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做錯事情,被人誤解,遭遇失敗,身陷困境……我們都會抱怨。只是常常抱怨別人多,責怪自己少;
而為人處世,恰恰最需要多責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②多責己少怨人是一種自省。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過:
“如果你錯了,就迅速而真誠地承認。“一個敢于承認自己錯誤而不為錯誤辯護的人才能在檢討中不斷進步,在反省中不斷完善,還可能出類拔革。相反,那些執(zhí)迷不悟的人、知錯不改的人,不但毀了自己的形象,引起別人的反感,還埋下了日后重蹈覆轍的隱患。
③多責己少怨人是一種勇氣。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常勝將軍,名人偉人無不是從失敗中一次次熬過來的。有的人犯了錯誤,遭受失敗,就牢騷滿腹,無非是顧及自己的面子。殊不知,“錯”的一半是“金“,“敗”的一半是“貝”。錯誤或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錯里淘金”“敗中拾貝”。當我們勇敢地把錯敗踩在腳下,把包袱甩在身后,迎來的就是成功的美麗。
④而只責己不怨人當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境界。古人說:
“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可見,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只責己不怨人,必是有寬大的胸襟、超人的度量。這樣的人能瀟灑地忽略旁人的誹言謗語,能從容地笑對世間的是非黑白,也更能贏得別人的欽羨與尊重。有道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屑于中傷,不畏于人言,謠言不攻自破,污水不洗自清。有了這般境界,又怎有怨,又何須恨?
⑤其實,人生豈有時時順心,乞能事事順意?
那些喜歡抱怨的人遲早會被疏遠、被孤立、被淹沒,而那些勇于、誠于、樂于責己的人,會以明智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收獲別樣的精彩!
14.
本文表達的觀點是
15.
文章第③段中對“錯”、“敗”字形的闡釋,有何作用?
其中的“金、貝”實際上比喻什么? (2
分)
16.
請簡要分析第②段的論證過程。(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4. (2
分)
為人處世,需要的是多責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或者“多責己,少怨人”)
15.
闡述錯誤、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錯里淘金”“敗中拾貝”的道理(1
分)
,“金、貝”比喻失敗、錯誤中包含的經(jīng)驗、教訓。(1
分)
16. (3
分)
首先提出“多責己少怨人是一種自省”的觀點((1
分)
,接著引用卡耐基的話闡述一個敢于承認自己錯誤而不為錯誤辯護的人,才能在檢討中不斷進步,甚至出類拔萃的道理(1
分)
,最后,從反面闡明那些執(zhí)迷不悟、知錯不改的人最終會毀了自己(1
分)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05639.html
相關閱讀:說話,不難,但又不易 閱讀答案(北京)
《論握手》
善于舍棄 閱讀答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閱讀答案
《專注造就成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