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三個月之前,在圖書館里看到這本書,我是嗤之以鼻的,以為這又是沒有任何實踐而大部分以主觀意識為背景寫的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書。這樣的認識還是在我認同“各類知識都是可復制的”情況下產生的。這就充分說明了自己狂妄自大、見識淺薄、不謙虛,不寬容,不容納的這些潛在缺點。之所以看了這本書,并不是因為自己改正了這些缺點,而是因為前段時間看了由蔡康永做嘉賓的欄目??《奇葩說》,羞愧捂臉中。。。蔡康永老師說話時溫柔的語調,讓人能心平氣和地傾聽,不會產生厭煩、抵抗的情緒,很容易接受。說的話里有不僅有邏輯還有我們抵抗不了的情感,因為我們大部分是靠情感在活著,而不是邏輯啊。直達人心的情感加上讓人信服的邏輯思維,和舒服的傾聽體驗,毫無懸念地讓我拜倒在蔡老師的紳士裙下。
十分鐘讀《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你說什么樣的話,你就是什么樣的人。看起來好像因果翻過來了,但仔細一想,改變說話方式可比改變人的本質要簡單的多,只要在說話之前想著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把要表達的意思在腦中過濾2秒鐘再說出來。這不但是“果”,透露出看事情的態(tài)度,還會倒過來變成“因”,引導我們去看事情,再“引導”我們身邊重要的人這樣去看我們。
把無所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每個人,都是自己那片小領土的國王,每個人都喜歡別人同意自己。當不同意對方的時候,不必硬要對方認輸認錯,對事情并沒有幫助,可以語帶保留,可以迂回提醒。
把對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把對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就算這個狀態(tài),只維持一頓飯的時間,也能讓對方覺得“被重視”,如沐春風。
要說讓人接的下去的話,不要gameover。例如:“我每次都會賭湖人隊會贏!”你如果并不了解籃球,那可以說:“你一定經常熬夜看球賽嘍?”移花接木的招數(shù)啊~
話題卡住,就換話題,不要戀戰(zhàn),如果你希望問出個結果,有機會再繞回來就可以了。
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建議的發(fā)問方式,可以是先問兩三個像是非題或選擇題的具體問題,把對方有興趣聊的范圍給摸索出來,再用申論題往下問,聊天時最好在開始就營造出雙方都很想講話的氣氛就會讓人覺得和你聊天好輕松啊。
盡量別讓自己說出‘我’字,你的朋友又不是陪酒,憑什么永遠讓你暢所欲言?
如果問題尖銳,試著把心里假設的事倒推回去兩三步來問。例如你假設對方吸毒,倒推幾步:吸毒是因為不快樂嗎?不快樂是因為離婚了嗎?于是你就可以先問:離婚以后,是不是過得很痛苦?這比直接問“你是不是在吸毒”少了審判及指責的意味。另一種說法是把刺耳的字眼改成具體陳述,讓人聽起來不是指責,而是就事論事。
適度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的人敷衍了事地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不想交淺言深,應避開雷區(qū)。
笑話不是萬靈丹,談話中一定需要萬靈丹的話,有趣的故事會比笑話有效果得多。講話幽默的人,就像走路好看的人,你跟他走在一起,會覺得很平常的走路也是賞心樂事。
完全不必擔心問題沒深度。每個說話的人,都需要從聽話的那一方收到鼓勵,才會更放開來往下說。只要你的反應是一種鼓勵,不管對方是多有地位、多有深度的人,都會很受鼓舞,繼續(xù)往下說。你不必假裝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賞別人的深度,已經是美德了。
不要很怕別人覺得自己不懂,在高手沒說兩句就自作聰明地幫他下結論。遇到高手時,裝懂是沒用的,只會自曝其短。最好就是珍惜遇到高手的機會,好好把道理聽懂。
贊賞,觀察對方最渴望的部分。
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想。人跟人之間是有一本帳,只是每個人計算的方式不同。
演講的人,要設身處地地以臺下觀眾的立場來想,莫要把觀眾當西瓜。人能夠集中精神“聽事情”的單位,每單位大概只有十五分鐘。在十五分鐘之內,對方如果能聽進去一件你要說的事,那接下來的十幾分鐘觀眾可以聽寫閑話之類,下個十五分鐘可以再開始講下一件事。每十五分鐘,只講清楚一件事。
當遇到對方愛憎分明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陣線時,你只能讓對方盡情宣泄他的不滿,不要逞強當強出頭的英雄,因為他只需要推心置腹的感覺,而不是生死之交。
如果遇到不想多聊的人,不管多么想擺脫對方,眼睛千萬不要露出冷淡的神色,要表現(xiàn)出“等一下有機會再和你好好聊”的熱情。
開口找人幫忙時,要“大事化小”。把需要對方幫忙的事拆解成具體的小步驟,讓人不會失去耐心。例如,辦促銷活動想找附近店家共同參與,可以先去詢問如果這個活動有傳單,是否能把附近店家的地址和店名印在宣傳冊上。再例如把“這個客戶我一點都不認識哎,求求你陪我一起去嘛”換成“你跟這個客戶也很久沒見了吧,不如我們一起去,你也可以知道他們的最新計劃”,這就由一個煩人精轉變?yōu)椴⒓缱鲬?zhàn)的伙伴。
別人贊美你一句,你就回一句贊美。
有個調查,說一般人最喜歡的字,是自己姓名里的字。在向朋友賀節(jié)的時候,想想對方的感受,在里面加上對方的名字吧,這才是在鞏固友誼,而不是增加彼此的冷漠。
練習關心別人,而且表現(xiàn)出你的關心,是非常值得的。把你的關心表現(xiàn)出來,讓他們收到。
具體的事要比抽象的道理讓聽的人比較愛聽,也比較聽得懂、記得住。
本來就是為了讓你能喝別人連接,語言才存在的。可惜這么多人只顧自己使用語言,卻不在乎別人。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時候?空Z言確認了彼此的存在,此時語言最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dushubiji/1269452.html
相關閱讀:清香油紙傘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做最好的老師》
《嫌疑人X的獻身》讀書筆記
《魔法師的帽子》讀書筆記600字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