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yǔ):不期
拼音:bù qī 注音:ㄅㄨ? ㄑㄧ
基本解釋
◎ 不期 bùqī
(1)
[by chance;out of blue]
(2)
沒(méi)有約定
不期而遇
(3)
不料;想不到
哥哥的棍重,走將來(lái),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西游記》
引證解釋
1. 未經(jīng)約定。《公羊傳·隱公四年》:“遇者何?不期也。”《后漢書(shū)·郭?傳》:“后 宏 、 吳 等黨與聞 ? 威信,遠(yuǎn)自 江南 ,或從 幽 冀 ,不期俱降。”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bǔ)編·辛亥游錄》:“凡山之縱徑,升易而降難,則其腰必生橫徑,人不期而用之,介然成路,不荒穢焉。”
2. 不要求;不等待!俄n非子·五蠹》:“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梁?jiǎn)⑿?解:“《禮記》注:‘期,要也’。‘不期修古’,謂不要求修行先王的古道。”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豈非療饑不期於鼎食,拯溺無(wú)待於規(guī)行。”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不期一時(shí),以俟悠久。”
3. 不意,不料。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不期有賊將 孫飛虎 ,領(lǐng)兵半萬(wàn),欲劫故臣 崔相國(guó) 之女。”《紅樓夢(mèng)》第三八回:“昨夜不期經(jīng)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kāi)。” 魯迅 《偽自由書(shū)·‘有名無(wú)實(shí)’的反駁》:“不期 冷口 失陷,一令傳出,即行后退。”
本文來(lái)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iyu/48890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