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寶典之所以被高三學生譽為最好的高考復習資料,是因為高考寶典非常講究針對性,抓住學生弱點和高考重點,成績提高就這么簡單。
遼寧省2018屆高考預測試卷 2語文(詳細解析)第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當代中國人的美食追求中,鮮是一項極為活躍、極為重要的指標。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鮮又是最飄忽不定、最難以把握的。
關于“鮮”,《辭源》的主要解釋是:生魚,新鮮,野獸,潔、善,古民族名,少!稘h語大詞典》的主要解釋是:泛指魚類,活魚;以鮮魚做的魚膾;新宰殺的鳥獸肉;新鮮食物;新鮮;味美?梢“鮮”字在規(guī)范的解釋中,從未被認為是一種滋味。中國古人對味的歸納是甜、酸、苦、辣、咸。中國傳統(tǒng)的五味中沒有鮮。當然,“鮮”更不是當今人們所附會理解的那種將新鮮的魚和羊放一起進行烹調后產生的滋味。在嚴格的概念意義上,“鮮”始終沒有進入味的類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對美味或風味的一種泛指,一種只可意會的表述。
對“鮮”的理解上的變化,出現在近代。特別是上世紀初日本人發(fā)明了味精后,人們對“鮮”的理解出現了一個明顯轉折,即原先寬泛意義上的“鮮”,非味型的“鮮”,被作為味型的“鮮”所代替。當時人們認為味精在烹調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強化食物原來的風味,可是時間一長,人們就索性將味精的味型理解為鮮味,并把所有類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統(tǒng)稱為鮮味。
味精的出現和使用功過并存。對鮮味的確定性追求,既帶來了烹飪的發(fā)展和人們飲食口味的改善,也使原本眾多的美味有被“鮮味化”、同質化的危險。味精在提升食物鮮味的同時,也損傷了自然的天生麗質,它所帶來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傾向,恰恰是烹飪和品味的大忌,審美的火敵。
作為工業(yè)社會標準化、模式化產物的味精,從符號意義上象征著我們與農業(yè)社會的告別。隨著用量越來越大,用途被不斷擴大和強化,味精對富有個性的千姿百態(tài)的美味的顛覆越來越廣泛而持久,而這一點卻常被現代人所忽視。盡管在當今的都市里正出現一股崇尚農家菜、田園菜的飲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們再也不可能嘗到真正的田園風味了。
1.根據文意,屬于“中國傳統(tǒng)的五味中沒有鮮”的依據的一項是 ( )
A.“鮮”和“五味”相比,是最飄忽不定、最難以把握和只可意會的味型。
B.在一些人看來,“鮮”就是將新鮮的魚和羊一同進行烹調后產生的滋味。
C.從“鮮”的定義看,“鮮”最初主要泛指魚類和新鮮,從未被作為一種味道。
D.在中國人的味覺感受中,“鮮”被用來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風味。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甜、酸、苦、辣、咸“五味”是中國古人對滋味進行的歸納,而“鮮”則是日本民族對味型的歸納。
B.人們對“鮮”的認識出現在近代,從日本人發(fā)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紀初起,“鮮”就成為了當代人的美食追求。
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來人們就將味精的味型理解為鮮味,并把所有類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統(tǒng)稱為鮮味。
D.味精在烹調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強化食物原來的風味,使食物原來的味道“鮮味化”,從而成為美味。
3.依據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傳統(tǒng)五味中不包括“鮮”,反映了農耕時代的中國古人與當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追求:崇尚自然,講究本味。
B.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會的“鮮”成為了一種具體的味型,說明科學技術增強了人們對滋味的感覺能力。
C.作為工業(yè)社會標準化、模式化產物的味精改善了人們的口味,隨著其用途的不斷擴大和強化,將使眾口不再難調。
D.味精的出現和使用,再一次證明了人類對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獲得的進步,都必然同時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管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簡主聞之,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八矣。”簡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無常安之國,無恒治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鏡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襲跡于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卷八•尊賢》,有改動)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達到
B.故絕江海者托于船 絕:橫渡
C.賤不肖而不能去也 賤:地位低下
D.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讎:同“仇”,仇恨
5.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闡述“尊賢興國”道理的一組是( )
①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簡主聞之,絕食而嘆
⑤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⑥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人君樹立功名、成就霸業(yè)抑或破家亡國、身敗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賢而下士。
B.齊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在宋國久留,弦章告訴他,要多有幾個管仲一樣的賢臣就好了。
C.楊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而趙簡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眾議,委以重任,表明趙簡主能夠尊賢用賢。
D.孔子認為尊賢與賤不肖是治國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為“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而導致滅亡。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3分)
(2)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3分)
(3)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襲跡于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4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11分)繡嶺宮①詞
【李洞②】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③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fā)翁,猶唱開元太平曲。注釋:①繡嶺宮,是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修建的一座行宮,是唐代中期皇帝東巡的行宮之一。②李洞,唐末詩人,字才江,京兆(今陜西西安)人。③指棠梨,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園”(因廣栽梨樹而得名)培訓樂隊。玄宗臨幸華清宮,樂隊居繡嶺,也曾想于此廣栽梨樹,但梨樹必須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因于繡嶺種棠梨。
8、清代著名詩人、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請你賞析本首詩第一、二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5分)
9、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賞析本詩的三、四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論語》)
(2)談笑間,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仰觀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3)士不可以不弘毅, 。(《論語》)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辛棄疾《青玉案》)
乙 選考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親親麥子
張佐香
①麥子是一枝燦爛而實在的花朵,開在萬里田疇之上,開在農民的心坎上。
②麥子的顆粒很美,有土壤般樸素柔和的質地和本色。一粒麥子是美麗的,一棵麥子是美麗的,一地麥子還是美麗的。麥子生命的每個過程都是美麗的。麥子原本是一粒種子, 浸潤了陽光、空氣、水分、結出黃燦燦的麥粒,豐富了我們的血液和軀體。麥子用它的物質顆粒和精神內核書寫著人類的歷史。
③當秋陽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疇袒露出豐腴的肌膚,隨著父親手臂的揮動和鏗鏘的步伐,麥粒穿過深秋的空氣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陣又一陣金色的雨在秋陽里一閃一閃,父親臉上蕩漾著微笑的漣漪,把麥粒交給生命的家園。種子要想不丟失自己,就必須走回它生命的家園,走向疏松濕潤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溫和芬芳。在秋雨的潤澤下,綠色的劍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綠芽兒探出頭來,它們挨挨擠擠擠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開,以集體的力量顯示其生存的意義。
④麥子從容地邁過冬天的門檻,第一個用綠色的手與春天緊握。清純的麥苗相依相扶、牽牽連連,一直鋪向遙遠的遠方。瞬間,萬野綠遍,大地盡染,麥子在一望無際的田疇盡情地拓展綠色的海洋。大地融進了藍天,藍天陷進了綠海。此時的鄉(xiāng)親們忙著在麥海里除草施肥,麥子在人類的呵護下,展示著拔節(jié)吐穗、開花灌漿的生命過程。麥子和人類在和諧中相互期待、相互擁有。
⑤麥子把生命之花開在頭部,最完美地接受陽光雨露。麥子終于完成了對生命的雕塑,不動聲色地吐露出飽滿的穗子,麥穗就是國徽上的那麥穗。麥穗是絕妙的藝術品。數十粒麥子團結起來,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個柱體。麥粒大頭向下,小頭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麥芒如劍直指藍天。風來了,麥浪一波一波,似乎整個大地都跳起了舞。父親去看看麥子的長勢,憐惜地扯下幾根麥穗搓著,然后瞇起眼,吹起麥芒,將一手心鮮嫩的麥粒倒進嘴里。我去嗅麥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樣,用雙手捧著幾個麥穗,將臉貼在它們的上面,我手捧著它們表達我的親近。在我心里,麥子就是我永遠的親人。
⑥看母親割麥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鐮刀閃著星月一般俏麗的鋒芒。母親一手掄開鐮刀,一手攬麥入懷。鐮刀貼著地皮,揮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瞬間,麥子便倒進母親溫暖的懷里。順手,母親抽出一綹作要子,就勢將麥子翻轉過來,捆好。麥捆從腋間滑落下來,躺在田壟上。這一連串的動作一氣呵成。農民為麥子備好行囊,走進炊煙裊裊的村莊。麥子收后的田野靜靜的。母親細心地尋找麥子,唯恐遺漏一粒,像在尋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陽光、雨露、汗水的麥粒,是大地之樹結出的鮮亮的果子,是大地母親分泌的乳汁,哺育著人類。麥子是蕓蕓眾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鍛造著我們的靈魂。
⑦麥子從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長葉,開花,結果,奉獻……麥子,普通而神圣的麥子,樸素而雅致的麥子,養(yǎng)育我們血脈和精神的麥子,彌漫著文化意蘊,流淌進海子純潔的詩篇。面對你,我俯首膜拜,誠謝敬仰! (《新語文學習》)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本文生動詳細地記述了麥子生根、長葉、開花、結果的一生,用詞優(yōu)美,情深意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運用了敘議結合的手法以及擬人、對比、夸張的修辭手法,使作品條理清楚,又顯得很有文采。
C.本文安排文章的結構頗有匠心,如寫父親播種、母親收割時各有側重,行文富有變化。
D.從字里行間不難看出,“我”的父親種麥子很有經驗,例如在第⑤段,他吃下鮮嫩的麥子就能判斷麥子的長勢。
E.本文作者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他在文中運用冷靜客觀、準確細致的的語言,表達了對麥子的情感。
(2)作者在②段說:“麥子用它的物質顆粒和精神內核書寫著人類的歷史。”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意?(6分)
(3)本文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各舉一例說明其表達效果。(6分)
(4)聯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張“親親麥子”的理由。(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奔跑在死亡邊緣
①智利的阿他加馬寒漠,歷來被人稱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202019年,一場7天6夜、全程27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賽正在進行。比賽的路標被狂風吹沒了,補充水也已耗盡,而血糖像氣溫計的汞柱直線下降。此刻,林義杰和同伴坐在一塊黝黑的大巖石下喘著氣,互相取笑:“如果我們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這里好了。巖石上很醒目,或許很快就會有人發(fā)現我們的白骨。”但他最終逃過了這一劫。憑借之前穿越中國戈壁的經驗,3個小時之后,林義杰找到了正路,一舉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馬寒漠超級馬拉松的冠軍。那年,他28歲。平頭,瘦臉,1.64米,不到60公斤。幾年來,這位臺灣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級馬拉松的賽道上。他的賽場,始終是地球上最為危險的地區(qū)。
②想起那次死亡經歷,林義杰至今“腿還會發(fā)抖”。可那場經歷僅過去一個月,他便又簽下死亡協議書。在神秘的亞馬遜雨林,他又捧回了亞軍獎杯。
③如果不是個性執(zhí)著,原本成績優(yōu)秀的他,或許不會走上這條看不到終點的旅途。父親曾含淚勸他:“阿杰,學體育沒出息的!你好好聽我勸。”在這個沒上過大學的老維修工心里,好好讀書,上大學,做個拿筆桿子的文化人,才是正途。實際上,是高中的一次比賽讓林義杰確信,奔跑就是自己的“正途”。那次比賽前,教練問他準備好了沒有,他說:“我盡力。”教練卻狠狠打他的頭,叫著:“要拼命!”林義杰回憶說:“盡力,就是你跑到終點后,還有力氣坐下來喝茶聊天;拼命,就是跑到終點后直接送醫(yī)院。”憑著這股狠勁兒,這個臺灣小伙子終于跑出了一片天,接連在世界上幾個大型馬拉松賽事中奪冠。
④漸漸地,他發(fā)現,單純的比賽已經不能滿足他對運動的渴望。他的目光開始瞄準了地球上最艱險的地區(qū)。而從那一刻起,死亡也始終與他如影隨行。
⑤2019年11月,林義杰和美國人查理、加拿大人雷伊,組成三人團隊橫越撒哈拉。隊伍后面,跟著聯合國的官員、好萊塢的大牌導演。通過記錄這場西起塞內加爾,東至埃及,全程5900公里的撒哈拉穿越之旅,引起人們對非洲水資源危機的關注。沙漠的太陽分外毒辣,晝夜溫差高達50攝氏度。途經乍得境內的撒哈拉沙漠,是一個遺留地雷區(qū)。雖然一行人可以繞開雷區(qū),可流沙會裹挾著地雷四處流淌,隨時都有觸雷的危險。穿破了11雙鞋子,遭到一次劫匪的攻擊,111天后,林義杰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半年以后,他才知道,護送他們的軍隊在回程途中,全部被劫匪槍殺。
⑥他曾在中國西部的大戈壁迷路,并出現了脫水的狀況,最終靠咬破嘴唇舔舔血,潤潤舌頭越過難關;在穿越亞馬遜河時,他拿著瑞士軍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藥敷上,不然整個小腿可能就廢了;而最難挨的是那些孤立無援的時刻,其他人多是三五人結伴同行,相互照應,只有他,一個亞洲小個子,什么都得自己死扛。
⑦這些生死邊緣的瞬間經常提醒他,死亡離他有多近,但奔跑的意義,也因此而開始改變。小時候,他拼命跑,只是為了跟父親爭口氣;功成名就后接著跑,是因為他在享受不斷超越自己的快樂;而再接下來,又有一大群人從他的腳步中,看到了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有一個十七八歲的漂亮女孩,對他哭著說謝謝。這個女生的家人全部死在一場大火中,她幾乎要自殺了。聽了林義杰的演講,她看到生命的另一種狀態(tài)。
⑧“沒有旅行過,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沒有冒險過,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貴。”這個小伙子樂呵呵地說。
(選自《中國青年報》2019年09月01日)
(1)下列對本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如“比賽的路標被狂風吹沒了,補充水也已耗盡,而血糖像氣溫計的汞柱直線下降”是為了突出比賽環(huán)境的惡劣,并以此來直接表現林義杰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
B.林義杰和同伴互相取笑:“如果我們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這里好了。巖石上很醒目,或許很快就會有人發(fā)現我們的白骨。”這體現出他和伙伴的樂觀和大無畏精神。
C.全文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來塑造了“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的林義杰。
D.死亡始終與林義杰如影隨行,能滿足他對運動的渴望,讓他的目光從始至終瞄準了地球上最艱險的地區(qū)。
E.林義杰說“沒有旅行過,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沒有冒險過,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貴”, 這體現了他一直以來奔跑的目的。
(2)林義杰“個性執(zhí)著”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6分)
(3)第①段和第⑤段中劃線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分別作簡要分析。(6分)
①平頭,瘦臉,1.64米,不到60公斤。
②半年以后,他才知道,護送他們的軍隊在回程途中,全部被劫匪槍殺。
(4)第⑦段寫道“有一大群人從他的腳步中,看到了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 林義杰“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有什么內涵?你如何看待他的態(tài)度?請結合原文,聯系實際作簡要說明。(8分)
第II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A.那時,洋人憑借領事裁判權畫地為牢,在自己的地盤里蓋洋房,開洋行,走私鴉片,販賣軍火等。
B.李先生的義舉使這件眾望所歸的珍貴文物,在海外漂流60多年后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C.1978年的夏季,文學開始復蘇。當《班主任》《傷痕》等一批文學作品出現時,一向沉穩(wěn)的嚴文井拍案而起,興奮得幾乎大呼大叫。
D. 廣大讀者十分關心這一事件如何了結,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把問題真正查個水落石出,并作出處理。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
A.“中國達人秀”欄目因為沒有任何條件限制,所以前來報名的選手各年齡階段都有,他們帶來的絕活也多種多樣。
B.日益狹窄的個人活動空間和社會交往范圍,越來越重的職場競爭和工作壓力,使現在的上班族很難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樂。
C.國產動畫電影《夢回金沙城》,成功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卻票房榜中出局,這應當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
D.作為南京城市形象符號之一的梧桐樹,負載了豐富內涵,如何看待城市建設與梧桐樹保護的關系,要用經濟與文化統(tǒng)一的視角。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
混沌初開,人猿相別。 所謂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語言的定型化產品。說到底,語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沒有語文的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
②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說在口頭上的叫“語”,寫在書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語文進行學習、工作、生活,語文是人們須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類有了語言,就標志著人類擺脫了愚昧、野蠻,進入文明、開化的時代
⑤語文就是口頭語和書面語的合稱。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際交流,表達情意,人們利用語文這個工具“接受”或“表達”自己的精神思想,
創(chuàng)造發(fā)明,形成認識論、世界觀,鑄造宏偉的文學殿堂,推進世界向前發(fā)展
A.④②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②④⑤③①⑥ D.④②⑤③⑥①
16.艾佛山昨天發(fā)了一條關于“幸福”的微博,內容如下:
在一片火紅的夕陽下,遙遠的小山包上,坐著兩位老人,他們的臉上雕刻著歲月的痕跡,頭發(fā)渲染了時間的顏色,可是他們的手卻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著,彼此會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見聞和體會嗎?請你也寫一條這樣的微博。要求:(1)字數不得少于60字;(2)要求有細節(jié);(3)至少用到一種修辭手法。(5分)
17.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6分)
日前,上海市同濟、華東師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密集舉行,考生人數過萬。有四所高校要么理科生不考語文,要么所有學生只考數學和英語兩科。據一位高校招辦老師解釋,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語不考語文,是因為英語更利于學生的今后發(fā)展,英語不好往往沒有前途。
(1)給這則新聞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5個字)(2分)
(2)針對這種現象闡述你的看法。(60字左右)(4分)
六、作文(60分)
18.(2019·全國課標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國全球語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紀全球十大新聞,中國作為經濟和政治大國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紀的最大新聞。該所跟蹤全球75萬家主要紙媒體、電子媒體和互聯網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關中國崛起的新聞已經播發(fā)了3億次。對于中國的巨大變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變化又是什么呢?據《中國青年報》和新浪網對中國公眾的調查,得票率依次是“經濟成就”、“國際影響”、“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進程”、“開放程度”。對于中國的這些變化,你有什么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019年遼寧高考預測卷語文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其余各項答非所問。
2.【答案】C
【解析】A項“‘鮮’則是日本民族對味型的歸納”在原文中沒有依據,屬于無中生有;B項對“鮮”的認識自古就有,“人們對‘鮮’的認識出現在近代”屬于曲解文意;D項“強化食物原來的風味”“從而成為美味”屬于臆斷。
3.【答案】D
【解析】A項五味與美食追求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B項“科學技術增強了人們對滋味的感覺能力”主觀臆斷;C項“使眾口不再難調”推斷絕對化。
4.【答案】C
【解析】認為……是低賤的,輕視,意動用法。
5.【答案】A
【解析】④要有人才首先要有善于發(fā)現人才并重用人才的國君,⑥表現子路的疑惑,引起孔子所說重視人才要表現在具體行動中的論述。
6.【答案】B
【解析】弦章的觀點是齊景公應該學習齊桓公,那么齊國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樣的人才了。
7.【答案】(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榮的名聲流傳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賢臣,謙虛地對待士人。(2)我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逐;侍奉國君,又有五次被撤職;聽說您喜愛士人,特地跑來見您。(3)知道厭惡歷史上那些導致國家動蕩滅亡的方法,卻不去追求、學習歷史上那些讓國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與倒退著跑卻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為沒有差別。
【解析】注意第一句的定語后置,第二句的被動句式,第三句的“之所以”。
【參考譯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榮的名聲流傳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賢臣,謙虛地對待士人。朝廷沒有賢臣,就像鴻鵠沒有翅膀一樣,雖然有飛翔千里的愿望,還是不能達到自己心中想要到達的地方;所以越過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達遠方的人要依靠車馬,想要稱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賢士。因此,呂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將要滅亡,周將要稱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齊、秦一定會稱霸了。紂王任用惡來,齊國任用蘇秦,秦王任用趙高,天下人就知道他們將要滅亡了。
齊景公攻打宋國,來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長嘆道:“過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輛兵車,就能在諸侯中稱霸。如今我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長久地呆在這里,難道是因為沒有管仲的緣故嗎?”弦章回答說:“我聽說,水面寬廣,魚兒就長得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誠。從前,因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現在如果桓公在這里,那么車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楊因求見趙簡主,說:“我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逐,侍奉國君,又有五次被撤職;聽說您喜愛士人,特地跑來見您。”趙簡主聽了,停止吃飯,嘆息不已,直起身子,跪著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勸諫說:“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逐,這說明他不受大家歡迎;事奉國君五次被撤職,這說明他對國君不忠;現在您看中的這個人,已經被人指出八次過失了。”趙簡主說:“你們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婦的仇敵;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亂世所疏遠的;正直的行為,是邪惡壞人所憎惡的。”于是出去接見楊因,并授給他相位,國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問孔子說:“怎樣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賢能的人,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子路說:“晉國的中行氏尊重賢能,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他的滅亡是什么緣故?”孔子說:“中行氏尊重賢人卻不能重用他們,輕視不賢之人卻不能罷免他們;賢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賢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賢能的人埋怨他,不賢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擺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滅亡,能夠辦得到嗎?”
沒有永遠安定的國家,沒有一直自覺的人民;得到賢能的人才國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賢能的人才國家形勢就會變得危急甚至國家滅亡,自古至今,沒有不這樣的。明鏡是用來清晰地反映外物,過去是用來認識現實的。知道厭惡那些歷史上導致國家動蕩滅亡的方法,卻不去追求、學習那些歷史上讓國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與倒退著跑卻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為沒有差別。
8、答:第一句描寫陽春風和日麗、滿眼新綠,實際上寫的是繡嶺宮的荒蕪。(1分) 第二句,唐玄宗命栽的棠梨再無人管,野、盡、飄三字極力渲染了御地無主、梨園零散后的荒涼。(2分)景語中寄托了詩人對大唐衰朽的無限惋惜與感慨,諷刺統(tǒng)治者荒政誤國。(2分)
9、寓情于事:委婉表明唐朝衰落已久,人民生活痛苦,緬懷盛世,表達詩人對祖國命運無限關切與擔優(yōu)的真摯感情。(3分)借古諷今,諷刺當朝統(tǒng)治者不思汲取唐玄宗的教訓,荒淫更甚唐玄宗。(3分)
10.【答案】①別有幽愁暗恨生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檣櫓灰飛煙滅 俯察品類之盛 ③任重而道遠 燈火闌珊處
11.(1)【答案】AC
【解析】B項主要手法不是敘議結合,而是描寫;文中沒有用對比、夸張的手法。D項說法文中無根據。E項,本文的語言不是“冷靜客觀”的,而是充滿熱情的。(2)【答案】麥子以它充足的物質營養(yǎng)哺育著人類,使人類的歷史得以延續(xù);麥子美麗的生命過程、真善美的精神實質也一直啟迪著人類,滋養(yǎng)著人類的精神世界。
【解析】這道題考查對文中重要語句的理解能力。關鍵處是物質、精神內核,具體表達出來即可,注意前后文的呼應之處。(3)【答案】運用了細節(jié)(動作)描寫和比喻的修辭手法。(2分)如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母親收割麥子的一系列動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勞動之美,使讀者對“看母親割麥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這句話有了真切的感受。(2分)作者把麥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樹結出的果實、大地母親分泌的乳汁,既形象又生動,充分表現了母親對勞動果實的珍視及作者對麥子的贊美之情。(2分)
【解析】這道題考查文本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包括表現手法及修辭的使用。回答時,根據原文精彩所在,辨析修辭手法,說明其表達效果。(4)【答案】①麥子生命的每一個過程都是美麗的,是真善美的一生。②人類種植麥子,麥子供給我們營養(yǎng),麥子和人類在和諧中相互期待、相互擁有,這種關系是美麗的。③收種麥子的勞動過程是美麗的,播種麥子就是播種希望,收獲麥子就是對自己辛勞的獎賞,收種麥子的過程是人類美德閃光的過程。④養(yǎng)育我們血脈和精神的麥子,彌漫著文化意蘊。
【解析】這道題考查對文本的精神內涵的探究能力。文本中已經有所論述,在原文的基礎上可以做大膽推論,依據都在原文中。
12.(1)【答案】B C (答對一個給2分,答對兩個得5分)
【解析】考查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選項設計為五選二試題,而且以等項不等值的賦分方式,考查辨析能力。A“直接表現林義杰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中“直接”不當;D“從始至終瞄準了”有誤,第4段說“單純的比賽已經不能滿足他對運動的渴望”,說明他以前不是從事危險的體育運動;E“一直以來奔跑的目的”有誤,第7段中介紹林義杰奔跑的目的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變化。
(2)【答案】①拒絕父親的勸說,選擇“奔跑”作為自己的“正途”,只是為了跟父親爭口氣。②危難剛剛過去,他又簽下死亡協議書,而一直堅持在地球上最為危險的地區(qū)參加各種超級馬拉松比賽。③在孤立無援的時刻,他什么都得自己死扛。(在中國西部的大戈壁迷路,并出現了脫水的狀況,最終靠咬破嘴唇舔舔血,潤潤舌頭越過難關。在穿越亞馬遜河時,他拿著瑞士軍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藥敷上,不然整個小腿可能就廢了。)(6分)
【解析】考查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在閱讀、理解文章內容之后,經過提煉概括,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準確轉述文章整體或局部主要內容。在現代文閱讀中,它是閱讀題每年都要涉及的考查內容,也是廣大考生備戰(zhàn)高考的一大重點。此類試題的考查角度與范圍大體有:概括文章情節(jié)內容及要素;篩選并提取文章中心句、主旨句、過渡句、結論句;概括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分析理解文章、文段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擬寫內容提要、文章標題;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事跡、性格特征、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征;把握敘事內容,提煉文章線索,概括表達方式;理解、分析作者的主要觀點或情感態(tài)度。解答此類試題要善于總結規(guī)律,在整體把握文意、初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寫作意圖的前提下,還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這里要聯系3—7段對要點進行簡要概括,注意要點要全,要簡明。
(3)【答案】①運用肖像描寫,塑造了一個其貌不揚的形象,并與其艱難而輝煌的經歷形成反差,突顯其個性。②用“護送他們的軍隊”的不幸來說明他的賽場,始終是地球上最為危險的地區(qū),表現他的執(zhí)著個性、堅強品質。(6分)
【解析】考查對文中重點語句的理解,對文中內容豐富的語句和含蓄語句的鑒賞能力。首尾照應,以讓文章顯得更完整、嚴謹。第①句屬于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是為表現人物的性格服務的,在這里描寫林義杰的肖像突出他的其貌不揚,這就與他的內在的精神形成鮮明的反差,顯露出現他的個性。第2句寫護送他們的軍隊被劫匪槍殺說明賽場的極度危險,從而表現他的堅強品質。
(4)【答案】“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的內涵:①要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理想(正途);②為了理想要全力以赴(盡力),要拼命,要有股狠勁兒;③在享受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中獲得快樂;④“沒有旅行過,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沒有冒險過,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貴。”(每點1分)
【解析】考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文本的深層意蘊的能力。所謂“意蘊”就是文本的情、意、趣、味等內涵。“不同的角度發(fā)掘”,就是要求我們采取不同視角對文本作多側面的考察;“不同的層面發(fā)掘”,就是要求我們對文本能夠做出深淺度不同的認知解讀。做這類題關鍵是要善于選擇審視角度。同樣的一部書,不同領域的讀者所獲得的認識和啟發(fā)是彼此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審視角度不同。比如對一部傳記,我們完全可以從社會的角度、政治的角度、教育的角度、個體人格成長與形成的角度來發(fā)掘其深層的意蘊。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根據文本本身的內容多方位的聯系,選擇那些與文本關聯較緊密的方面,作為考察視點。我們確定審視角度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可以假設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別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對文本進行審視,這樣就比較容易實現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發(fā)掘。
13.【答案】D
【解析】畫地為牢,喻只許在指定范圍內活動。眾望所歸,意指眾人的信任、希望歸向某人。拍案而起,形容奮起反抗。
14.【答案】D
【解析】A項語序不當,“因為”應放在句首。B項搭配不當,“越來越重”和“職場競爭”不搭配;“職場競爭”和“工作壓力”不能并列。C項成分殘缺,應是“從……中”。
15.【答案】D
【解析】首先是“人類有了語言,就標志著……”緊承原文第一句,然后②⑤結合很緊密,③與⑥結合緊密,且⑥列舉了語言的作用,其后接①較為連貫。
16.【答案】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婦,靜靜地坐在草坪上織毛衣。線和針在她纖細白嫩的手指間歡快穿梭。這種穿梭,明顯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繼的車隊所形成的那種。
【解析】這道題考查仿寫和語句擴展能力。圍繞“幸福”,選擇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段,寫作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要有細節(jié)描寫,這些都不難做到。
17.【答案】(1)上海四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語文。(2分)(2)示例一: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應該考語文。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不好,必然影響學生將來的長遠發(fā)展;不考語文,還會產生學科歧視,弱化母語教學,對中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起消極作用,不利于人材的培養(yǎng)。(4分)示例二:對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語文,不必苛責。不考語文可以減輕應考壓力,節(jié)約招考成本,并非輕視語文學科的地位;自主招生的面試,也能考查理解、思維漢語的表達能力,也能判斷考生的語文水平。(4分)
【解析】這道題考查概括能力和語句擴展能力。新聞標題必須能體現新聞主體,即新聞的主要內容。點評時,要有理有據,能自圓其說。
18.【優(yōu)秀作文】
神話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巨龍醒來,巨龍騰空而起,巨龍震驚了世界,世界八方來賀!
黑頭發(fā)黃皮膚黑眼睛,就是這么一群人,創(chuàng)造了東方神話、世界神話。
所有的中國人都有理由挺起腰板,拍著自己的胸膛說:我們是龍的傳人!
“十一五”期間,GDP達到39.8萬億元,年均增長11.2%,這是多么偉大的成就!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fā)展,一個東方神話已經誕生!
看看我們的周圍,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高速公路斗轉蛇行,高速鐵路風馳電掣,高等教育如日中天。更重要的是,城鄉(xiāng)人民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描述的理想的生活不過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而現在,中國成為世界上擁有手機、電腦最多的國家,農民都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樓房;冬天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夏天可以享受空調的涼爽,出門都是小轎車:我們的生活比蜜甜,我們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
是什么創(chuàng)造了神話?是誰把我們帶進了和平偉大的時代?
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繁榮,中國也曾經是世界大國,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們曾擁有過大唐盛世的輝煌,百姓安居樂業(yè),文化高度發(fā)達,是詩歌的頂峰時代,是開放的包容的時代。我們也曾在《清明上河圖》里見證過汴京的繁榮,見證過商品高度發(fā)達的大宋景觀,因為那同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包容的時代。我們在歷史書上也見識了“康乾盛世”,因為決策者懂得以民為本,大力發(fā)展經濟文化。
但那已經是一個歷史,在此之后,中國遭受了百年的離亂,變成了東亞病夫。
在屈辱中覺醒的國人終于在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大筆一揮,打開國門,走進改革開放的史無前例的偉大時代,從此,中國勢不可擋,巨龍笑傲蒼穹。
歷史已經證明,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須是一個懂得反省的名族,必須是一個以民為本的民族,必須是一個實事求是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的民族,必須是一個包容的民族、放眼世界的名族,而這些,現在的中國都一樣也不缺。
而且,中國不同于世界的是,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中國,是仍然在向往共產主義神話的中國,這是哪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世界為之震驚,中國已經成為神話被世界仰望,我們終于走到了世界的前臺,憑借雄厚的經濟基礎,在世界政治格局中說話算數,不可替代,這是何等驕人的成就!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世界永不停止,中國大步向前,等待我們的,是更輝煌的明天!
更多高考復習資料 高三復習資料
盡在高考寶典網
www.gaobaobaodian.com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306929.html
相關閱讀:2019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模擬試題分類精編(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