應,對個人學習自立、個人生活自立、社會生活自立進行探究,尋找解決辦法。我們可以稱此為問題教學法。 ②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完成對自立的認知,體驗自立的過程,踐行自立的行為,就是在建構自己的健康人格,培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例如:讓學生做一頓飯,體會生活自立的成功;或者讓學生調查成功人士從小自立的經(jīng)歷,使得自己養(yǎng)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tài)度。 【設計思想】 ① 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重學生的需求,重學生的體驗,重學生的行動,重學生能力的提高。 ② 讓學生自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得到屬于自己的心理體驗,在心理體驗的基礎上內化知識,提高能力,增強道德水平。 ③ 實行多樣化的教學評價,調動不同特點的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過程】框 題
第三 走向自立人生
第二框題 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與學的過程
設計意圖
導入
在上節(jié)我們一同學習了自立的含義、表現(xiàn)以及意義,在此基礎上,針對本班同學寒假期間做家務勞動的情況我們做了一個調查,情況如何呢,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請各組的組長說一說調查的情況。 這個結果令人堪憂,雖然每個同學部希望自立自強,但是,僅有這個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掌握一些方法才行,那么,怎樣做才能成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這個《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 前分組安排學生就本班同學做家務勞動的情況進行調查,本節(jié)從調查結果入手,引起學生希望自立的共鳴,導入新。一、不能再有依賴
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與學習:(1)內容:多媒體投影美國、日本、瑞士這些國家的父母對孩子如何培養(yǎng)自立生存能力的資料。(2)活動:同學們自主閱讀資料,并與小組同學交流、學習,并把交流的體會寫下,由小組代表主動暢言。(3)師生共同結題:看了外國人怎樣培養(yǎng)孩子自立材料之后,你有何感想?相比較而言,我們的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自立方面是怎么做的? 通過前學生收集的工作,如世界各國青少年自立情況等,這樣有助于學生更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暢所欲言。過渡
(1)(多媒體投影資料)組織學生閱讀與學習《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過渡到堂小辯論。 (2)師生共同結題:依賴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思想上缺乏獨立的意識,做判斷、做決定總要依賴別人。依賴心理有什么危害:它容易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同時缺乏責任感,容易造成人格的缺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通過中日青少年的對比,讓學生感受依賴的危害,順利過渡到自立與自主的討論中。二、自立與自主的關系
活動:(1)組織學生交流《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后,展開小辯論活動:(正方)有問題靠自己解決有利于自己的成長;(反方)有問題靠父母解決有利于自己的成長。 (2)辯論結論:靠自己和靠父母解決問題是各有利弊,關鍵是要明確自立與自主的關系。 教學過渡到開展小辯論賽,讓學生能夠理好地理解自立與自主的關系。過渡
(多媒體投影或閱讀P41圖片)明確:自立自理的關鍵是什么?自立的前提又是什么?師生共鳴下得出結論:自立與自主的關系,樹立自立自主的觀念,就要多實踐、多鍛煉。 通過多媒體投影自立與自主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過渡到實踐方法的學習。三、多實踐、多鍛煉
(1)(多媒體投影或閱讀P44圖片)假如父母因故外出一周,你將如何安排你的生活和學習?和在招聘會上,該公司為什么會看中他? (2)現(xiàn)場小測學生的自主自立能力,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自主自立的方法。內容:“同學們到西春游,有的同學和隊伍走散迷路了,該怎么辦?”然后由學生自由交流自主自立的方法。 通過學習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或情節(jié),讓學生在體驗中快樂地學習,并現(xiàn)場進行能力小測,提高學生的自主與自立的能力。堂總結
先由學生自主總結堂學習內容及結構,表述自己的思考。然后,由教師多媒體投影堂完整總結。 有利于師生互動,有效地反饋堂教學效果。【板書設計】第三 走向自立人生
第二框 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
一、不能再有依賴
(1)依賴使人喪失獨立生活能力。
(2)依賴使人缺乏責任感,造成人格缺陷。
二、自立與自主
(1)自立就是明確自己的責任并勇于承擔
(2)自主才能明確并承擔責任
三、多實踐 多鍛煉
(1)從小事做起
(2)積極投身實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45870.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思品讓人三尺又何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