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qī qín qī zòng
【近義詞】:七縱七擒、欲擒故縱
【反義詞】:一戰(zhàn)成名
【成語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zhàn),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成語解釋】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七擒七縱造句】那敬德鞭無虛舉,舉無不中。你便要一沖一撞,登時間早將你七擒七縱。
【七擒七縱的成語故事】
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后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zhàn)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共被擒七次又被釋放七次后,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zhàn)。就這樣,孟獲等終于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iyu/63352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