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是美國宇航局7月25日拍攝到的1999 JD6近地小行星,伴隨著它旋轉抵達近地點,距離地球約720萬公里。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美國宇航局宣稱,7月25日(美國東部時間)拍攝到一顆花生外型小行星近距離掠過地球,近地點距離地球720萬公里。
這顆奇特外型小行星被命名為1999 JD6,是一種密接雙星,通常這樣的小行星是兩個波瓣狀結構結合在一起。美國宇航局拍攝到1999 JD6小行星旋轉接近地球的全過程。
1999 JD6小行星近地點位置距離地球720萬公里,是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19倍。美國宇航局小行星雷達研究項目負責人蘭斯-本尼爾(Lance Benner)說:“雷達圖像顯示15%近地小行星直徑都超過180米,其中包括1999 JD6,它是一顆奇特的小行星,頗似花生。”
為了觀測到1999 JD6小行星,研究人員將美國宇航局深太空網(wǎng)絡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綠岸射電望遠鏡結合在一起觀測,深太空網(wǎng)絡天線射束向地面?zhèn)魉托⌒行抢走_圖像,綠岸射電望遠鏡接收該信息。
這項技術被稱為“雙基觀測法”,能夠顯著提高雷達圖像中所看到的詳細信息;谠摷夹g能夠呈現(xiàn)小行星表面寬度7.5米的表面特征。
拍攝顯示1999 JD6小行星呈細長狀,長軸長度大約2公里,拍攝視頻時間長度為7小時40分鐘。此次1999 JD6小行星掠過地球,再次光臨地球將是40年之后,2054年它將接近地球,近地點位置與當前接近。
這項觀測數(shù)據(jù)對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生肖恩-馬歇爾(Sean Marshall)幫助很大,他說:“我對這顆特殊小行星非常感興趣,是因為之前紅外波長下觀測的小行星體積并不一致。雷達數(shù)據(jù)將使我們最終揭曉它的神秘體積,從而更好地理解近地小行星。”
盡管1999 JD6小行星體積大小仍不完全確定,科學家曾進行大量研究,分析它的物理特征以及運行軌跡。這顆小行星每隔7.5個小時自身旋轉一次,被認為是一個相對黑暗的天體。據(jù)悉,1999 JD6小行星首次發(fā)現(xiàn)于1999年5月12日,是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羅威爾近地天體搜尋天文站觀測到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701683.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復習要點: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