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福建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19屆福建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167692352593653

一、 選擇題(本題包括25小題,共48分,1-20題每題1.5分,21-26題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關于生命科學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用紙層析法分離菠菜濾液中的色素時,橙黃色的色素帶距離所畫濾液細線最遠
B.觀察DNA和RNA分布的實驗中,鹽酸作用是使細胞分散開便于觀察
C.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專一性作用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
D.在觀察葉綠體的實驗中,蘚類的葉片大,可直接使用高倍鏡進行觀察
2.根據下列實驗現象描述,可以確定細胞已經死亡的是
A.在高倍鏡下觀察黑藻細胞時,發(fā)現細胞質流動速度緩慢
B.將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置于0.12g/mL蔗糖溶液中,未發(fā)生質壁分離
C.用臺盼藍對動物細胞染色,發(fā)現細胞被染成藍色
D.在高倍鏡下觀察某種哺乳動物細胞,未觀察到細胞核和細胞器
3.下列有關“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實驗中將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滅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實驗過程中,泵入的空氣應去除CO2
C.實驗中需控制的無關變量有溫度、pH、培養(yǎng)液濃度等
D.可通過觀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來判斷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4.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化合物為三肽
B.該化合物中的肽鍵結構可表示為NH-CO
C.形成該化合物時失去了兩個水
D.形成該化合物的氨基酸的種類
由 R1、R2、R3決定
5.細胞增殖是生物體內一項重要的生命活動。下圖是某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周期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DNA數目加倍發(fā)生在A中的2時期
B.細胞周期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發(fā)生在G時期
C.在H時期用秋水仙素處理,會出現C過程
D.在2時期用射線處理可誘發(fā)基因突變
6.將植物細胞在3H標記的尿苷存在下培養(yǎng)數小時,然后收集細胞,經適當處理后獲得各種細胞器。放射性將主要存在于
A.葉綠體和高爾基體    B.細胞核和液泡
C.細胞核和內質網 D.線粒體和葉綠體
7.細胞呼吸的原理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中,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種子貯存時應先曬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從而降低細胞呼吸
B.應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應先通氣,后密封,利于乳酸菌發(fā)酵
C.水果保鮮可用低溫法,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細胞呼吸
D.栽種莊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細胞的呼吸,利于吸收K+等生長所需元素
8.圖甲為葉綠體結構模式圖,圖乙是從圖甲中取出的部分結構放大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乙所示結構取自圖甲中的①或③
B.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全部分布在圖乙所示結構上
C.圖乙所示的結構是合成[H]并消耗ATP的場所
D.葉綠體以圖甲③的形式擴大膜的表面積【來源:全,品…中&高*考*網】
9.右圖是從一種二倍體生物體內獲得的某個細胞的示意圖,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該細胞的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會出現細胞板
B.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染色體、紡錘體、中心體
C.該細胞分裂過程中伴隨著ATP與ADP的相互轉換
D.這種生物體內所含的多糖有淀粉和纖維素,單糖有果糖
10.下列與細胞器相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藍藻細胞中有的酶在核糖體上合成后,再由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加工
B.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細胞中,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C.溶酶體能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細胞器
D.植物細胞葉綠體產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動運輸等過程
11.取某種植物生長狀態(tài)一致的新鮮葉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圓片,圓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組,每組各置于一個密閉裝置內,并分別給予a、b、c三種不同強度的光照,其他條件一致。照光相同時間后,測得各裝置內氧氣的增加量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裝置內增加的氧氣來自于水
B.光照強度為a時,光合作用停止
C.丙組裝置內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該圖反映了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
12.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酶的專一性決定了暗反應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進行
B.在暗反應過程中酶和C5的數量會因消耗而減少
C.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提高而增強
D.水在光下的分解速率和CO2的固定速率基本不受溫度影響

13.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纖維素酶可以分解圖中的1、2和3三種細胞的細胞壁
B.水綿是低等植物,其細胞一般同時具有中心體和葉綠體
C.藍藻在生物進化中的重要意義是它具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D.圖4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是葉綠體、線粒體和細胞核
14.如圖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其中a和b為物質的兩種運輸方式,下列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圖示為肝細胞膜,則尿素的運輸方向是Ⅱ→Ⅰ
B.細胞間的識別、免疫、細胞的癌變與①有密切的關系
C.適當提高溫度將加快②和③的流動速度
D.b過程不需要ATP,a過程未體現膜的選擇透過性這一生理特性
15.光合作用能否放出O2,可通過觀察倒置的裝滿水的試管中有無氣泡產生來驗證。結合給出的三個倒置的試管,此驗證性實驗的最佳設計應為

A. 只有a試管 B. a試管和b試管 C. a試管和c試管 D. b試管和c試管
16.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說法中,不正確的一組是
①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沒有生物膜生物就無法進行各種代謝活動
②真核生物以DNA為遺傳物質,部分原核生物以RNA為遺傳物質
③抑制膜上載體活性或影響線粒體功能的毒素都會阻礙根細胞吸收無機鹽
④在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能產生ATP的場所有葉綠體、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
⑤精子細胞、神經細胞、根尖分生區(qū)細胞不是都有細胞周期,但化學成分卻都不斷更新
⑥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體和DNA
⑦光合作用的細胞一定含葉綠體,含葉綠體的細胞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光合作用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⑦ D.①④⑤
17.已知魚鰾是一種半透膜。若向魚鰾內注入適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魚鰾內的空氣,扎緊開口,將其浸沒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燒杯中,下列能正確表示燒杯內蔗糖溶液濃度隨時間變化趨勢的示意圖是

18.如圖表示3株脫淀粉(經充分“饑餓”處理)的長勢相同的同種植物放在透光的不同鐘置內,以下關于本實驗的目的最準確的敘述是、

A.證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是CO2 B.證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隨CO2濃度增高而增大
C.證明過多的CO2阻礙光合作用 D.證明NaOH能促進光合作用
19.圖甲為細胞核及其周圍部分結構示意圖;圖乙為有絲分裂過程中一個細胞核中DNA含量變化曲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結構③的數目在圖乙的ab區(qū)間加倍
B.圖甲中的結構④⑤在圖乙中的de區(qū)間開始消失
C.圖乙中染色體與DNA數目之比為1:l的時期是在cd和hi區(qū)間
D.細菌不具有圖甲所示結構,但細菌分裂過程中也會出現DNA復制
20.右圖為測定動物呼吸裝置的示意圖
(圖例:1.青蛙;2.盛有某種試劑的試管;3.廣口瓶;4.軟木塞;5.細玻璃管;6.紅墨水滴;7.溫水;8.水槽)。下列關于該裝置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試管內的試劑是飽和的CaCl2溶液
B.廣口瓶放入盛有溫水的水槽內是為了使瓶內溫度恒定
C.實驗過程中玻璃管內的紅墨水會左右移動
D.該裝置可直接測得動物呼吸時所釋放的CO2量
21.下表列出某動物兩種細胞的生物膜結構的相對含量(%),據此可推測
細胞膜 內質網膜 高爾基體膜 線粒體 核膜【來源:全,品…中&高*考*網】 其它【來源:全,品…中&高*考*網】
附著有核糖體 無附著核糖體 外膜 內膜
甲 2 35 16 7 7 32 0.2 少量
乙 5 60 <1 10 4 17 0.7 少量
A.細胞乙合成的纖維素多于細胞甲     
B.細胞乙的線粒體氧化活性強度小于細胞甲
C.細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少于細胞甲
D.生物膜結構的含量不同取決于基因的含量不同
22.在天氣晴朗的夏季,將用全素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的植株放入密閉的玻璃罩內放在室外進行培養(yǎng)。每隔一段時間用CO2濃度檢測儀測定玻璃罩內CO2濃度,繪制成如圖所示曲線(水平虛線表示:實驗開始時玻璃罩內 CO2濃度)。據圖得出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A.AD段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影響曲線BC段變緩的主要因素是溫度
C.FG段表明氣孔關閉,不進行光合作用
D.體內的有機物在一晝夜內有所減少

23.下表是人體成熟紅細胞中與血漿中的K+和Mg2+在不同條件下的含量比較,據表分析錯誤的是
單位mol/L 處理前 用魚膝酮處理后 用烏本苷處理后
細胞內 血漿中 細胞內 血漿中 細胞內 血漿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5 1.4 1.8 1.4 35 1.4
A.魚膝酮對K+載體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載體的生理功能
B.魚膝酮可能是通過抑制紅細胞的有氧呼吸,從而影響K+和Mg2+的運輸
C.烏本苷抑制K+載體的生理功能而不影響Mg2+載體的生理功能
D.正常情況下血漿中K+和Mg2+均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紅細胞
24.下圖表示生物體內進行的能量釋放、轉移和利用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a過程必須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才能完成
B.在人體長時間劇烈運動過程中,肌肉細胞產生的A中不含有乳酸
C.植物葉肉細胞中完成b、c的場所分別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D.人體內的a過程受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等激素的影響
25.在下圖曲線中,有M、N、O、P、Q五個點,對它們的含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A.M點時,植物既進行光合作用,也進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強度弱于呼吸作用強度
B.PQ段中,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有溫度、水分、礦質元素供給、CO2濃度
C.Q點時,光照強度不再是影響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D.P點前,影響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濃度等因素
26.將質量均為Xg的蘋果肉分別放在O2濃度不同的密閉容器中,一小時后測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結果如下表,由此判斷不正確的是
變化量 O2相對濃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35 0.35 0.6 0.7 0.8 1
CO2釋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
A.在O2相對濃度為3%時,蘋果細胞既有無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
B.X g的果肉在O2相對濃度為3%時每小時分解葡萄糖0.15mol
C.儲存蘋果的環(huán)境中,O2相對濃度為5%較好
D.O2相對濃度為5%時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強度均最弱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52分)
27.(8分)下圖甲表示酵母菌細胞,乙表示人體內合成、分泌抗體的免疫細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與乙細胞相比,主要的區(qū)別是甲細胞具有 (填圖甲中的相應序號),而不具有中心體等結構。甲細胞內,能直接分解葡萄糖產生CO2,并釋放能量的結構是 (填圖甲中的相應序號)。
(2)乙細胞中,與合成、分泌抗體有關的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是 (填序號)等。
(3)某同學為了探究“在體外環(huán)境條件中,溫度對細胞呼吸酶催化效率的影響”,需要提取、分離并純化甲細胞內相應的酶。該同學的主要實驗思路是:①用酶解法去除甲細胞的細胞壁,獲取原生質體;②再將原生質體 ,釋放出細胞內容物質;③采用差速離心等技術,分離純化獲取相應的呼吸酶
28.(8分)將長勢相同的大豆幼苗隨機均分成A、B、C三組,分別放在相同的完全培養(yǎng)液中,最初檢測表明,它們對K+吸收量相同,對水的吸收量也基本相同,隨后對三組幼苗分別進行如下處理,回答下列問題:
植株 A B C
處理 添加高濃度的KHCO3溶液 注射“呼吸阻斷劑” 剪去部分葉片
(1)吸水能力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植株對礦質離子的吸收量會受到嚴重影響,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植株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可能會發(fā)生_________________現象。
(4)在正常情況下根尖成熟區(qū)表皮細胞能夠進行的生命活動是___________(填編號)。
① 細胞增殖 ② 滲透吸水 ③ 光合作用
④ 細胞核DNA只轉錄不復制 ⑤ 有mRNA經核孔進入細胞質中

29.(14分)為探究NaCl和CuSO4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某同學進行了實驗,實驗步驟和結果見表。請回答:

試管編號
實驗步驟 1 2 3 4
1%NaCl溶液(mL) 1 ———— ———— ————
1% CuSO4溶液(mL) ———— 1 ———— ————
1% Na2SO4溶液(mL) ———— ———— 1 ————
蒸餾水(mL) ———— ———— ———— 1
pH6.8緩沖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試管放入37℃恒溫水浴保溫適宜時間
取出試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觀察結果 無色 深藍色 淺藍色

(1)實驗中加入緩沖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其中對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離子是______,對酶活性有促進作用的離子是__________。
(3)該實驗中設置4號試管的目的是_______;設置3號試管的目的是_____。
(4)上述實驗中若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溶液進行檢測,1~4號試管中的顏色依次是____________。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在操作過程中,保溫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試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0.(14分)圖戊為利用圖丁實驗裝置測得植物B葉片在不同光照強度下某種氣體體積變化曲線圖。

(1)本實驗所測量的氣體是 ,當給予新鮮綠葉4klx的光照時,紅色液滴應該向 移動。影響圖戊曲線P點上下移動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光照強度為8klx時,葉片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 毫升(假設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溫度不變)。
(2)某研究小組測定某地區(qū)植物B葉片中葉綠素含量,結果見下表。(葉綠素通常和蛋白質結合成為結合型葉綠素。在某些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部分結合型葉綠素與蛋白質分離,成為游離型葉綠素。)

從表中數據分析,導致植物B葉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為提取葉片中的葉綠素,研磨前在研缽中除加入剪碎的葉片外,還應加入 。經快速研磨、過濾,將濾液收集到試管中,塞上橡皮塞;將試管置于適當的光照下2 ~3min后,試管內的氧含量 。(填“升高”“下降”“不變”)

31.(8分)科學家通過對綠色植物轉換CO2的研究中知道: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綠色植物對外界CO2的轉換為定值(實際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轉換率+呼吸作用CO2釋放量);②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的CO2來自于外界與呼吸作用兩方面。已測得呼吸作用釋放CO2為0.6umol/h,現用紅外測量儀在恒溫不同光照下測得如下的數據
外界CO2濃度(μmol/h)
實際光合量
(用葡萄糖表示μ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強度(klx) 1 0.1 0.1 0.1 0.1
2 0.27 0.44 0.61 0.78
(1)從表中數據的對比可知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
(2)當光照強度為1klx時,實際光合量都為0.1μmol。原因是 。
(3)當光照強度為2klx時,當實際光合量0.27μmol/h時,植物從外界吸收CO2為 μmol/h,植物對外界CO2轉換率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265504.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2019屆高三第二次自評試題(二模)理綜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