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布封,法國博物學(xué)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xué)。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精力經(jīng)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zhàn)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課文《馬》是一篇怎樣的文章?
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xué)小品,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xué)的筆調(diào),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tài)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yǎng)育”“經(jīng)過訓(xùn)練”“供人驅(qū)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分兩部分,第1、2節(jié)寫人類馴養(yǎng)的馬,第3、4、5節(jié)寫天然野生的馬。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了兩種狀態(tài)下馬的不同生存狀況。
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①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②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為人類做各種服務(wù)。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悲哀的墮落。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
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
馬原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美質(zhì):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nèi)壕有袆,團結(jié)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斗。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yōu)美”,有高貴姿態(tài)。
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yǎng)。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yǎng),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77891.html
相關(guān)閱讀:第29課《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