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中學201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生物文科試卷 命題人:崔美玲一、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組成生物體的蛋白質(zhì)、核酸、糖類和脂質(zhì)而言,其核心的組成元素是 A. C B. H C. O D. N2.老年人容易骨折,其原因之一是體內(nèi)缺乏 A. Fe3+ B. Ca2+ C. Mg2+ D. Na+3.沙漠植物的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A. 蛋白質(zhì) B. 油脂 C. 核酸 D. 水4.下列有關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A. 乳糖的組成元素是C、H、O、N B. 麥芽糖屬于二糖C. 1分子蔗糖水解后產(chǎn)生2分子葡萄糖 D. 糖元是植物細胞中的重要貯能物質(zhì)5.遺傳物質(zhì)貯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是A. 細胞壁 B. 細胞膜 C. 細胞質(zhì) D. 細胞核 6.下列各項中,組成血紅蛋白分子必需的是A. Ca2+ B. Mg2+ C. Fe2+ D. Na+7.右圖表示二肽分子的結構,①②③④中含有肽鍵的是A.① B.②C.③ D.④8.以下對生物體ATP的有關敘述中正確的一項是A. ATP與ADP是同一物質(zhì)的兩種形態(tài)B.ATP與ADP的相互轉(zhuǎn)化,在活細胞中其循環(huán)是永無休止的C. 生物體內(nèi)的ATP含量很多,從而保證了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持續(xù)供應?D.? ATP與ADP的相互轉(zhuǎn)化,使生物體內(nèi)的各項反應能在常溫常壓下快速順利的進行9. 下列有關質(zhì)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質(zhì)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與蛋白質(zhì) B. 質(zhì)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C. 質(zhì)膜的識別功能與膜蛋白有關 D. 質(zhì)膜不具有選擇透性10.某生物的體內(nèi)不具有葉綠體但能進行光合作用,它最可能是 A. 蕃茄 B. 水稻 C. 藍細菌 D. 酵母菌11.下列跨膜運輸?shù)纳砘顒又校瑢儆谥鲃愚D(zhuǎn)運的是 A. 甘油分子進入胃粘膜細胞 B. CO2穿出組織細胞C. 植物的根從土壤溶液中吸收離子 D. 水分子出入細胞12.與厭氧呼吸比較,細胞需氧呼吸特有的代謝產(chǎn)物是 A. 丙酮酸 B. ATP C. CO2 D. H2O13.右圖是植物細胞結構的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該圖可表示根尖細胞B.①由兩層單位膜構成的C.②是細胞中的物質(zhì)轉(zhuǎn)運系統(tǒng)D.③是細胞呼吸和能量代謝的中心14.用顯微鏡鏡檢人血涂片時,發(fā)現(xiàn)視野內(nèi)有一清晰的淋巴細胞如右圖。為進一步放大該細胞,首先應將其移至視野正中央,則裝片的移動方向應是A. 向右上方 B. 向左上方 C. 向右下方 D. 向左下方15.下列各種化合物中,都屬于脂質(zhì)的一組是 A. 酶、胰島素、血紅蛋白 B. 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 C. 葡萄糖、乳酸、油脂 D. 膽固醇、植物蠟、磷脂 16.下列關于人體內(nèi)蛋白質(zhì)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每種蛋白質(zhì)都有20種氨基酸構成B.氨基酸種類和數(shù)量相同的蛋白質(zhì)一定是同種蛋白質(zhì)C.蛋白質(zhì)具多樣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和蛋白質(zhì)的空間結構不同D.高溫低溫均會使蛋白質(zhì)的空間結構改變,且這種改變是不可逆的17.下列有關溶酶體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A. 消化細胞從外界吞入的顆粒 B. 消化細胞自身產(chǎn)生的碎渣 C. 自身膜破裂,會導致細胞自溶而死亡 D. 溶酶體只存在于動物細胞中18.能夠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A. 脂肪水解酶 B. 淀粉水解酶 C. 蛋白質(zhì)水解酶 D. DNA水解酶19.探索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需進行如下步驟:①取3支試管,編號并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向各試管注入l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試管滴l滴碘液 ④將3支試管分別放在60℃的熱水、沸水和冰塊中維持溫度5min ⑤觀察實驗現(xiàn)象。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應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20.給小鼠靜脈注射適宜濃度的14C標記的葡萄糖溶液,該葡萄糖分子參與細胞呼吸所生成的下列物質(zhì),最先形成的具有14C的是A.水B.乳酸C.丙酮酸D.二氧化碳21.下列生理過程不屬于需氧呼吸的是A. 糖酵解 B. 檸檬酸循環(huán) C. 卡爾文循環(huán) D. 電子傳遞鏈22.能在30%蔗糖溶液中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的細胞是 A.動物的上皮細胞 B.人的紅細胞 C.根尖的分生組織 D.成熟的植物細胞23.某科學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來追蹤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這種碳原子的轉(zhuǎn)移途徑是 A.二氧化碳→三碳酸→糖類 B.二氧化碳→乙醇→糖類C.二氧化碳→葉綠素→ADP D.二氧化碳→葉綠體→ATP24.大豆中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為了檢測大豆種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質(zhì),應選取的試劑是 A.蘇丹Ⅲ染液 B.龍膽紫溶液 C.雙縮脲試劑 D.本尼迪特試劑25.需氧呼吸過程中,合成大量ATP的階段發(fā)生在A.細胞溶膠中 B.線粒體內(nèi)膜上C.線粒體外膜上D.線粒體基質(zhì)中26.科學工作者用不同顏色的熒光染料分別標記人和鼠細胞的膜蛋白后,進行細胞融合實驗(如右圖所示)。該實驗說明A.膜蛋白是可以移動的B.兩種細胞的膜蛋白種類相同C.膜蛋白可以起生物催化作用D.膜蛋白能控制某些物質(zhì)出入細胞27.制作泡菜時泡菜壇子必須密封,其原因是A. 防止產(chǎn)生的乳酸揮發(fā) B. 防止水分過度蒸發(fā) C. 防止氧氣進入壇內(nèi) D. 防止壇內(nèi)蔬菜萎蔫28.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組合來觀察血細胞涂片。當成像清晰 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所示。如果載玻片位置不變,用哪一物鏡在一個視野 中看到的細胞最少29.下列有關酶的敘述中,的是A.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催化劑 B.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極少數(shù)酶是RNAC.酶在催化過程中要消耗自身 D.酶的催化需要合適的溫度和pH30.下列環(huán)境因素的改變會使人體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逐漸增大的是A.溫度由0℃上升到37℃ B.溫度由100℃降低到37℃C.pH由2上升到7 D.pH由12降低到731.右圖中“”表示出入細胞的物質(zhì),該物質(zhì)出入細胞的方式是A.滲透 B.易化擴散C.主動轉(zhuǎn)運 D.胞吞32.在需氧呼吸過程中,進入細胞內(nèi)的氧A.將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 B.參與ATP的形成 C.將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與氫結合形成水33.某同學劇烈運動后感到肌肉酸痛,主要原因是肌細胞產(chǎn)生并大量積累了 A.醋酸 B.酒精 C.碳酸 D.乳酸34.右圖為葉綠體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1與2均有選擇透性 B.碳反應是在4中進行的C.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僅存在于3上D.4中進行的反應能使NADP+增加,不能使ADP增加35.光合作用過程中,能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完成的能量轉(zhuǎn)換過程是 A.光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 B.活躍的化學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C.光能→活躍的化學能 D.穩(wěn)定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30分。凡需填空的位置有 ▲ 標記。)36.(6分)下圖表示細胞四種有機物的組成,依據(jù)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A是指 ▲ ;E在動物是指 ▲ ,在植物主要是指 ▲ !。2)C是指 ▲ ;C形成G過程的反應叫 ▲ 。真核細胞中的H主要存在于 ▲ 。37.(8分)下圖是處于不同生理狀態(tài)的3個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各細胞此時的細胞液濃度依次 ▲ > ▲ > ▲ 。(2)如上圖A、B、C 3個細胞處于不同濃度的溶液中,則A圖與B圖細胞所處的外界溶液濃度是 ▲ > ▲ 。(3)如果將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制成裝片,并使之處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而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用顯微鏡觀察一個細胞質(zhì)壁分離的發(fā)展過程,發(fā)現(xiàn)該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順序?qū)⑷缟蠄D所示的 ▲ → ▲ → ▲ 。(4)圖中標號①所指的物質(zhì)是 ▲ 。38. (8分)為了驗證酶的專一性,現(xiàn)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兩者都是非還原糖)以及淀粉酶溶液、本尼迪特試劑等材料進行實驗。 (1)實驗步驟:①取兩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進行操作。②輕輕振蕩這兩支試管,使試管內(nèi)的液體混合均勻,然后將試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 右的熱水中,保持5min。 ③取出試管,各加入1mL ▲ 并振蕩搖勻。 ④將兩支試管的下半部放進50~60℃的熱水中,保持2min。 ⑤觀察并記錄兩支試管內(nèi)溶液發(fā)生的變化。(2)實驗結果: ▲ 。 (3)實驗結論: ▲ 。39.(8分)圖1是某植物細胞內(nèi)部分物質(zhì)轉(zhuǎn)化示意圖,①~④表示生理過程。圖2是在“探究光強度對某植物光合作用影響”的活動中得到的實驗結果。請回答:(1)圖1的①~④中屬于需氧呼吸的是 ▲ (填標號),需氧呼吸的場所是 ▲ 和 ▲ 。(2)圖1的①~④中屬于光合作用碳反應的是 ▲ (填標號),完成④過程需要光反應提供的物質(zhì)是 ▲ 和 ▲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突然停止光照,則三碳酸含量的瞬時變化是 ▲ (填“增加”或“減少”)。(3)圖2中,如果連續(xù)陰雨一星期,白天的光強度始終為A,則這段時間內(nèi),該植物體內(nèi)有機物含量將 ▲ (填“增加”或“減少”)。; ;; ; 。37.(8分)(1) > > (2) > (3) → → (4) 38. (8分)(1)實浙江省嘉興秀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1747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