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bù xú bù jí
【近義詞】:不疾不徐、不緊不慢
【反義詞】:快馬加鞭
【成語出處】《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
【成語解釋】釋義:徐:慢。疾:快。不快不慢,從容自然。
【不徐不疾造句】起初猶乍翱乍翔,不徐不疾,后來樂聲促奏,她便盤旋不已。
【不徐不疾的成語故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后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iyu/86855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