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三地理試卷命題人:肖英琳說明:1.本試卷滿分l20分,考試時閱l00分鐘。2.在答題紙的密封線內填寫學校、班級、姓名、考號等,密封線內不要答題。3.請將所有答案按照題號填涂或填寫在答題卡/紙相應的答題處,否則不得分。選第Ⅰ卷(擇題 共60分)一、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共18小題。每題2分,共36分。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紙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答案。北京時間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我國“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高約350 km的空間實現剛性連接(圖1),形成組合體,中國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據此回答1~3題。圖11? 位于舊金山(37°48′N,122°25′W)的華人收看對接電視直播時,當地區(qū)時是( ) A? 3日9時28分 B? 3日17時36分 C? 2日9時36分 D? 4日9時28分2? 該對接組合體( ) A? 接近河外星系 B? 始終在地月系 C? 遠離太陽系 D? 脫離地月系3? 2011年11月3~14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實現兩次對接,在此期間,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地球公轉速度逐漸加快 B? 北京白晝逐漸變長 C? 太陽直射赤道以北地區(qū) D? 南京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右圖為2010年8月7日部分地區(qū)光照示意圖,中心點表示極點,陰影部分表示黑夜。讀圖回答4--5題。4.P地的緯度最有可能是( ) A.90°N B.73°40′N C.66°34′N D.16°20′N5.關于P、Q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P 地地方時是12時 B.該日P地晝長是Q地的2倍 C.該日P地正午太陽高度約是Q地的2倍 D.此時P地觀察到太陽位于正北方地平線上下圖為海陸某月等溫線分布圖,讀圖回答6---7題。6.造成X、Y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陽高度角 B.晝夜長短 C.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D.大氣環(huán)流7.造成M、N、P三地降水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 A.緯度 B.大氣環(huán)流 C.地形 D.海陸位置 讀某大洋局部環(huán)流示意圖(圖3),回答8~9題。圖38? 如果該海域完全位于東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屬于圖示大洋環(huán)流的是()A? 墨西哥灣暖流 B? 加利福尼亞寒流C? 東澳大利亞暖流 D? 西澳大利亞寒流9? 與圖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A? 氣溫較高,空氣濕度較小 B? 氣溫較高,空氣濕度較大C? 氣溫較低,空氣濕度較大 D? 氣溫較低,空氣濕度較小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我國人口總數為137053萬人,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年均增長0.57%。圖13為我國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齡結構對比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10.關于我國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口數量增長主要原因是自然環(huán)境改善B.十年期間,人口出生率下降C.現階段人口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遷移D.人口逐步出現負增長11.近幾年,我國東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現“民工荒”現象,主要原因是A.適齡勞動人口比例下降,人數下降B.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C.東部沿海城市產業(yè)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提高D.人口增長率不斷下降讀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圖)和城市用地結構圖(右圖),回答12-13題。12.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結構圖中,①是 A.商業(yè)用地 B.公園綠地 C.居住用地 D.工業(yè)用地13.甲城的工業(yè)用地(圖中②)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A.遠離河流以防止水污染 B.位于與盛行風方向相垂直的郊外,以減輕大氣污染 C.遠離居住區(qū)以減弱噪聲污染 D.遠離農田以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右下圖表示我國西部地區(qū)某鄉(xiāng)人口數量、耕地面積、糧食單產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的情況圖(a點代表70年代,b點代表90年代)。讀圖完成14--15題。14.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各數據趨于減小的是 A.糧食總產量 B.人均糧食占有量 C.耕地面積 D.糧食單產15.有關西部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A.擴大耕地面積以增加糧食產量 B.現有工業(yè)以技術指向型工業(yè)為主 C.向西部大規(guī)模移民以減輕東部的人口壓力 D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地租水平與人口密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6-18題。16.2010年,a、b、c、d四處的地租均高于其鄰近地區(qū),最可能是因為當地A.社會知名度更高 B.環(huán)境的質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達度更高17.2010年,e處最可能是 A.文化區(qū) B.商業(yè)區(qū)C.住宅區(qū) D.工業(yè)區(qū)18.該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 A.服務范圍保持不變B.環(huán)境污染不斷加劇 C.功能分區(qū)更趨合理D.交通擁堵日益嚴重(二)雙項選擇題:8小題。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全選對者得3分,其余情況均不得分。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紙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答案全球變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之一。下圖是全球溫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區(qū)域靠雨水生產糧食產量的增減狀況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19.從圖中可以看出全球變暖對糧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國為 ( )A.巴西 B.澳大利亞 C.美國 D.俄羅斯20.根據圖示內容可以判讀出氣候變暖與糧食產量變化的關系為( )A.氣候變暖會使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部分國家糧食產量增加B.氣候變暖會使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部分國家糧食產量減少C.氣候變暖會使北半球低緯度糧食產量減少D.氣候變暖會使南半球的國家糧食產量增加21.圖中箭頭a表示的人類活動可能會引起( ) A.滑坡、泥石流 B.酸雨危害C.臭氧層空洞 D.荒漠化、水土流失22.圖中箭頭b表示的人類活動可能會引起( ) A.土壤污染 B.鹽堿化 C.公害病 D.水土流失為了拉動內需,完善交通運輸網絡,江蘇省加快了南北鐵路通道建設。國家沿海鐵路江蘇段(圖中A線)和省內重點工程新沂—鎮(zhèn)江鐵路南段(圖中B線),即將開工建設。據此回答23~24題。23.修建A、B鐵路線的主要意義在于( ) A.鞏固沿海國防安全 B.緩解京九鐵路的運輸壓力 C.加強蘇北蘇中與蘇南的聯系 D.完善江蘇鐵路網布局,推動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24.A、B鐵路線的建設將極大地推動蘇南、蘇北間的區(qū)域經濟合作,主要表現在( ) A.有利于蘇北承接蘇南的產業(yè)轉移 B.極大的拓展了長江沿岸港口的經濟腹地 C.使之成為蘇北、蘇南客貨運輸的首選運輸方式 D.為蘇南地區(qū)提供能源、原材料讀我國某山區(qū)不同年代植被狀況圖,20世紀50年代一支考察隊從S點出發(fā)考察該山區(qū)的自然資源,最終到達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記錄道:“河谷地帶都發(fā)育有河流,山區(qū)植被茂密”。回答25~26題。25. 20世紀70年代,來自M取水口的供水總量減少且供水不穩(wěn)定,A. 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 B. 當地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C. 過度開墾導致農業(yè)用水量大大增加 D. 全球氣候變暖,蒸發(fā)量大 26. 根據圖中信息,該區(qū)域發(fā)展A. 修筑梯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 B. 擴大水域面積,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C. 提高植被覆蓋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D. 在山區(qū)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第Ⅱ卷(綜合題共60分)二、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27題 第31題),共計60分。27.圖13中陰影部分代表黑夜,空白部分代表白晝,此時北京時間為10時。據此完成下列要求:(9分)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為 。該日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規(guī)律是 ;地球上有極晝現象的范圍是 。 4分A、B兩點此時的地方時分別是 時、 時,從兩地看來,太陽都位于其 方向。 3分⑶若圖示日期為12月初,則此后至我國春節(jié)前后,圖中經線與晨昏線的夾角變化情況是 。2分28.圖為巴西人口、礦產資源等分布示意圖(圖1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巴西礦產資源的特點有 、 。(2分) (2)巴西城市薩爾多瓦附近及以南地區(qū)為熱帶雨林氣候,其形成主要原因是 。此地和亞馬遜平原的熱帶雨林遭到破壞,使該地區(qū)易產生 等生態(tài)問題,對全球的影響是 ,對此問題進行檢測的最合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5分) (3)巴西利亞為巴西首都,該城市形成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試分析巴西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的主要原因 、 。(3分) (4)巴西人口最集中的地區(qū)是 。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2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江蘇三次產業(yè)占地區(qū)生產總值比重圖。材料二: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四川省新建了一大批服裝工業(yè)園區(qū)和服裝批發(fā)零售市場,已有大小服裝企業(yè)4000多家,從業(yè)人員近30萬,巨大的優(yōu)勢吸引著江蘇境內服裝企業(yè)向四川轉移。 (1)1978—2008年江蘇省三次產業(yè)結構變化總趨勢為 。(3分) (2)近年來江蘇境內服裝企業(yè)開始向四川轉移,試分析兩地布局服裝產業(yè)區(qū)位優(yōu)勢的主要差異 。(5分) (3)試分析服裝產業(yè)的轉移對江蘇的影響 。(2分) 30.圖15是加拿大人口、礦產等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2分) (1)加拿大礦產資源的特點有 、 。 (2分) (2)加拿大的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漁場,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3分) (3)埃德蒙頓和蒙特利爾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后者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2分)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是 。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江蘇省南京市四校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6896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