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染
(1
)凡對中國西部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
草原”
這個詞匯絕非“
翠綠”
和“
茂盛”
的同義語。有一種草原叫荒漠草原,沙礫地面,淺草稀疏,幾乎不長樹木;哪菰尸F(xiàn)一派高寒、荒涼氣。青海玉樹就是這樣的荒漠草原。那兒的縣城,往往僅只是幾排平房。
(2
)二十世紀九十代我南北縱穿青海省的時候,玉樹一帶的荒涼同柴達木盆地一樣讓我吃驚,天野茫茫,罕有人煙。
(3
)一九九九,一位挪威小伙子單身來到玉樹荒原上的甲乙小學認真地為藏族牧民的孩子當起教師來。幾間平房的小學坐落在遼遠的雪地上。這位白皮膚、高鼻梁的異國教師同膚色黝黑的少們一起起勁地踢著足球。他同孩子們一起去河里砸冰取水,把水背回來。星期天他開車帶孩子們去縣城玩。他努力向孩子們學習藏語。如今他使用的名竽是尕藏多吉,這是一個純正的藏族名字。
(4
)尕藏多吉的家鄉(xiāng)在挪威農(nóng)村,他讓母親和鄉(xiāng)親們親手做了三百雙小襪子寄到遙遠的中國青海玉樹。他發(fā)現(xiàn)他的藏族學生中許多人沒穿襪子。
(5
)一多以后,我們在陜、甘、寧、青電視臺聯(lián)合播出的節(jié)目中見到了他同孩子們在雪地上踢足球的畫面。他也孩子般地喊叫著,頭上冒著汗。森林之國挪威的青、中國荒涼遠野的雪地、足球歡樂的騰飛,這是動人的一幕。
(6
)畫面的背后上:挪威人尕藏多吉必須學會吃中國藏族的,喝中國藏族的酥油茶,還必須學會在冷颼颼的房子里用牛糞生火。
(7
)其實在中國的內蒙古草原、青海湖邊的氈房里,在川、滇深山老林的村寨中,像尕藏多吉這樣來自異國的青志愿者絕非獨例。一對美國情侶在青海湖邊自搭氈房辦學,一位金發(fā)碧眼的女子站在桂林山間一所小學的講壇上,我們都知道白求恩、柯糠華、路易·
艾黎的故事,今天的尕藏多吉們正充實發(fā)展著他們不朽的事跡。
(8
)中國邊遠地區(qū)的人均收入可能不到西方國家的百分之一,有的地方還沒有電,可能連一段能騎自行車的平路都沒有。這些異國的小伙子和姑娘,為什么要拋卻富貴和安逸來自討苦吃?諺語說:“
條條大路通向城市的廣廈和花園”
,他們?yōu)槭裁匆x擇荒涼漫長的路徑?
(9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我目睹過萬馬嘶鳴著揚鬃飛馳的場面,那景象是異常壯觀的。不過,在塔克拉瑪干發(fā)生的另一幕更令我難忘:一峰駱駝,步履緩慢又堅韌地走著,昂著頭,---
駱駝的頭總是昂著的,朝著它的一片孤獨的綠洲。
(10
)其實還有一句話本應深刻銘記的諺語,人們往往不愿意集注它,因為這句諺語似乎蘊含著不富貴不顯赫甚至只是單純苦澀的味道。這句諺語是: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燈火,你必須走進最深的黑暗。
(11)
尕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國青,這是耐人尋味的
20.
文章開頭寫了玉樹高原的荒涼,有什么作用?(4
分)
21
.請結合上下文,解釋文中劃線句子的含義(6
分)
(1
)條條大路通向城市的廣廈和花園。
(2
)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燈火,你必須走進最深的黑暗。
22
.文中第9
自然段,描繪了兩副畫面,寓意是什么?說明了怎樣的人生道理?(6
分)
23
.結尾“
尕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國青,這是耐人尋味的”
一句,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
分)
20
. (4
分)
讓讀者了解玉樹的荒涼,(1
分)
為下文敘述尕藏多吉的感人事跡作鋪墊。(3
分)(
意思對即可)
參考答案:
20
. (4
分)
讓讀者了解玉樹的荒涼,(1
分)
為下文敘述尕藏多吉的感人事跡作鋪墊。(3
分)(
意思對即可)
21
. (6
分)(1)
生活中,人們選擇怎樣的人生道路(1
分)
,都可以過上舒適.
寓足的生活(2
分)
。(2)
為了追求人生中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1
分)
,必須經(jīng)受艱難困苦的考驗(2
分)
。
22
.(6
分)萬馬競栩飛馳的場面寓意這順境中的人生追求(1
分)
,一峰駱駝的畫面寓意為逆境中的人生追求(1
分)
說明了順境中的奮斗追求固然可貴(2
分)
,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甘于寂寞,不懈追求的人生更令人感動(2
分)
。
23
.(4
分)(1)
包含著作者對尕藏多古等外圍青人追求的贊美。
(2
)作者列‘
中閣當代部:分青好逸惡勞的消極人生態(tài)度,表示了隱憂。(
每點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27393.html
相關閱讀:《守水 丘脊梁》閱讀答案
《十一枝康乃馨》閱讀答案
曹文軒《羅圈腿的小獵狗》閱讀答案
《傾聽生命行走的聲音(易宗明)》閱讀答案
《常伴一輪明月》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