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八中屆高三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合肥八中屆高三第二次月考歷 史 試 題第I卷(選擇題共44分)本卷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答案填涂到答題卡上。1.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八月詔:“自今除臺官(即御史),毋得用見任輔臣所薦之人”。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詔宰執(zhí)不得薦舉臺諫官”。這樣做是為了A.防止結黨,限制宰相 B.實現選賢任能C.推動理學傳播 D.削弱地方勢力2.馮友蘭教授說:“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國,因為太平滅國要推行神權政治,假如太平滅國統(tǒng)一了中國,太平天國的歷史將倒退黑暗時期——中世紀”。以下說法不能論證作者觀點的是A.太平天國要建立的是君權神授的封建國家 B.西方基督教思想對太平天國影響巨大C.太平天國的綱領沒有體現反對帝國主義本身D.太平天國的主張不能超越封建社會,具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3.近代駐英公使郭嵩燾《使西紀程》寫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兩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兩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無有能庶幾者。圣人以一身為天下任勞,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無窮.愈久而人文愈盛!辈牧喜荒芊从车氖茿.靠圣人治國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眾自治”可以長久C.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D.“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4.據記載,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盡管政府嚴令剪辮,不少士紳仍“視無發(fā)者如同仇敵”。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辮會”“復古會”,認為“剪辮即系投洋”,以致20世紀20年代“辮發(fā)猶所在皆有”。這一記載表明A.辛亥革命對移風易俗無作用C.剪辮運動缺少廣大基層民眾支持B.封建勢力在革命后恢復舊有統(tǒng)治秩序D.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過程曲折5.右圖所示為l920年胡適等發(fā)表的《我們對于學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見A.作者不完全認同五四運動B.作者主張改革應從學生開始C.五四運動沒有帶來任何影響D.五四運動的余波延續(xù)了一年6.“在國民革命中,‘喚醒中國’既是一個革命目標,又是一個革命策略。作為國民革命中政治活動家和知識分子所關注的基本問題,‘喚醒中國’要求政治運動的至上性和中心地位!薄皢拘阎袊钡木唧w使命是A.打倒帝國主義,消滅軍閥 B.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民國C.抗擊日本侵略,保家衛(wèi)國 D.廣泛發(fā)動群眾,武裝割據7.1930年6月,中共黨內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問題》一文中寫到:“鄉(xiāng)村是統(tǒng)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們的頭腦與心腹,單只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這表明當時A.中共還沒有找到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B.他認清了中國的國情C.他認識到農民階級力量的偉大 D.他反對工農武裝割據理論8.7月12 日習近平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毛澤東同志當年在兩—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guī)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皟蓚務必”提出的背景是A.戰(zhàn)略決戰(zhàn)勝利,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B.解放區(qū)土地改革的迅速推行C.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被徹底粉碎 D.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南京解放9.陳旭麓先生認為,辛亥革命、國民革命、解放戰(zhàn)爭分別推翻了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關于這“三次高潮”的說法,正確的是A.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結果與指導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根本一致 D.革命對象與革命領導根本一致10.建國初期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章程》有以下部分條款:“三、協(xié)助國家機關,推動社會力量,實現國家關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建設計劃。四、密切聯系群眾,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群眾的意見和提出建議!庇纱丝梢钥闯鯝.政協(xié)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B.政治協(xié)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協(xié)成為各黨派的聯合執(zhí)政機構 D.政協(xié)的職能發(fā)生了轉變11.外交部副部長王稼祥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就是要對帝國主義和氣一點,對反動派(印度尼赫魯)和氣一點,對修正主義(蘇聯)和氣一點,對亞非拉人民斗爭的援助少一點,當時被作為修正主義外交路線被批判。這件事會發(fā)生在哪一歷史時期?A.20世紀50年代初期 B. 20世紀60年代初期C.20世紀70年代初期 D.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12.柏拉圖建議的理想公民人數是5040人,他特別指出:“共同體的領一卜應當足以維持一定數量的最有節(jié)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體的人口應當能夠足以保護自己,反對侵略!眮喞锸慷嗟乱矎娬{城邦人口不宜太多或太少。他們這種構思的主要依據是A.雅典生產力水平低下 B.政治運作的客觀需要C.殖民擴張會帶來災難 D.雅典土地與資源匱乏13.根據羅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以現金或現物進行交易;須有五個證人和一名司秤在場,他們皆應是羅馬公民:物件的轉移必須在當事人雙方在場時當面進行;在進行轉讓儀式時,必須經過某種正式的手勢和言語的闡述。這些條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該法A.強調保護私有財產 B.極力維護貴族的特權 C.有利于調解貿易糾紛 D.體現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14.彌爾頓在《論出版自由》(1644年)一書中說:“我覺得,我仿佛瞥見它是一頭蒼鷹,正在振脫著它幼時的健翮,……而這時無數怯懦群居的小鳥,還有那些性喜昏暗時分的鳥類,卻正在一片鼓噪,……而眾鳥的這種惡毒的嘰嘰喳喳將預示著未來一年的派派系系。”這段材料實質上反映了英國A.大資族官僚與國王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B.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封建勢力斗爭激烈C.資產階級與人民群眾之間存在一定矛盾 D.自由黨與保守黨爭奪議會權力斗爭激烈15.法國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流行歌謠唱到:“把高個兒截短,把矮個兒拉長……”這種呼聲化為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它表達的政治理念是A.平等 B.自由 C.人權 D.博愛16.根擺1871年開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國憲法文本,這個新的民族國家稱為“德意志聯邦”,其最高首腦為“聯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時,人們才從發(fā)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聯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來,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稱為“德國皇帝”,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亞國王和符滕堡國王的反對,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上述材料表明A.德意志帝國不適合建立聯邦制 B.德意志帝國分裂割據局面仍沒有消除C.德意志帝國帶有大量封建殘余 D.德意志帝國存在集權與分權主義之爭17.《共產黨宣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說:“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由于最近25年來大工業(yè)有了巨大發(fā)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fā)展起來…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睂Α熬V領過時”原因的理解正確的是A.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以空想社會主義為理論來源,缺乏科學性B.資產階級政黨組織不贊成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C.工業(yè)革命后工業(yè)的大發(fā)展增強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運行能力D.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缺乏預判性,需要與時俱進18.巴黎公社與十月革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表述屬于二者共同點的是A.使社會主義山空想變?yōu)榭茖W理論 B.建立新型最高權力機關C.為本國的發(fā)展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D.政府內部實行三權分立19.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曾在哈佛大學發(fā)表演說:“我們的政策小是反對任何國家、任何主義,而是反對饑餓、貧窮、悲慘、混亂。我們的任務是喚起合理經濟的再生,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存在!贝怂枷雽е碌淖钪苯佑绊懯茿.杜魯門主義的出臺B.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建立C.華沙條約組織建立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形成20.二戰(zhàn)后期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國際會議上劃分了對某些國家的戰(zhàn)后控制權。此表透露的正確信息是A.透露英國獨占世界的欲望B.東歐成為蘇英爭奪的焦點C.英國欲攫取利益討好美國D.帶有明顯的大國強權色彩21.右圖為 《第一世界的真相》漫畫,畫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別寫著“緩”、“和”,刀身上都寫著“優(yōu)勢”兩字。據此判斷其最有可能是諷喻A.二戰(zhàn)后的美歐關系B.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中美關系C.二戰(zhàn)后美蘇“冷戰(zhàn)”D.兩極格局解體后的美俄關系22.下圖分別是1988年和1990年美國《時代》周刊兩期的封面,反映了當時美蘇兩國的關系。下列相關評論,恰當的是A.“別了,蘇聯” B.“盟國時代來臨了”C.“冷戰(zhàn)該結束了” D.“單極世界來臨了”第II卷(非選擇題,23題,20分,24題,16分,25題20分,共56分)23.(2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朝時期的中國,同亞非地區(qū)許多國家有廣泛而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這不僅擴大了中國人民的視野,而且也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唐朝有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jié)賓客,在各地設商館招待外商,設互市監(jiān)、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唐朝對以漢文化為主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高度自信。唐朝認為自己的文化,水平最高,對外來文化、藝術,毫無恐懼感,而采取“開放”政策……采納、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對之進行改造,使之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摘自《唐朝外交史》材料二 查各國事件,向由各省督撫奏報,錄總于軍機處。近年各路軍報絡繹,外國事務,頭緒紛繁。駐京之后,若不悉心經理,專一其事,必致辦理延緩,未能悉協(xié)機宜。請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王大臣領之……并請另給公所,以便辦公,兼?zhèn)渑c各國接見。——1860年奕新等上奏善后事宜材料三 (1)依據材料一概括唐朝外交的特點。(6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總理衙門設立的原因安徽省合肥八中屆高三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096913.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贛州市十二縣(市)重點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