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以北京知青陳陣在內(nèi)蒙古大草原插隊時對草原狼的所見所聞為線索,描繪了一場場神奇而驚心動魄的場景。以下是由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推薦的《狼圖騰[3000]讀后感》正文,歡迎閱讀參考。
狼,從古至今給人的印象都是恐怖、兇惡、狡猾、殘忍。這種另人聞風(fēng)喪膽的可怕動物,總被放在“壞”的范圍內(nèi),狼心狗肺、狼狽為奸,曾經(jīng)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狼圖騰》卻令我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狼。五年前機遇巧合,我無意間閱讀了《狼圖騰》這本書。那時閱讀吸引我的是“狼性”,對于我,狼是陌生的、可怕的,是低級動物,是不如人的,可是當(dāng)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改觀了,狼是聰明的,人在某些方面遠遠不及狼,甚至應(yīng)該向狼學(xué)習(xí)。
今天我再次拿起這本書重新看,有些驚嘆,人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所領(lǐng)悟到的東西,竟然也是不同的,感動的東西不再是映入眼前的“狼的表面的描寫”,而是一種真理的滲出。相信看過《狼圖騰》的人,都會被狼性的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團結(jié)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打動。不管這本書的文字水平和敘事結(jié)構(gòu)如何,這本書的許多東西值得借鑒。正如海爾集團董事主席張瑞敏看了這本書后的評論:其一,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突然出擊,置對方于死地;其三,也是最值得稱道的,是戰(zhàn)斗中的團隊精神,協(xié)同作戰(zhàn),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在商戰(zhàn)中這種對手最恐懼也是最有殺傷力。而作為我們醫(yī)務(wù)工作者會得到哪些啟發(fā)?我認為有這幾點:
首先,我們要了解所處環(huán)境,具備自知之明。狼都懂得熟悉環(huán)境,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懂得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的道理,作為一名醫(yī)務(wù)人員,難道不應(yīng)該了解自己,看清周圍環(huán)境嗎?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環(huán)境,如果我們沒有真才實學(xué),就不具備謀生的條件,更不用談及所謂的成功。狼勝利的戰(zhàn)術(shù)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是在殘酷生活斗爭中積累下來的。同樣,我們也應(yīng)該在工作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充實自己,不斷吸取好的經(jīng)驗教訓(xùn)為我所用,更好的為病人服務(wù)。
其次,我們要努力協(xié)作共同打造和諧、友善、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狼在生存中捕獲食物都懂得集體的力量,有章有法,責(zé)任明確有大小強弱之分,作為我們醫(yī)務(wù)工作者更要知道團隊的重要性。和諧環(huán)境讓人賞心悅目,和諧的團隊更能把作用發(fā)揮的淋漓盡致。組建一支好的醫(yī)務(wù)團隊,我們必須從自身出發(fā),相互之間要友善,工作中你弱我?guī),你強我讓,你漏我補,擰成一體才能發(fā)揮集體的團隊作用。
再者,遵守紀律服從組織安排。狼群由狼王統(tǒng)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xié)同作戰(zhàn),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沖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后,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狼是勇敢的, 組織性紀律性強,如同一支鐵軍,威不可當(dāng)!所以我們的團隊更需要有組織有紀律!現(xiàn)實工作中,我們就要聽從組織安排,自覺遵守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
最后,要學(xué)會與狼共舞。狼是可怕的,但是要戰(zhàn)勝狼,首先必須接近了解它。如同困難和挫折,學(xué)習(xí)工作中你懼怕就會退縮,如果你靠近它,磨礪自己,你就會越挫越勇。
狼圖騰描述的是一個這樣的故事:作為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蒙古額輪大草原里跟隨年老但睿智、信奉騰格里、崇尚狼文化的畢利格老人和這些見識廣的蒙古人,在美麗遼闊的草原上隨著對狼的了解,開始對狼改觀,最后深深的崇拜上了狼。
在這本長篇紀實體小說中,蒙古草原狼的每一次偵查、布陣、埋伏、奇襲;狼對地形氣象的了解和利用,以及狼群里友愛、親情;狼在草原中所起到的平衡的作用;還有狼的團結(jié),勇敢,狼的一舉一動中似乎都含著莫大的智慧。所以成吉思汗在與狼共處中學(xué)會了像狼一樣布陣、奇襲,將狼的智慧融入人類戰(zhàn)斗之中,一舉攻破了宋朝防線,也從蒙古草原一舉攻入了西歐。而對比在北方殺狼,屠虎,剛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天天面臨殺戮與死亡的北方民族,生活富裕安逸的宋朝人就像一群待宰的羔羊。通過懷柔政策,通過聯(lián)姻、求和等方式祈求著如狼似虎的遼、金國和蒙古國給予一絲安逸。睿智的畢利格老人不僅給年輕的漢族知青敲響了警鐘,也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從小生活安逸的我突然但是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并不是書本里必背的課文內(nèi)容,更是人能否走向成功的必要警條,毛主席曾笑言“三天不讀書趕不上劉少奇”只有有信念一直督促自己才能夠,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和狼和成吉思汗一樣堅韌不拔,不被安逸遮掩自己。
在書里有一幕經(jīng)典的狼捕羊的描述:一群黃羊看到豐茂的牧場貪婪的在大雪皚皚的草坡上享受著冬日里的草,狼小心的潛伏在羊群外圍,等待。黃羊越吃越多,吃得肚子溜圓,開始打起盹來,一夜過后,前夜里憋著熱乎乎尿的黃羊被圍守的狼追趕,很多羊不是掉進了深深的雪坑里,就是尿泡顛破死了。在任何時候都該控制自己的貪欲,在書中只有那些有經(jīng)驗的老羊才會在半夜離開捂暖的雪地泄掉一半的尿,才不至最后慘死于狼的計謀之下。就像很多人一樣,一旦控制不了自己的貪欲,對物質(zhì)或其他事物過度追求,無法保持清醒頭腦,最終沒有好的下場。
有人說狼,兇殘、機警、多疑、貪婪。喜歡經(jīng)常窺視羊和牧羊人的活動機會,一旦有隙,馬上出擊。且狼喜歡吃羊,狼與羊可謂天生的敵對者。狼吃羊時非常貪婪與殘忍,它在最短的時間里,能放倒多少羊就放倒多少,然后慢慢吃。而且它專瞅羊羔、殘疾羊下手狼出擊,非常殘忍?墒侨绻麤]有了狼那草原就真的能和平美滿了么?泛濫成災(zāi)的羊等食草動物,將草原啃食一盡,從此草原沒有了草,從此羊也沒了食療,坐以待斃,草原上再難見到活物。
其實人也是一樣,如果人也像沒了天敵的羊一樣生活在安逸舒適的環(huán)境中,沒有競爭,沒有危機感,開始逐漸散失斗志,不知道目標,沒有了沖動,沒有了勇氣,每天所想只有上班、吃飯、睡覺,不思進取。是否人會在突然面對災(zāi)害和壓力下,會束手待斃,甚至在災(zāi)難來臨后才感知災(zāi)害降臨。這該有多可怕。
多少本是處留地,多少本是良善人。我們總想帶去我們學(xué)會的文明。卻不曾想過我們懂得太少,想得太好;我們學(xué)得不夠,做得太過。我們想著良田可以千頃,夢著豐收可以萬擔(dān)。卻不知道我們留下的是草原千頃被毀,黃沙萬擔(dān)襲來。我們想著只要牛羊遍草原,牧民就可以腰包鼓鼓。卻不想牛羊只是把草原啃食蠶盡,到最后只能餓到膘肉只剩骨架。我們想著驅(qū)盡草原的狼,我們便可以稱霸草原卻不知騰格里永遠會把霸主的位置留給他的寵兒,他們的靈魂永遠高傲,他們的足跡永遠神秘。他們是草原永恒的王者——狼。
多少次我們用著自己的鞋子沾著生靈的鮮血走過,多少回我們用著自己的雙手扶著生靈的骨架走過,多少遍我們用著自己的雙眼看著生靈的靈魂銷淡。只是我們還是覺得我們很對,只是我們還是覺得我們還行,只是我們還是覺得我們沒錯。直到黃沙可以漫天,直到我們只留下自己想留的,直到我們真的覺得自己孤獨無助。我們知道錯了,我們的錯可以改正,可是我們很多卻早已不可挽回;我們知道傻了,我們的傻可以改變,可是我們很多早已毀滅。是什么,是那些,是我們自己,是世間的萬千生靈,我們可以用什么懺悔?是那孤獨無助的淚。
這時候我們知道自己,原來只是個孩子,我們在太多的時候是多么的天真;這時候我們明白自己,原來是個傻子,我們在太多的時候是多·么的可悲。問遍了世間所有人,沒有一個可以用來騙自己的答案。我們再也找不出一個宏偉的計劃,去改變最后的殘局,因為這從開始就注定是一個完局。我們再也找尋不到一個偉大的人,去帶領(lǐng)我們改造世界,因為我們要去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多少年間,我們變得長大了,我們在淚水和血色的伴隨里,被把心靈潔凈,被把靈魂洗禮。我們在這個空蕩蕩的世界上,寫下我們的懺悔錄,供后人指責(zé)。到了那一天我們真的就可以把自己的罪名洗脫么?
我們的最后的腳步是踏上汽車帶著我們離開,我們最后的雙手是向自 己揚了最后一?黃土。我們多少的驕傲,我們微笑的說著不可留,怎可留。我們留下萬骨獨枯,我們留下千城獨殤。不見了,我的肥羊;不見了,我的壯牛;不見了,我的黃羊;不見了,我的蒼狼。
在哪里見到過曾經(jīng)的設(shè)想,在我們開始時,那最遙遠的夢里。今天我們知道,我們那時的假想,原來在今日看來真的是假的。
有一天我們帶有瞄準鏡的獵槍里出現(xiàn)一個浮影,我們激動地扣響了扳機,我們微笑著倒下,來不及去擦拭自己最后的那滴淚水。
只是我不知道那是驕傲,還是懺悔,更或是自己做的最無力的一次贖罪。
有句話說的好: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心。不要在忙碌的工作中、競爭的壓力中埋藏了你的心,狼的心比草原大,我們的心更應(yīng)該比天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duhougan/896030.html
相關(guān)閱讀:讀《西游記》有感
《紅樓夢》名著讀后感300字
三國演義讀后感700(2篇)
《城南舊事》讀后感[300]字兩篇
二讀《老人與!纷x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