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余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chuàng)作完成。該小說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tǒng)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zhàn),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栗。
1997年,該小說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如饑似渴地總算把這一本大長篇讀完了。從前以為自己不喜歡宏大敘事的作品,如今看來,不嘗試一下,不愿解其味,當然也就不盡知其美了。說到長篇小說,我讀外國的多一些,這次翻閱這本具有濃郁陜西民族特色的小說時,實感受到本土語言的生動和字里行間的沒有經過翻譯的真實。
小說開篇第一句話,“小說是一個民族的史詩”。歷史上的某一段時空,以及生活在那片時空下的人,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這三者就像是一段影像,重復播放著那個特定的年代。而小說借助語言,利用紙筆進行記錄,也便在一代代人眼里心里重復著了。這其中,當然也會流露出作家的感情、記憶、真實和想象。
時間,從清朝到民國,到抗戰(zhàn),再到內戰(zhàn)直至建國后?臻g,白嘉軒鹿子霖兩個生活在陜西關中地區(qū)白鹿原上的家族。作家在這兩者中恰到好處的轉換,通過對人物身體上的雕刻和靈魂上的打磨,給我們講述著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其間穿插兒女情長,包裹蒙昧傳奇,帶給讀者帶來無限的震撼和感觸。
小說的人物塑造可謂獨具匠心,不同的人物,帶有不同的性格,上演不同的故事,收獲不同的命運。白嘉軒的博大,是從死去的一房一房妻子開始的。他行事光明磊落,懷仁義之心,以德報怨,他又硬又直的腰桿被打彎,反而更加寬博,他想要在白鹿原樹立起公理而絲毫不計個人得失的多次原諒鹿子霖,他善待鹿三,寬宥黑娃,他愛妻奉母,是一個道德的標桿。與他相反的鹿子霖,精明強干,爭強好勝,無原則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好色成性。最后,有靈性的生命被抽走,生不如死,毫無尊嚴的死去。最傳奇的還應該是朱先生,真正的圣人應當是與天與地與身與心融洽共處的人,所以小說中有對朱先生自然的面部與和諧的身體的描寫,他對世間對萬物的通透看法,以及那白鹿化身的傳說和未卜先知的靈性,這便是圣人吧。他挑妻子挑的是眼睛,穿衣服穿的是粗布,對世間的相煎超然旁觀,同時又會因為他人靈魂的真善而感動落淚。至于黑娃,他從小便是倔強的,長大后不愿自卑于白家的“恩賜”選擇出走闖蕩做麥客,沖破禮教的束縛順從人性中最根本的性欲選擇迎娶田小娥,黑白兩道幾個來回又回到“儒教”之中。還有小娥,評論界對小娥的爭論挺大,有的講小娥不知廉恥,有的講小娥太過天真,輕信任何人。我可能也偏向于后者,更愿意相信她是個受害者。白孝文的前后變化,是最駭人的。壓抑天性的結果終會造成放縱,而不是懂得克制。孝文結婚很早,對于男女之事懂得之后,便控制不住性欲,這對身體造成了一定傷害。這時候祖母和父親對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壓制。他當時克制住了。但是這也為他后來被鹿子霖與小娥的美人計算計埋下了禍根。他跟小娥的事情披露之后,破罐子破摔,得到自己的人生法則??不要臉才是最無敵。后來,他縱欲,性、大煙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小說對鹿兆鵬的敘述還是很多的,但是,筆者總是對他琢磨不透。他投身共產黨事業(yè),從最初的地下,到最后差不多算是勝利,中間也歷經磨難。白靈眼里的他,近乎一個完美男人;黑娃眼里的兆鵬,是發(fā)動激奮人心的風攪雪;而妻子眼里的他,卻是可怕又絕情。小說里,更多的是對他的側面描寫,因此,筆者印象里的兆鵬,好像總是很模糊,蒙上了一層時有時無的紗,看不透,也猜不透。當然小說中的一些筆墨不太多的人物,亦皆風采各異。活靈活現(xiàn)的白靈,敢愛敢恨,有柔情有抱負;癡情的的兆海,堅定自己正義事業(yè);溫柔敦厚的朱白氏,持家從容,內心淡定;為人耿直的鹿三,堅韌,勤勞,自尊,恪守做人的本分;一身靈氣,敢說敢做的大拇指;話越來越少,卻越來越準確的白嘉軒母親;冷面熱心的冷先生;虛偽的田福賢……
(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曾同友人說,此為一本小黃書,書中的某些情節(jié),甚至會調動起自己的某些反應。小說中關于男女結合,婚喪之事,這些繁衍生息仿佛都帶著一種原始的野蠻色彩。從第一夜的身心震動到生孩子像拉屎一樣平常;中邪了附身了,請半男半女的神仙驅鬼;白鹿、命數(shù)、劫難、天道……看書時,仿佛忘了自己置身的世界,而是跟著這些人,在原始的泥土里,真真的活著。
白嘉軒曾經說過,這原上的但凡是個人,總有一天要到祠堂里祭拜的。白嘉軒跟子孫講述的祖上那個一點一滴發(fā)家的故事。鹿子霖的那個勺勺客祖上的故事。還會一直傳下去。這樣的宗族觀念,怕是輕易不會改變的。耕讀傳家,學為好人的道理也會傳下去。借朱先生的說法,國共之爭,不過是你反我覆,追討個誰當老大而已。其實,人與人之間,也不必非要尋個你下我上。恩怨情仇,到了對方自慚自愧的時候,你也就不要再計較了。遏制不住的欲望,要幫人引導也要自我疏導。
最后,用朱先生的話結束:“讀書,原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無一不是盜名欺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dushubiji/1215810.html
相關閱讀:怎樣讓孩子產生讀書的興趣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600字
讀書筆記500字大全
《讓男孩更像男孩》讀書筆記
《草船借箭》讀書筆記_三年級讀書筆記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