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常識
1.作者介紹。雨果(1802-1885),是十九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lǐng)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作家,生于軍官家庭。代表作有小說《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諾曼底”號遇難記》等!侗瘧K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shù)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shù)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xiàn)實。
2.修辭方法。反語,就是說反話,或反話正說,或正話反說,運用實際上的意義跟字面意思正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意思的修辭方法。反語一般是用來批判、揭露壞人壞事,在文章中可以取得幽默、諷刺的表達效果,增強文章的戰(zhàn)斗力。
二、背景資料
圓明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北部,是清代名園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譽為“萬園之園”。原為清代皇家御苑。匯集了天下勝景及江南名園的精華,園內(nèi)收藏了極為豐富的文物、珍寶、字畫、典籍,堪稱東方文化的藝術(shù)寶庫。
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又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1856-1860年由英法聯(lián)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大舉進犯北京,無能的咸豐皇帝匆匆忙忙逃出了北京,逃到了熱河避難,而英法聯(lián)軍跑到位于海淀的圓明園,進行了震驚中外的搶劫和焚燒。
三、基礎(chǔ)字詞歸納
晨曦(chénxī) 驚駭(jīnghài) 瞥見(piējiàn) 弊端(bìduān) 憋悶(biēmen)
給予(jǐyǔ) 送給(sònggěi) 琉璃(liúlí) 箱篋(xiāngqiè) 贓物(zāngwù)
骯臟(āngzāng) 樹樁(shùzhuāng)琺瑯(fàláng) 砝碼(fǎmǎ) 法律(fǎlǜ)
劫掠(jiéluè) 卻步(quèbù) 朱鷺(zhūlù) 角落(jiǎoluò) 角色(juésè)
繚亂(liáoluàn) 嘹亮(liáoliàng) 綢緞(chóuduàn) 野蠻(yěmán)
綴滿(zhuìmǎn) 啜泣(chuòqì) 攛掇(cuānduō) 輟學(chuòxué)
制裁(zhìcái) 運載(yùnzài) 栽樹(zāishù)
四、詞語解釋
1.贓物:貪污、受賄或盜竊得來的財物。
2.篋:小箱子。
3.制裁:用強力管束并處罰有不法行為的人,使不得胡作非為。
4.蕩然無存: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
5.遠征:遠道出征或長途行軍。
6.體面:光榮;光彩。
7.給予:給,書面用語。
8.奇跡: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9.獨一無二: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
10.典范:可以作為學習、仿效標準的人或事物。
11.琉璃: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黏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磚、瓦等。
12.琺瑯:用石英、長石、硝石和碳酸鈉等加上鉛和錫的氧化物燒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資。涂在銅質(zhì)或銀質(zhì)器物上,經(jīng)過燒制,能形成不同顏色的釉質(zhì)表面,用來制造景泰藍、證章、紀念章等。
13.朱鷺:紅色的鷺鷥。嘴直而尖,頸長,飛翔時縮著頸。
14.驚駭:驚慌害怕,文中指驚奇。
15.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16.晨曦:晨光。
17.瞥見:一眼看見。
18.洗劫:把一個地方或一戶人家的財物搶光。
19.行竊:盜竊。
20.劫掠:搶劫;掠奪。
21.富麗堂皇:宏偉美麗,氣勢宏大。
22.豐功偉績:偉大的功勞和業(yè)績。豐,多;偉,大。
23.贊譽:稱贊。
24.恍若:仿佛。
25.眼花繚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26.戰(zhàn)利品:作戰(zhàn)時從敵方繳獲的武器、裝備等。
五、文章中心歸納
英法聯(lián)軍焚燒、洗劫圓明園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給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1861年11月25日,雨果寫下了這篇《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代表世界的正義、人類的良知,勇敢地和被侮辱、被損害的中國人民站在一起。他熱情贊頌了代表東方藝術(shù)和亞洲文明的圓明園,憤怒譴責了英法殖民主義者洗劫、焚燒圓明園的野蠻行經(jīng),表現(xiàn)了他不畏強暴、仗義執(zhí)言的偉大氣魄。不朽的雨果永遠是中國人民偉大的朋友。
六、課外閱讀
《圓明園祭》閱讀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識要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308951.html
相關(guān)閱讀:《鄉(xiāng)間學校的敲鐘人》閱讀答案
誠信的記憶 閱讀答案
秋天的黃昏 閱讀答案(山東濟寧)
父親的自行車 閱讀答案
《搬運工》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