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讀書筆記之語境構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不嚴謹?shù)卣f,語境就是語言應用(言語交際活動)的環(huán)境,也就是一句話是由誰對誰在何種情況下說的。
語境的構成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下面分別來說一下。
(一)上下文語境主要有語義和語法兩種。
先說語義。從詞義上來說,漢語的單義詞語很少,大多是多義詞。
比如說“頭”。
本義是腦袋。
引申為頭發(fā)。有人說“我去剪頭”,沒人擔心他是要剪腦袋。
還有發(fā)型。說人“這頭剪得不錯”,就是這個意思。
在“頭子”中指壞人頭目。
在“頭一名”中指第一名。
這頭那頭,是說這邊、那邊。
山頭是指事物的頂端部分。
一頭牛,是量詞。
木頭、石頭是詞綴。
線頭、粉筆頭指事物的殘余部分。
知道這一點,我們看“打籃球”“打毛衣”“打醬油”“打電話”“打埋伏”中的“打”,就要根據(jù)它們的上下文確定含義。
再說語法層面。漢語是分成語法和語義兩個層面的。舉個例子:分秧插秧,從語法層面來說,這個短語是并列,從語義層面來說,這短語是順承,或者說有先后順序,因為是先分秧再插秧。
為了幫學生區(qū)分介詞和連詞,我上課時常舉“我和你”的例子,如:
我和你心連心。
我和你說。
因為后面語境的原因,前一句中的“和”的連詞,后一句中的“和”是介詞。
如果沒有具體語境,“進口彩電”可能是動賓短語,也可能是偏正短語。
(二)情景語境,可分為“場”和“人”,“場”包括時間、地點、場合等,“人”包括性別、身份、職業(yè)、教養(yǎng)、關系等。
中國人致辭喜歡說“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等,這就是對說話時間的關注。
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八寶山火葬場入口處寫著這樣的標語“經濟搞上去,人口降下來”,雖是當時的基本國策,但卻沒考慮到地點的因素。
魯迅文章里的那個在人家生了孩,子別人都在慶賀說吉祥話時,說“這孩子一定會死”,雖是實話,也只能被人打出去。這是場合不對。
見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話,這不僅不是虛偽,而且是美德,是交際的需要。對男人和女人說話一樣可能屬于修養(yǎng)欠缺,對一個99歲的老人說“祝您長命百歲”算不上什么美好祝愿。
(三)文化語境,有文化習俗,也有社會規(guī)范。
聽說因為與“賒”諧音,南方人把“舌”叫“招財”,船上有姓陳的,人家就直接叫他的名,而不稱姓,老是在船上大喊“老陳(沉)”是要遭人嫌棄的。古人把老虎叫“大蟲”以降低恐懼感,中國人造了那么多與“死”有關的,以示避諱,這都是文化心理。
還有社會規(guī)范方面的,法律公告不能用網絡語言寫,兩國聯(lián)合公報里不能亂開玩笑,這是社會規(guī)范層面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dushubiji/1329048.html

相關閱讀:《阿甘正傳》讀書筆記
和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甜心小布娃》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湯姆?索亞歷險記》讀書筆記
《倔強的小紅軍》400字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