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荚嚂r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2分,共60分。)北京時間6月11日17時38分,中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升空。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征太空。按計劃,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是中國迄今載人航天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飛行期間還將先后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6月26日8時07分,“神舟十號”返回艙安全著陸,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1.“神舟十號”飛船成功發(fā)射時,國際標準時間是( )A.6月11日9時38分 B.6月10日9時38分C.6月11日10時38分 D.6月10日10時38分2.“神舟十號”飛船遨游太空期間,下列地理現象可能出現的是( )A.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塔正午塔影逐日變短 B.天安門廣場升旗時間逐日提前C.大批游客前往挪威北部觀賞極光 D.南非開普敦陰雨連綿下圖是某地區(qū)氣壓及相關天氣系統分布形勢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3~4題。3.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甲處云系比丁處窄且厚 B.甲處云系比丁處寬且厚C.甲處比丙處氣溫高且氣壓低 D.即將出現陰雨天氣的是丙處4.如果圖示天氣系統向正東方向移動,48小時后北京市的氣壓升高到1020百帕,則這段時間內北京市風向和風速分別發(fā)生的變化是( )A.由東北變?yōu)槲髂希兛?B.由西北變?yōu)闁|南,變慢C.由西北變?yōu)闁|北,變快 D.由東南變?yōu)槲鞅保兟聢D是仰光和凱恩斯位置與氣候資料圖,讀圖回答5~6題。5.關于兩地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A.形成原因相同 B.凱恩斯氣溫年較差大于仰光C.都分布在大陸西岸 D.仰光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于凱恩斯6.下列日期中,兩地正午太陽高度同時增大的是() A.春分日后20天內 B. 夏至日前20天內C.秋分日前20天內 D.冬至日后20天內下圖為目前世界主要板塊接觸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7.圖中太平洋里的兩大群島都是( )A.火山島 B.沖積島 C.板塊擠壓形成的 D.內力作用形成的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包含了六大板塊B.板塊的交界處都是消亡邊界C.最深處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塊剛好和大洋邊界吻合下圖為南美洲三座山脈植被分布的差異。讀圖回答9~10題。9.造成這三座山脈植被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勢高低 B.緯度高低 C.坡向 D.距海遠近10.上面右圖中的氣候類型,對應的植被類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下圖3中a、b、c為等壓線,箭頭表示P地風向。d、e線為等溫線,g、f線為等高線。讀圖回答11~13題。11.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數值: A.ag? C.e>d D.d>e12.圖示關于M、P兩地氣溫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A.氣溫M地高于P地,氣溫日較差M地低于P地B.氣溫M地高于P地,氣溫日較差M地高于P地C.氣溫M地低于P地,氣溫日較差M地低于P地D.氣溫M地低于P地,氣溫日較差M地高于P地13.導致等溫線d、e呈現東西延伸的主導因素是?:A.緯度因素 B.海陸位置 C.地形(盆地) D.人類活動下表為我國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表(“-”表示人口減少,“+”表示人口增加)。據此完成14~16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增減人數全省常住人口(萬人)5986.05950.1-35.9全省戶籍人口(萬人)6245.36862.0+616.714.該省常住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值C.人口的流動速度加快 D.老齡化進程加快15.由表中數據判斷,目前該省的人口增長模式屬于( )A.原始型 B.傳統型 C.過渡型 D.現代型16.目前該省存在的主要人口問題可能是( )A.性別比失調 B.人口老齡化 C.人口素質下降 D.城鄉(xiāng)人口融合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有兩種形式:移地式城市化與就地式城市化。就地式城市化是指農村人口一般不離開居住地,而農村逐步向城鎮(zhèn)轉化。下圖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城鎮(zhèn)人口職業(yè)構成變化,讀圖完成17~18題。17.圖中①、②、③分別表達的產業(yè)是?A.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B.第二產業(yè)、第一產業(yè)、第三產業(yè) C.第一產業(yè)、第三產業(yè)、第二產業(yè) D.第三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第一產業(yè)18.造成該城鎮(zhèn)“人口職業(yè)構成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長過快B.區(qū)位選擇變化 C.職業(yè)收入差異D.產業(yè)結構升級19.該作物可能是 A.棉花 B.甘蔗 C.水稻 D.小麥20.該作物若要在緯度較高的地區(qū)栽培,首先要克服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熱量 C.光照 D.水分 21.發(fā)展甲類工業(yè),最具優(yōu)勢的地區(qū)是 A.中國的西寧 B.美國舊金山的硅谷 C.印度的新德里 D.澳大利亞的悉尼22.下列工廠布局,與乙類工業(yè)的區(qū)位要求符合的是 A.恒河三角洲建棉紡織廠 B.東京建石油化工廠 C.廣東東莞市建制糖廠 D.上海建鋼鐵廠中國正在醞釀建設第五條能源大通道—-中巴鐵路,該鐵路北起中國新疆喀什,終點設在巴基斯坦港口城市瓜達爾,瓜達爾港運營權已于2月18日移交中國企業(yè)。讀圖完成23-24題。23.中巴鐵路修建時面臨的主要困難有( ) A.河流眾多,架橋增加成本 B.濕地沼澤廣布,破壞生態(tài) C.地勢起伏大,地質條件復雜 D.氣候炎熱干旱24.中巴鐵路修建將給喀什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 ①擴大經濟腹地 ②縮短出海距離 ③改善對外交通條件 ④改變能源消費結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右圖中P、Q、M、N為四個不同的區(qū)域,下列描述符合當地實際的是( )A.P地區(qū)土地荒漠化嚴重,退耕還林B.Q地區(qū)土壤鹽堿化嚴重,大水漫灌壓堿C.M地區(qū)為季風水田農業(yè),洪澇災害嚴重D.N地植被類型以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為主讀“四國輪廓圖”,回答26~28題。26.四個國家都有回歸線穿過,其中沒有沙漠分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7.有關四個國家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國地勢西高東低,高原面積廣闊 B.乙國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旱雨季分明C.丙國河流較少,但中部地區(qū)地下水豐富 D.丁國有世界最長的河流流經28.有關四個國家經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膠生產國 B.乙國工業(yè)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C.丙國是工礦業(yè)和農牧業(yè)發(fā)達的國家 D.丁國最主要的經濟支柱是長絨棉的生產和出口 1997年至2007年,我國糧食生產格局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南糧北調”逐漸演變成“北糧南調”。下表為1997年至2007年我國糧食增產省份和減產省份統計表(單位:億斤)。據此回答29~30題。名次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增產省份/增產量河南/270吉林/129遼寧/104黑龍江/72山東/59--減產省份/減產量浙江/153廣東/123湖北/90四川/87江蘇/86福建/6529.較之北方,南方省份糧食減產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組合條件較差 B.耕地減少幅度大 C.耕作經驗缺乏 D.生產技術落后30.伴隨南方省份農業(yè)結構調整和城市化發(fā)展,耕地利用方式必然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 A.土地肥力不斷降低 B.導致土地沙漠化嚴重 C.耕地單位產值提高 D.平原面積不斷縮小第Ⅱ卷 非選擇題(18分)9月3日至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亞四國進行國事訪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此訪全面提升了中國與中亞四國的雙邊關系,對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以及推動上合組織健康務實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讀甲、乙兩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A、B、C三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2)中國已成為甲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試從地理角度分析甲國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的有利條件。(6分)(3)乙國是中亞地區(qū)最大的產棉國和原棉出口國,被譽為“白金之國”。試運用地理環(huán)境 整體性原理,分析說明乙國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對地理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8分)32.(10分)閱讀以下圖文資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瑪納斯河流域經多年開發(fā)尤其是建國后經過大規(guī)模的截流引灌,地表徑流幾乎完全被引入灌區(qū)用于農業(yè)灌溉,在使瑪納斯河流域成為了我國天然彩色棉花和優(yōu)質瓜果生產基地的同時也改變了流域水資源的自然分配格局。材料二 瑪納斯河流域開發(fā)示意圖與石河子氣候資料圖。(1)描述瑪納斯河的特征。(2)簡述制約當地種植業(yè)發(fā)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并提出解決措施 (3)分析瑪納斯河流域大規(guī)模的截流引灌給圖示區(qū)域帶來的不利影響 33.讀圖17,回答下列問題。(12分)(1)描述圖中城市分布的特點。(2分)(2)向莆鐵路沿線,位于沿海的A地較地處內陸的B地降水_________(多、少),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3)說明向莆鐵路建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不利自然條件。(2分) 國家發(fā)改委于2月 14日表示,在平潭設立綜合實驗區(qū),科技文教區(qū),重點布局發(fā)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yè),努力建設成為兩岸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 (4)結合圖文材料,分析平潭綜合實驗區(qū)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優(yōu)勢區(qū)位條件。(4分)鄭州四中高三年級第七次調考 地理試卷答題卷綜合題:(共40分)31 、(18分)(1)、 河南省鄭州市某中學屆高三上學期第七次調考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088812.html
相關閱讀:高二地理期末考試試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