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見肘
出處:《莊子·讓王篇》和《韓詩外傳》。
意思:形容經濟困難,顧此失彼,無法維持。也形容事情的雜亂、難于處理,弄得很狼狽。也作“捉襟肘見”、“踵決肘見”。
這句成語是從兩個典故發(fā)展而來的。
孔子的學生原憲是魯國人�!俄n詩外傳》說他的生活潦倒不堪,住的屋子又小又破,遇到下雨,屋子里滿地是水。有一次同學子貢去看他,為了禮貌,他不得不整整衣冠�?墒牵�“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意思是,想把帽子戴正,不料帽帶子一碰就斷;想把衣襟拉平,不料一拉就把袖子拉破,露出胳臂;想把鞋穿上,但一提后跟鞋就裂開,露出腳跟。
曾子,即曾參,也是孔子的學生�!肚f子·讓王篇》說他住在衛(wèi)國時,生活也很艱苦,十年沒添過一件新衣,也是“正冠而絕纓,捉衿則肘見”。衿,同襟。
“捉襟見肘”即從這兩個故事發(fā)展而來。 內容來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iyu/784354.html
相關閱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bjb@jiyifa.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