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說到紅包,誰都對它不陌生。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紅包也叫壓歲錢
,是過農(nóng)歷春節(jié)
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如今,它正以其令人眼花繚亂的設計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
②
據(jù)史載,A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xiàn)于漢代。時稱厭勝錢,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B
到了唐代,宮廷
內(nèi)互相朝拜贈送之風盛行,壓歲封包制作精良。C
大約在上世紀20代開始出現(xiàn)如今廣為流行的紅包封形式。D
當時的紅包封用土紙或竹宣紙制成,顏色以粉紅色或淺紫色為主,做工考究些的,封內(nèi)還會襯上一層薄紙,以增加牢固度,并配有吉祥的詞句和圖案。
③
自上世紀50
代開始大量機制印刷的出現(xiàn),紅包封發(fā)展勢頭日益迅猛。首先紅包日益繽紛,爭奇斗艷,制作精良。
除了以一些祥瑞圖案制作的紅包封外,還出現(xiàn)了以名人的照片、卡通形象、生肖為主圖的紅包封。其次紅包已向商界發(fā)展,商家把紅包封作為促銷的“催化物”,常印制紅包封贈送給客戶,或直接裝入禮金派送,甚至連某些外商也入鄉(xiāng)隨俗,推出了許多“中西合璧
”的個性紅包封。此外“電子紅包”、“禮儀存折”、“賀歲金卡”等形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④
由于紅包在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中已司空見慣,多數(shù)人從紅包中取出壓歲錢或禮金之后,就對紅包封不屑一顧,隨之丟棄。因此幾千來收藏紅包封的人名不見經(jīng)傳,去研究紅封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了,其實,紅包封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
⑤
紅包封上書有各異的文化語言,表達出祝賀心聲,從中可看出中國傳統(tǒng)的禮儀文化。如 “
南極星輝”
賀男壽,“
中天婺煥”
賀女壽;“
天作之合”
賀男婚,“
于歸之喜”
賀女嫁;“
喬遷之喜”
、“
燕儀”
表示新屋落成搬入之賀。
⑥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對紅包封的稱呼也各不相同,從這些稱呼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方文化。比如,北方人則叫它為“
紅喜袋”
,送出了人們紅紅火火的祝愿;港粵同胞的則稱它為“
利事封”
,寄托利利事事的美好憧憬。
⑦
作為社會生活的一個符號,紅包是禮尚往來的載體,是人們交往的一種紐帶,也是無可替代的民俗民風。社會學告訴我們,一種文化到了大俗的地步,也就溶進世人的血液里了。正因如此,紅包封收藏已開始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青睞,相信假以時日,必會蔚為大觀。
16
、第
②
段中與“制作精良”意思相近的短語是
(2
分)
17
、“到了清明出現(xiàn)了彩繩串銅錢、紅錢包紙幣等形式,這就是紅包封的雛形。”這一句話是從第
②
段中抽出來的,放在A
、B
、C
、D
哪處最合適?請說出你的理由。(3
分)
18
、下列選項與第
③
段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3
分)
A
、上世紀50
代紅包封發(fā)展勢頭迅猛異常。
B
、紅包日益繽紛,爭奇斗艷,制作精良。
C
、紅包已向商界發(fā)展,甚至出現(xiàn)了許多“中西合璧”的個性紅包封。
D
、紅包的形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19
、第
⑥
段的劃線句子運用了
說明方法,其作用為
(5
分)
20
、本文主要說明了紅包的定義、
、
和
。(9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48174.html
相關閱讀:《黑匣子(10分)》閱讀答案(茂名市中考)
閱讀《給抗生素“把把脈”》附答案
“中國的姓氏產(chǎn)生于什么時候?”閱讀
(2015?揚州中考)《方塊漢字前途之爭》閱讀答案
(2015?安徽中考)閱讀《擬態(tài)??神奇的自然禮物》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