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縣東山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2013~2014學年廣東梅縣東山中學高三第一學期中段試卷 地理 2013年10月25日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08年3月,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提出了“碳中性國家”(不給地球環(huán)境增加二氧化碳負擔)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島、新西蘭和哥斯達黎加率先響應,為各自實行“碳中性國家”的計劃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實現(xiàn)二氧化碳排放為零的目標。據此回答1~2題。1.對實行“碳中性國家”不利的措施是 A.積極開發(fā)潔凈的新能源 B.提高農業(yè)機械化水平C.合理開發(fā)水能 D.積極植樹造林2.假如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成為“碳中性國家”,對全球產生的影響是 A.植物的生長速度明顯減慢,農作物減產 B.全球平均氣溫波動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減緩 D.南北半球的溫帶草原區(qū)更干旱目前歐洲人口增長模式為現(xiàn)代型,人口出生率進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自然增長率很低,有些國家甚至出現(xiàn)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據此回答第3題。3. 歐洲人口死亡率較高的原因是 A.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 B.嚴重的經濟衰退C.人口年齡結構為老年型 D.人口增長模式為現(xiàn)代型讀下圖,若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第4題。4.在動力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海輪從A處出發(fā)沿所在緯度做環(huán)球航行,按順時針方向速度較快,這是因為A.氣壓帶的影響 B.風海流的影響 C.季風環(huán)流的影響 D.太陽輻射的影響5.如果從1到3代表地層由老到新,那么下面四圖中表示背斜的是 6.下列各圖反映的地理現(xiàn)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7.有關下面氣壓(百帕)分布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的氣溫日較差比乙地小 B.甲地天氣陰雨,乙地天氣晴朗C.A地的風力比B地小 D.如果是北半球圖,則A地吹西北風讀下圖,若圖中三條曲線代表副熱帶海區(qū)近海岸海水等溫線,回答第8題。?8.若該圖所示是大洋西部,則該處可能是A.墨西哥灣暖流 B.秘魯寒流 C.巴西暖流 D.東澳大利亞暖流9.下列四種氣候類型中,完全屬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下形成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一個城市制造業(yè)就業(yè)密度與服務業(yè)就業(yè)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下圖示意我國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隨距市中心距離遠近的分布曲線,讀下圖完成第10題。10.與R值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近郊區(qū)關系最小的因素是A.環(huán)境 B.地租 C.交通 D.技術讀下列經緯網圖,完成第11題。11.若a點比b點的時間早10小時,則A.a點在d的東南方 ? B.a點在d的西北方C.bd的經度為90°W ? ? D.bd的經度為30°W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滿分160分。40.(24分)讀下列一組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圖A為我國某城市建成區(qū)示意圖。材料二:圖B為該城市3個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區(qū)面積圖。材料三:圖C為不同時期該地河流在等量降水過程后形成的洪水過程線示意圖。(1)據材料一、二分析,1988年以來,該城市主要向 和 擴展,影響其擴展的主要因素有? 和 ? 。(8分)(2)材料三中,最能反映該地1999年以后河流洪水流量過程線的是 ,該流量過程線的觀測點應是圖A甲、乙中的 。(4分)(3)為防止洪水導致城市“內澇”,該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網。據材料一判斷排水管道網中總排水管道的走向為 ?,判斷理由是 。(4分)(4)M區(qū)為該城市的重化工業(yè)園區(qū),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8分) 。gkstk41.(32分)水資源問題是21世紀的熱點話題之一,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我國每年的 3月22日所在的一周,定為“中國水周”,2013年“中國水周”的主題是“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材料一:世界各大洲的徑流總量和人均徑流量表(除南極洲外)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徑流總量(立方千米)310013190042255950103901965人均徑流量(立方米/人)21001960550076402100027800材料二:中國主要河流人均徑流量比較圖材料三:江蘇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水資源利用情況對比表省級行政區(qū)人均用水量 (m3/人?年)人均生活用水量(m3/人?年)人均生產用水量(m3/人?年)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m3/畝?年)萬元GDP用水量(m3/萬元)江蘇61070540446570寧夏178026175413524000(1)一個地區(qū)的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取決于 和 的對比關系。根據材料一可知,徑流總量最大的是 洲,人均徑流量最小的是 洲。大洋洲徑流總量最小但人均徑流量卻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6分)(2)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我國人均徑流量分布的空間差異 ,主要原因是 。針對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可采用 的措施來解決,在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中,它是通過改變 來達到目的的。(8分)(3)與“長城”一起并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的另一工程是 ,它貫通了材料二中所示的 、 、 、 四大水系,該工程為我國正在投資建設的 工程提供了便利。(8分)(4)根據材料三,分析江蘇和寧夏兩省區(qū)在水資源利用結構上存在的差異。(4分) 。(5)根據材料三,分析寧夏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比江蘇多的自然和人為原因。(6分)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 。22013~2014學年廣東梅縣東山中學高三第一學期中段試卷 地理答案 2013.10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CCBBCDABDD二、綜合題(共56分)40.(共24分)(1)東北 西南 河流 鐵路(8分)(2)① 乙(4分)(3)東北——西南走向 河流流向(4分)(4)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主導風向下風向;交通便利;位于郊區(qū)。(8分)41.(共32分)gkstk(1)(共6分) 多年平均降水量 (1分) 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分) 亞(1分) 亞(1分) 人口少(2分)(2)空間差異:南方多,北方少 原因:年降水量南方大,北方小 跨流域調水 地表徑流(6分)(3)(共8分)京杭大運河(2分) 海河(1分) 黃河(1分) 淮河(1分) 長江(1分) 南水北調東線(2分)(4)生活用水江蘇省的比重比寧夏大,生產用水寧夏的比重比江蘇大。(4分)(5)自然原因:寧夏的降水量比江蘇少得多,而蒸發(fā)又比較旺盛。 人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術落后、或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6分)(注:未單獨標注分值的空格均分每個知識點2分)gkstk圖C廣東省梅縣東山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12355.html

相關閱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bjb@jiyifa.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