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找出中心語句,寫出內(nèi)容提要,整體把握文意。
3、勾畫評點(diǎn),品味精彩語言。
二、本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識
1、背景介紹:
一百多年前,一位聾得聽不見大型交響樂隊演奏自己樂曲的倔強(qiáng)的單身老人,最后一次舉拳向著咆哮的天空,逝去了。他,就是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樂圣貝多芬。他艱難坎坷的一生,堅韌超凡的毅力,同他的音樂一起啟迪著后人。法國著名文學(xué)家、音樂史家羅曼?羅蘭稱貝多芬為“勝利的普羅米修斯”!耙乐南壤,我們應(yīng)當(dāng)重新鼓起對生命、對人類的信仰!”英國戲劇家蕭伯納則稱貝多芬為“反抗的化身”。
蕭伯納不但是位出色的劇作家,還是一位音樂愛好者,在青年時,他就希望成為男中音,工作之余,他為《明星報》撰寫了不少音樂評論。音樂拉近了貝多芬與蕭伯納的心靈距離。在學(xué)習(xí)鋼琴的過程中,蕭伯納發(fā)現(xiàn)了貝多芬鋼琴曲與眾不同的個性,那撞擊、咆哮、怒吼的音樂深深吸引了他。在貝多芬逝世100年后的1927年,蕭伯納為自己崇拜的音樂家寫下了這篇文章。
2、作者介紹:
喬治?蕭伯納(1856—1950),英國戲劇家、散文家、社會活動家,曾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主要作品有《鰥夫的房產(chǎn)》《華倫夫人的職業(yè)》《巴巴拉上!贰妒ヅ懙隆贰短O果車》等,它是“易卜生主義”的繼承人,英國“新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作品具有高度的社會性,語言機(jī)智雄辯,以幽默諷刺著稱。
三、批注:
批注是一種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它是把段落要旨、心得體會、疑難注釋等隨手批寫在書上,有旁批、眉批、尾批等形式。旁批是在句子旁邊批注,眉批是在書上方批注,為批是在段、篇或回的末尾批注。批注可以是對語句表達(dá)技巧的評價,也可以寫對語句內(nèi)涵的挖掘,還可以寫出自己的個性感受。
以下為本文部分語言的批注,僅供參考:
1、原句:他的靈魂是偉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偉大的這種字眼,那就是說比韓德爾的靈魂還要偉大,貝多芬自己就會責(zé)怪我。
批注:誰的靈魂更偉大,這是無法評價的,這句話非常巧妙地表達(dá)了作者對貝多芬的謙遜品性和偉大靈魂的禮贊。
2、原句:除了貝多芬之外誰也管不住貝多芬;而瘋勁上來之后,他總有意不去管住自己,于是也就成為管不住的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62927.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二語文祖國土學(xu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