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閱讀(二)
(本試卷總分60分 測試時間:45分鐘)
一、閱讀《世博會:讓人與自然更和諧》,回答問題。(20分)
①20世紀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莫過于對環(huán)境危機的發(fā)現(xiàn)。這是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轉折。從畏懼自然到征服自然,我們的祖先一路披荊斬棘和高歌猛進。只有在付出沉重代價后,才終于懂得了必須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當“拯救地球”不再只是少數(shù)精英的盛世危言,而化作了全世界的共同呼聲,環(huán)境問題便超越了國家、種族、文化和貧富,成為人類迫在眉睫的“天”大問題。
②1901年布法羅世博會開幕時,美國總統(tǒng)麥金來收到的“請柬”空前絕后——這是一張完整的美洲豹皮。正面毛色燦然,反面用烙鐵燙出“恭請總統(tǒng)參觀世博會野生動物館”的文字。當年的美洲豹沒有享受“國家一級保護”待遇,世上也沒有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存在。早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獅子、老虎、北極熊等兇猛動物的毛皮隨處可見。來自非洲的各種象牙分外搶眼。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展出的整張大象皮長20英尺,寬16英尺。 “獸中之王”們一個個“斬首示眾”和“剝皮萱草”,A_____(映射、影射)了“征服者”的心態(tài)和趣味。海上同樣“捷報頻傳”,捕鯨技術是早期世博會漁業(yè)館的重頭戲,著名科學機構史密森尼學院在192019年圣路易斯世博會上展出的鯨標本栩栩如活。我們這個行星上的野生動物從來沒有遇到這樣強大兇狠的敵人,只能不斷走進瀕危物種的清單。
③木材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另一種“戰(zhàn)利品”。1876年費城世博會加拿大館里,超巨型的桌子用一棵289英尺長、12英尺直徑的松樹做成,橫斷面上能數(shù)出603個年輪。192019年西雅圖世博會上,一根加工完畢的阿拉斯加大木可并排坐下53個兒童,巨形的方木“骰子”有一人多高。最先進的伐木器材,圓鋸片的直徑達4米。人類就是亮出這樣前所未有的“利齒”向原始森林長驅直入。隨著無數(shù)參天古木轟然倒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序幕也迅速拉開了。
④2019年愛知世博會把主題確定為“自然的睿智”。人類終于懂得以謙卑的態(tài)度來欣賞大自然的高明和理解“造物主” 的奇跡,世博會最轟動的展品,是來自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猛犸象尤卡吉爾的遺骸。這個40齡的“冰原巨獸”生活在18000年前。由于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消融而得以重見天日。和“物證”猛犸象同時來到愛知世博會的“人證”是南太平洋11個島國聯(lián)合展館。旖旎的風光、悠久的文化和質 樸的民風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參觀者,但南北極冰川B_____(熔化、融化)和地球水體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在過去的世紀里不斷升高,如今正以每年3.2毫米的速度加快上升。這串“太平洋的珍珠”將面臨滅頂之災。愛知世博會在8月15日為圖瓦盧舉行國慶日紀念活動,莊嚴美麗的國歌聲中透出悲壯和凄婉,因為在50年內,擁有 3000年歷史的圖瓦盧將從地圖上抹掉,成為在環(huán)境災難中消亡的第一個國家
⑤2018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城市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越來越面臨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huán)境污染等一系列挑戰(zhàn)。尤其在城市快速擴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們在憧憬城市、融入城市的時候,不得不忍受污染、擁擠和無序所帶來的生活質量下降的煩惱。 在全球加快城市化,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的當今世界,城市問題是環(huán)境問題的核心。人類對于城市問題的探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迫。節(jié)能減排的最新環(huán)保技術將密集涌現(xiàn),上海世博會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低碳世博會”。因此,世博各國都愿意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匯上,參與上海世博會,開展有關城市發(fā)展的對話與合作,從而分享彼此的經(jīng)驗和教訓,共同創(chuàng)造未來更加美好和諧的城市生活。
1.從全文看,為什么說環(huán)境問題是“天”大的問題?(4分)
2.第②段中加點的“空前絕后”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3.為文中A、B空線處選填詞語。(4分) A_______ B________
4.第3段畫線句子中所列舉的數(shù)字有什么作用?(4分)
5. 談談人類舉辦世界博覽會有哪些意義?(6分)
(2018?淮安)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22分)
天賜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僅面積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6000萬平方千米的熱帶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陽能就相當于2500億桶石油所含的熱量。吸收太陽熱能的海洋表面溫度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溫度較低。海洋表面在太陽的照射之下,和長期未受到光線照射的深海產(chǎn)生了溫差,一般在熱帶地區(qū),地層與1000米深處的海水溫差可達25℃。由于存在溫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處的溫度差來發(fā)電。按資源普查的經(jīng)驗公式計算,在幾種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溫差能可開發(fā)總裝機容量為148億兆瓦。單從數(shù)量上來講,溫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溫差產(chǎn)生電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海洋溫差發(fā)電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當時世界上大部分科技發(fā)達的國家都處于緯度較高的溫、寒帶地區(qū)或者是內陸國,缺乏發(fā)展海洋溫差發(fā)電的基本條件。1926年法國科學家克勞德利用分別裝在兩個燒瓶里的28℃溫水和冰塊實現(xiàn)了溫差能至電能之間的轉換。這個試驗雖然產(chǎn)生的電力不大,只能使幾個燈泡發(fā)光,但卻已經(jīng)從原理上說明利用海洋溫差發(fā)電是完全可能的。
理論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應用。海洋溫差發(fā)電直到上世紀70年代全球爆發(fā)能源危機時期,在美國夏威夷成功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溫差發(fā)電裝置后才得到重視,近年來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B
海洋溫差發(fā)電機系統(tǒng)是由蒸發(fā)器、渦輪機、發(fā)電機、冷凝器等幾部分組成。各部分間由很大的管道連接。蒸發(fā)器中是一種在13~15℃間即可蒸發(fā)的液體物質,向其中導入15~28℃的表層溫海水時,工作流體因受溫海水加熱,而致沸騰,蒸汽經(jīng)由連接管路送到渦輪機,使其轉動。逸出的蒸汽則匯入冷凝器,當向其中導入1~7℃的深層冷海水時,這些蒸汽受冷凝結成液態(tài)的工作流體,隨其他裝置重新送回蒸發(fā)器。這樣的操作周而復始地進行,只要表層溫海水管與深層冷海水管間存有溫差,即能經(jīng)由上述循環(huán)從海水中不斷獲得電力。
廣闊的利用前景
對于海洋溫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它工作過程中所需換熱面積大,導致建設費用較高,并且海水會腐蝕設備,海洋生物也會在機器工作過程中進入設備等等。但是海洋溫差能發(fā)電對能源的浪費遠遠低于普通火力發(fā)電。當海洋電站離陸地較近時,可考慮直接向陸地上的變電站輸送電能;人們還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過程中分解出的氫作為燃料,或從濃縮海水中提取鈾、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屬,送往陸地供核電站使用。同時它幾乎不會產(chǎn)生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因此對海洋溫差能這種清潔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謂十分廣闊。
1. 文章第①段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2. 請在文章的A、B兩處分別撰寫兩個適當?shù)男祟}。(4分)
A: B:
3. 簡要說明“海洋溫差能”為什么“利用前景可謂十分廣闊”。(4分)
4. 下列句子中刪去加點的詞語對原句意思表達影響最小的一項是( )(4分)
A. 一般在熱帶地區(qū),地層與1000米深處的海水溫差可達25℃。
B. 單從數(shù)量上來講,溫差能是最大的。
C. 但卻已經(jīng)從原理上說明利用海洋溫差發(fā)電是完全可能的。
D. 同時它幾乎不會產(chǎn)生污染物和溫室氣體。
5. 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本文內容,寫出你從中的發(fā)現(xiàn)或思考。(6分)
材料:上海電力公司大力發(fā)展清潔能源發(fā)電項目,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發(fā)電齊頭并進。根據(jù)測算,世博會召開時,上海并網(wǎng)清潔能源發(fā)電將達到146.4兆瓦,其中風電139.4兆瓦、太陽能光伏發(fā)電7兆瓦,可為世博園區(qū)提供三分之一的用電量。這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萬噸。
(2018?中考改題)三、閱讀梁思成《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回答后面的問題。(18分)
①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往往有一個重復和變化的問題。只有重復而無變化,作品就必然單調枯燥;只有變化而無重復,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亂。在有“持續(xù)性”的作品中,這一問題特別重要。我所謂“持續(xù)性”,有些是時間的持續(xù);有些是空間轉移的持續(xù),由于作品或者觀賞者由一個空間逐步轉入另一空間,同時也具有時間的持續(xù)性,所以又有時間、空間的綜合的持續(xù)。
②古今中外的無數(shù)建筑,除去極少數(shù)例外,幾乎都以重復運用各種構件或其他構成部分作為取得藝術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就舉首都人民大會堂為例。它的藝術效果中一個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幾十根柱子。雖然在不同的部位上,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簡單重復。至于其他門、窗、檐、額等等,也都是一個個依樣葫蘆。這種重復卻是給予這座建筑以其統(tǒng)一性和雄偉氣概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④歷史中最杰出的一個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宮。從已被拆除了的中華門(大明門、大清門)開始就以一間接著一間,重復了又重復的千步廊一口氣排列到天安門。從天安門到端門、午門又是一間間重復著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進去,太和門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為一組“前三殿”與乾清門和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成為一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異的重復,就更像樂曲中的主題和“變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許多構件和構成部分(樂句、樂段)的重復;而東西兩側的廊、廡、樓、門,又是比較低微的,以重復為主但亦有相當變化的“伴奏”。然而整個故宮,它的每一個組群,每一個殿、閣、廊、門卻全部都是按照明清兩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統(tǒng)一規(guī)格、統(tǒng)一形式建造的,連彩畫、雕飾也盡如此,都是無盡的重復。我們完全可以說它們“千篇一律”。
⑤但是,誰能不感到,從天安門一步步走進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時間持續(xù)的同時,空間也連續(xù)著“流動”。那些殿堂、樓門、廊廡雖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幾步,前瞻后顧、左睇右盼,那整個景色的輪廓、光影,卻都在不斷地改變著,一個接著一個新的畫面出現(xiàn)在周圍,千變萬化?臻g與時間,重復與變化的辯證統(tǒng)一在北京故宮中達到了最高的成就。
⑥翻開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較優(yōu)秀的個體建筑或者組群,一條街道或者一個廣場,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復與變化的統(tǒng)一而取勝。說是千篇一律,卻又千變萬化。每一條街都是一軸“手卷”、一首“樂曲”。千篇一律和千變萬化的統(tǒng)一在城市面貌上起著重要作用。
1.讀完本文后,你認為作者著重向讀者介紹的是( )(2分)
A.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往往有一個重復和變化的問題。
B.首都人民大會堂的建筑藝術效果最為突出。
C.歷史中最杰出的建筑是北京的明清故宮。
D.優(yōu)秀建筑往往以形象重復與變化的統(tǒng)一而取勝。
2.讀完本文后,說一說建筑中的“千篇一律”指的是什么。(4分)
3.仔細閱讀文章③④⑤段,梳理說明層次,依次填寫下表。(6分)
段落所舉例子藝術效果
第③段人民大會堂 A
簡單重復使這座建筑具有統(tǒng)一性和雄偉氣概
第④⑤段北京故宮的前三殿、后三殿及廊、廡、樓、門等。B
所帶來的藝術效果
4.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關知識,說一說盧溝橋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6分)
【鏈接材料】
北京的盧溝橋全長200多米,橋的兩側有281根望柱,柱間相隔大約一米。柱頭刻著蓮花座,座下為荷葉墩。放眼望去,兩排柱子雄偉壯觀。這281個望柱,每根柱上都有金、元、明、清歷代雕刻的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1984年經(jīng)過核查,查清橋上的石獅多達489頭。
點擊查看:2018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訓練匯總
編輯推薦
2019--2019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匯總
2019年各地各科目最新模擬試題及答案
小編寄語:歡迎來,為了方便您尋找資料,信息,請將本頁加入收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239712.html
相關閱讀:《北京的廟會》閱讀答案
《昆蟲的擬態(tài)》閱讀及答案
《關于垃圾食品的閱讀》閱讀答案 (?寧波市中考)
為什么夏天那么熱還會下冰雹 閱讀答案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