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練習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6課 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

同步測控

我夯基我達標

1.下列關于中共八大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 ②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③是對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未能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①是八大的主要內容之一,③是關于八大在中國上的地位的表述,④是八大方針路線的貫徹情況。而②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則是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的。因此正確答案為C項。

2.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是在( )

A.1956年 B.1957年 C.1958年 D 初中生物.1959年

答案:C 解析:1958年5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3.“芝麻賽玉米,玉米比人大。”這句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的打油詩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農業(yè)合作社的優(yōu)越性

C.“一五”計劃的建設成就 D.“大躍進”時的浮夸風

答案:D 解析:該題考查的是對基礎知識的和理解歷史史實的。這首打油詩的內容明顯有夸張、浮夸的成分,故正確答案為D項。

4.1958年,我國經濟建設出現嚴重失誤,造成這種失誤的根本原因是( )

A.國際反華勢力的破壞 B.忽視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

C.蘇聯(lián)政府撕毀合同,撤走專家 D.自然災害的影響

答案:B 解析:該題考查了理解和分析歷史史實的能力。結合史實分析選項可知,A項與題意無直接關系,C項發(fā)生在1960年,D項是從1959年開始,都與題干內容在時間上不符,據此可排除A、C、D三項。

5.一個人的名字其實只是一個代號,但有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時的時代特征,如“文革”時期出生的叫“馬文革”“李紅衛(wèi)”等,抗美援朝時期出生的叫“劉援朝”等。按照這一邏輯去推斷,“張躍進”應該出生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8年 D.1967年

答案:C 解析:該題以人人熟悉的名字為切入點,考查了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辨能力,增加了的趣味性。解答時首先要理解題干中關于名字與時代背景的關系,再根據“躍進”這一信息判斷該人物應出生于“大躍進”時期,故C項正確。

6.“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左”傾錯誤的主要標志是( )

①高指標 ②瞎指揮 ③浮夸風 ④“共產風” ⑤“反右傾”擴大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該題考查識記和分辨能力。再現所學知識可確定⑤與題意不符,凡選項中有⑤的均要排除,據此排除B、C、D三項。

7.“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斤,花生畝產一萬多斤的高產‘衛(wèi)星’從湖南省麻城縣溪河鄉(xiāng)和福建省安縣勝利鄉(xiāng)的田野上騰空而起了。”上文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后期興盛行的( )

A.浮夸風 B.“共產風”

C.瞎指揮風 D.命令風

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的各種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錯誤做法的掌握。

在20世紀50年代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下,早稻和花生的畝產萬斤“衛(wèi)星”只是人們浮夸的表現,人們的主觀愿望是好的,但卻忽略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

8.“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什么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 )

A.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B.第一個五年計劃具體實施

C.“三大改造” D.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1958年,即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時期。平日時要準確把握歷史階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1448.html

相關閱讀:先秦思想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