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如何選擇文理分科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日前從上海各類高考論壇及高中學生家長中獲悉,過完寒假即將進入高二下半學期的學生和家長,已在為高三文理分科未雨綢繆起來,以求通過未來半年的觀察考驗,做出正確選擇,考入理想的大學。對此,滬上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教師表示,文理選科不僅要參考成績,兼顧興趣,更要避重就輕,提高性價比。

  成績波動大的家長最愁

  日前,上海各類高考論壇中,為孩子分科而苦惱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有家長發(fā)貼稱,“小兒今年高二,浦東市重點,準備加地理,想考上財,合適嗎?”之后,該名家長又補充道,“學校加物理的特多,孩子物理還行但比不過四(大名)校的牛娃,數(shù)學不是很出色,所以不敢加物理,保險點想加地理。”

  同樣 高一,就讀于黃浦區(qū)一所普通中學的女生小王也遇到了此類難題:數(shù)學成績平平,就理科來說,化學相對好一些,但成績波動很大,忽好忽壞。“雖然我對文學比較感興趣,語文成績不錯,但是如果讓我選文科,看到一大堆要背的東西,我又覺得頭疼。”

  即將進入高二下半學期,小王的媽媽認為確實要開始有所側(cè)重了,“要等到真的高三分科才開始努力就晚了,高三上半學期還能加把油,下半學期完全是調(diào)整心態(tài)的過程,還要忙于應付各類自主招生考試。”

  從上海市多所中學獲悉,成績波動較大、偏科嚴重的學生家長往往是最為“糾結(jié)”的一個群體。

  認清腦子屬“文”屬“理”

  對此,上海市某實驗性示范性高中資深教師表示,在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成績排前100名的學生,無疑只需以興趣為參考,以學科為指導就行了。對于一些成績不夠穩(wěn)定、偏科嚴重的學生,在選科時就要避重就輕,提高性價比。“家長要分析自己孩子的思維特征,到底屬于文科腦子還是理科腦子。然后選擇文理課中成績波動最小的學科。一般邏輯思維清晰,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都強的學生肯定屬于理科腦子;而形象思維好,綜合分析能力、記憶力強,能夠把支離破碎的信息整合成一種自己感受的學生則屬于文科腦子。”

  另外,專家強調(diào),選科必須還要結(jié)合興趣。當興趣和成績不匹配時,學生要問問自己,為何興趣沒能轉(zhuǎn)化為成績,是興趣強度不夠,還是混淆了概念。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和所選學科根本不屬于同一個范疇,需要思考自己的興趣究竟又有多濃,是否能夠成為今后大學四年進修甚至終身從事的一個職業(yè)方向。

  家長需要避免以自己的主觀意愿替代孩子的想法,選擇什么科目參加高考,須最終讓孩子決定。而學生最忌諱的就是盲從。比如說,認為全班選歷史的人多,自己選地理就掉面子,于是隨大流選歷史,走錯高考進程的關鍵一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38198.html

相關閱讀:高二政治高效備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