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教流芳,古韻悠長》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詩教流芳,古韻悠長 【論詩品藝】 論 詩 ① 元好問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② 。 南窗白日羲皇上 ③ ,未害 ④ 淵明是晉人。 注 :①《論詩》一共 30 首,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作者
詩教流芳,古韻悠長
【論詩品藝】
論 詩


元好問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②。
南窗白日羲皇上③,未害④淵明是晉人。

:①《論詩》一共30
首,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作者的詩歌鑒賞理論。②真:真實。淳:樸實,淳樸,醇厚。
③陶淵明曾自稱“羲皇上人”,但一直關注現(xiàn)實,憂國憂民。④害,妨礙。
【學詩習藝】

余幼時家貧,除四書五經(jīng)外,不知詩為何物。一日,業(yè)師外出,其友張自南先生攜書一冊,到館求售,留札致師云:“適有亟(急切)需,奉上《古詩選》四本,求押銀二星(“一星”約合一百文錢),感非言罄。”予舅氏章升扶見之,語先母曰:“張先生以二星之故,而辭哀如此,急宜與之。”予九歲,偶閱之,如獲珍寶:始《古詩十九首》,終于盛唐。伺業(yè)師他出,及歲終解館(學館放假)時,便吟詠而摹仿之。嗚呼!
此余學詩所由始也。自南先生其益我不亦多乎!
(選自袁枚《隨園詩話 卷六》)
【詩國憂思】

身邊的現(xiàn)實

不少兒童喜用低俗口語“惡搞”唐詩,洋洋得意,而父母不以為意:“現(xiàn)在孩子可不都這樣嗎?唐詩這種老古董誰還當回事學?”

身邊的調查:
你喜歡閱讀、欣賞古詩嗎?

喜歡
無所謂
不喜歡
很討厭
人數(shù)
26
50
72
30
百分比
14.61

28.09

40.45

16.86

【詩教訪談】

解放周末
:早在2000
多前,孔子就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將詩歌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很高的高度。
錢理群
:中國是“詩的王國”,歷來就有“詩教”的傳統(tǒng)。詩教是一種審美教育的行為:一是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詩歌經(jīng)典教材,二是注重指導學生背誦、涵詠詩歌,三是學習詩歌以達到提升、凈化心靈的重要目的。
解放周末
:但是,我們遠離詩歌已經(jīng)很久了。21
世紀的當下,還有提倡的必要嗎?
錢理群
:詩歌的價值是不會因時空的轉換而轉變?梢哉f,詩歌伴人成長。除了智力、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等作用外,還能起到語言開發(fā)的作用,因為詩歌有最優(yōu)美、最精粹的語言。詩歌凝聚了時代精神、文化傳統(tǒng)的精髓,
也能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所以說,詩歌是教育,它能使我們獲得對世界最好的理解。
解放周末
:是什么造成了處于詩意齡的青少遠離了詩歌這一局面?
錢理群
:詩歌的本質是超功利的,是最精神化的藝術。詩歌被忽略,與我們當前功利化、世俗化的的社會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
解放周末
:學校教育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也遠離了詩歌。比如中高考作文就不允許寫成詩歌。
錢理群
:中高考涉及到教育公平的問題,不準寫詩歌也在情理之中——詩歌是個性化的、難以規(guī)范的,難有評判標準,因此必然產(chǎn)生矛盾?荚噮s要求學生將詩歌分段,把個性化解讀落實在“反映什么”“說明什么”“表達什么”等一道道題目中。再說,就算課本里有詩歌,在應試教育的狂瀾下,也會使最應親近詩的孩子“望詩生畏”。

(摘自《解放日報》,
有刪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54708.html

相關閱讀:每一個今天都是輕的 閱讀答案
《文言是中國文化的根》閱讀答案
小議傳統(tǒng)讀書教育 閱讀答案
《家長陪讀何時休》閱讀答案
別想擺脫書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