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歲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張家界旅游,在翻越天子山的時候,我覺得非常辛苦和勞累。走了三個多小時,還沒走出天子山。我開始耍無賴,一定要媽媽讓我坐轎子。媽媽讓我看那些皮膚幽黑、汗流夾背、步履艱難的轎夫叔叔,還給我講了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我們勝利地走出了天子山。
“長征”是什么?“長征”中發(fā)生了哪些故事?為了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作進一步的了解,媽媽給我買了《長征的故事》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后,再一次被振憾,許多的感動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1934年10月,由于我們共產(chǎn)黨由于某些領(lǐng)導人的錯誤領(lǐng)導,敵強我弱,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遭到失敗,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fā),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支主力隊伍終于在陜北勝利會師。黨中央領(lǐng)導核心得以勝利轉(zhuǎn)移到延安,中國革命從此轉(zhuǎn)危為安。
《長征的故事》一書中許多鮮活、典型的人物和事例,我都歷歷在目。“周恩來帶病走長征”“愛兵如愛子”“揮淚斬坐騎”“一雙布鞋”“吃毒草救人”“兩塊牛蹄骨”“一袋干糧”“芳妞脫險”等等。一個個都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周恩來帶病走長征”中剛過大渡河,周總理就病了,高燒達到昏迷狀態(tài),當時紅軍什么藥都沒有,醫(yī)護人員千方百計去找藥,被總理制止了。爬雪山時,總理堅持不搞特殊化,不坐擔架堅持自己走路,不給部隊添麻煩,不吃群眾送的丁點東西,這樣的總理讓我肅然起敬。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人才有魅力,什么樣的人讓人尊重。周總理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動別人,用正確的行動帶領(lǐng)大家,這樣的才更有魅力,這樣的人才更讓人去愛戴。我是我們班上的文藝宣傳委員,曾經(jīng)因為工作辛苦,同學的不支持而哭泣過、氣餒過。比起紅軍長征的困難,這真的不算什么。遇到困難時,我要更加振作,積極面對,以身作責,以德服人,我想我的班干部工作會更加出色。“揮淚斬坐騎”中紅軍過草地,糧食已經(jīng)吃光了,野菜也沒有了,牛皮腰帶也吃完了。許多戰(zhàn)士餓得倒了,彭德懷命令將他心愛的坐騎——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一起殺掉給戰(zhàn)士們吃。牲口倒下了,大黑騾子也倒下了,老飼養(yǎng)員撲了上去抱住大黑騾子的脖子失聲痛哭,彭德懷的眼睛也濕潤了。看到這里,我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紅軍的生活條件太艱苦了,要吃沒得吃,要穿沒得穿,要是我在當時也一定舍不得殺自己心愛的坐騎。
記得上一次,媽媽給我一周的早餐費,我在二天內(nèi)全部花光了,不是買零食吃,就是買小玩藝,錢花完了一點都不心痛。媽媽批評我,我嘴上認了錯,心里并不虛心,F(xiàn)在回想,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真是太優(yōu)越了,我真是太不懂得珍惜了。沒有紅軍的艱苦奮斗,哪有今天的生活舒適?沒有革命先烈的犧牲奉獻,哪有今天的幸福安定?《長征的故事》會一直激勵著我,鞭策著我,要認真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將來回報社會,無愧于革命先烈的恩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duhougan/1019159.html
相關(guān)閱讀:《鄧小平文選》(第三卷)讀后感
遠大前程讀后感1000字
霧都孤兒讀后感1000字左右
《哈利波特》讀后感1000字
《曾子殺豬》讀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