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擇題(25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回顧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從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到現代社會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現象無時不在。下列關于文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④ B.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將在山東舉行。屆時將以招商、招展和交易為核心,全力打造生態(tài)文化產業(yè)和生態(tài)文化產品交易平臺。內容既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演藝、廣播影視等成果,又有書畫展、民族舞蹈、茶文化等精彩展演。上述材料表明(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創(chuàng)新是文化發(fā)展的A. ①③ B.為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我國各地積極開展 “喜迎十八大”系列群眾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十七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的大好形勢,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熱情。這說明( )文化是經濟A.①② B. D.有人將倫敦奧運會獎牌榜和2011年世行公布的世界各國家和地區(qū)的GDP排行榜進行對比,發(fā)現二者竟然高度關聯。翻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奧運獎牌的榜史冊,我們發(fā)現:世界體育版圖從來都不是均衡的,國際體壇的“發(fā)達國家”和“( )文化的發(fā)展與經濟的發(fā)展同步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是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經濟發(fā)展是文化發(fā)展的基礎英國著名藝術理論家羅金斯說:“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個人(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 欣賞高質量的藝術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徑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修養(yǎng)的核心和標志文化對人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年7月,《夢想的力量》系列微電影之《跑出我人生》首張海報曝光。該電影意在通過影像的力量,向公眾傳遞“重在參與、永不放棄、永不氣餒、永不低頭”的體育精神。這說明優(yōu)秀文化可以( )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體現文化的多樣性精靈文洛克是倫敦奧運會的吉祥物。現代奧運會產生了各種造型多樣的吉祥物,歷屆奧運會吉祥物在設計時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 將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現給世人。這一設計理念體現( )A.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構成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民族文化有精華和糟粕之分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是統(tǒng)一的年6月24日,中央電視臺對浙江寧波象山“小白礁I號”水下考古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報道,直擊沉船的發(fā)掘現場,全方位解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方法、技術和裝備。這說明( )電視已成為最重要的文化傳播手段現代媒體已發(fā)展成為文化傳播的唯一手段大眾傳媒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共享的強大功能D.電視在文化傳播方面具有全球同時、雙向互動的特點年5月27日,“和諧中華?第三屆海峽兩岸經典文化推廣會演”在臺灣臺中市隆重開幕,濟南、廈門、香港、澳門等地也同步舉行。這是近年來兩岸及港澳共同舉辦的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兩岸經典文化推廣會演,從第一屆由濟南、臺中兩座城市共同舉辦,到本屆廈門、香港、澳門等多個城市積極參與,表明這項活動迎合了兩岸同胞攜手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需要,已經成為兩岸同胞交流情感、增進了解、加深友情的文化交流盛會。這說明( )傳統(tǒng)文化有相傳統(tǒng)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紐帶傳統(tǒng)文化是實現民族統(tǒng)一的決定力量傳統(tǒng)文化是本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根基有學者指出,傳統(tǒng)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們像驢子一樣馱著它走,各人的馱法不同,聰明的人把他們化為養(yǎng)料輕松地走向未來,愚蠢的人把它當作祖?zhèn)鲗氊,永遠是沉重的負擔。下列選項中與作者觀點不相符的是( )強調我們需要傳統(tǒng)文化,要把它化為養(yǎng)料吸收 反對把傳統(tǒng)文化固化,當作物件加以傳承啟示人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豐富傳統(tǒng)文化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對外來文化也要化作養(yǎng)料吸收 白族舞蹈家楊麗萍歷時兩年深入采風創(chuàng)作的舞蹈《云南映象》風靡全國,巡演將近兩百場。對此,下列說法最貼切的是( )實踐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實踐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動力文化發(fā)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chuàng)新采風是一種實踐性的活動2012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引發(fā)全民對“吃文化”的研究熱潮。該片所探討的問題并不只是“吃”這么簡單,從傳統(tǒng)勞作到食物創(chuàng)新,生活的艱辛和幾代人的智慧結晶,中國人“吃”的傳承和變化已經逐漸凸顯出其特有的國人氣質。對此理解正確( )文化創(chuàng)新要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 文化創(chuàng)新應體現民族性,彰顯民族特色 文化創(chuàng)新是賦予傳統(tǒng)文化全新內涵的過程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促進經濟社會的發(fā)展C.③④ D.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呼吁要“加強寫字教育”,要重視當前存在的“漢字書寫文化沒落”現象。其實,書寫優(yōu)美漢字,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良好途徑,這是因為(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著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 漢字是中華文化得以延續(xù)的根本原因 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漢字為世紀英國著名建筑師威廉?查布斯說:“中國人設計園林的藝術是無與倫比的。歐洲人在藝術方面無法和東方燦爛的成就相提并論,只能像對太陽一樣盡量吸收它的光輝而已!边@從一個側面說明,中華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薪火相傳,C.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年央視龍年春晚上,民族歌舞大聯歡《幸福大家庭》展現了一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畫卷。這表明( )中華文化具有區(qū)域性和穩(wěn)定性 中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A.①② B.勤”應是孩子的必備素質,但如今這一標準越來越被淡化。勤勞掙錢被認為是“死腦筋”;勤奮學習被嘲笑為“不聰明”;勤懇工作被定義成“有點傻”。加強勤勞教育有利于( )實現中華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民族品格增強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內在氣質奠定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yè)根基每到大難來臨,社會各界以不同的方式向災區(qū)人民奉獻愛心,充分展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情懷,充分( )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 在當代中國,中華民族精神就是時代精神年5月4日,胡錦濤主席在紀念共青團成立90周年大(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少數偉人的事,個人只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就行 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續(xù)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在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過程中,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段子”(指手機短信)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娛樂性廣為手機用戶接受,市場空間巨大,但草我們( )發(fā)展大眾文化必須加強管理和引導、谖幕軌蜇S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郯l(fā)展大眾文化必須堅持提倡多樣化與弘揚主旋律相統(tǒng)一、苊鎸ι拾邤痰奈幕,應當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 新生代農民工正日益成為中國( )積極發(fā)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yè)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積極支持各種電視娛樂性綜藝節(jié)目 積極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年7月15日,“善行河北,一諾千金”主題微電影大賽在石家莊啟動。本次大賽旨在用微電影的形式,鼓勵百姓以身邊的善行善舉詮釋“誠信、博愛、責任”。這一活動的舉行有利于( )發(fā)展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繁榮文化事業(yè),構建多元價值體系 豐富文化產品,滿足人們的各種文化需求 弘揚誠信美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 ( )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 主張男女平等、尊老愛幼 尊重差異,包容一切 褒獎見義勇為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笨鬃幽菚r就擔心“德之不修”是因為他看到了道德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今天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加強思( )思想道德建設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思想道德建設要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yǎng)為落實《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綱要》,國家公務員局已經制定《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培訓大綱》,要求“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 )核心 B.重點靈魂 D.著力點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繼續(xù)堅持了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鹊臉藴。這一標準的文化生活依據是( )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有助于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A.①② B.“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創(chuàng)新成就贏得了世界贊譽……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提升了國家形象,增強了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 ∵\用文化作用的知識,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10 分)27. (20分)2012年7月19日,“走近孟子,感悟儒學”農民工子女修學游活動在山東鄒城市成功舉辦。來自濟寧12縣市的數十名農民工子女來到孟子故里鄒城市,參觀游覽了孟廟孟府景區(qū),并在孟府習儒館聆聽國學講座,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此次活動旨在提升農民工子女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讓農民工子女在游歷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在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中汲取營養(yǎng),以激發(fā)其愛國情感和奮發(fā)圖強的學習熱情。同時,為農民工子女提供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1)結合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分析說明“走近孟子,感悟儒學”農民工子女修學游活動的意義。(8分)(2)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儒家文化。(12分)(20分)2012年8月23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主辦的“學雷鋒,在行動”——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河南濮陽市舉行。部分全國道德模范、 “中國好人榜”好人與千余名現場觀眾共同感受溫暖人心的道德力量。據了解,自2008年5月以來,中央文明辦在全國廣泛組織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四年來,各地群眾推薦出了大量事跡感人的2012年7月底,已有4 388位“身邊好人”上榜,其中河南有353人榮登榜單,位居全國前列。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回答:(1)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為什么要主辦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 (1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曾子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10014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