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總分:100分 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脊棚@示,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地區(qū)君王墓葬規(guī)模宏大,其余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在經濟發(fā)達的東方六國地區(qū),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級差別明顯。這表明( )A.經濟發(fā)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維系的關鍵B.分封制中的等級規(guī)定凸顯了君主集權C.秦國率先消除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tǒng)治D.東方六國仍嚴格遵西周的分封制度( )( )( )( )公元前340年( )A.民主原則貫穿司法過程B.婦女享有廣泛政治權利C.法律注重保護平民權益D.司法審判缺乏嚴格程7. “十二銅表法自從定下來之后,……有些條款甚至一直保留下來,到羅馬后期仍然有效。羅馬人后來對這一古代法典有一種引以為傲的感情。十二銅表法的語言也成為后世法典語言的典范!边@段論述表明《十二銅表法》( )( ).美國首名的15條大( )A.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 B.議會中心與共和意識C.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 D.平等獨立的州權觀念( )11. 1877年( )A.力圖擺脫不平等條約的約束B.外交上開始出現制度性變化C.逐D.國( )( )現( )A.洋務B.洋C.鴉片戰(zhàn)D.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C.民族區(qū)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對帝國主義成為思想主流16.據《中國報學史》統(tǒng)計,武昌起義勝利后半年內,全國報紙由100多家迅速發(fā)展到500多家,總銷量達到4200萬份。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們關心社會變革,希望了解世界變化B.《臨時約法》規(guī)定有言論、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話文使閱讀報紙的人數激增D.人們普遍成民主共和,反對君主專制( )A B.五四運動 C.五卅運動 D.一二?九運動18. 1923年,陳獨秀說:“五四運動雖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運動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實際運動,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陳獨秀所說的“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B.C.D.( )( )( )( )( )( )——摘編自吳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榮”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無須乎內戰(zhàn)、屠殺、放逐或報復……往日國王及國會間糜費精神的競爭今改為兩者之合作,而國會則占著上風。 ——屈勒味林《英國史》材料三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qū)背景資料中國清朝(1644—1912);中華民國(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國殖民者占領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領阿拉伯16世紀起為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19世紀英國侵入;20世紀20—30年代開始獨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14世紀—1922);土耳其共和國(1923—)伊朗卡扎爾王朝(1796—1925);巴列維王朝(1925—1979)——據《辭!返日恚1)中華民國建立時,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國制國家寥寥無幾。寫出當時西方兩個共和制大國國名的全稱并簡要評價其憲法。(10分)(2)辛亥革命中沒有流太多的血,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榮革命”。請根據材料一、二,并綜合所學知識,概述“光榮革命”的歷史事實,并思考該事件為何被稱為“光榮革命”。(6分)(3)充分利用本題提供的所有線索,結合所學知識,論述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2分)材料四 瓦窯堡會議后,中共中央加強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與此同時,從1935年冬開始,國民黨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產黨人商談抗日問題。1936年8月,中共中央發(fā)出致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信,倡議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許多國民黨上層人物表示贊同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國共兩黨經過反復談判磋商,雙方合作形勢漸趨明朗。1937年7月中旬,周恩來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蔣介石。宣言宣布:“(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愿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tǒng)一。(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tǒng)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布該宣言。 ——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國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實現的原因。(8分) 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則有損民族的利益。閱讀下列材料: (見下列示意圖)北伐戰(zhàn)爭前夕中國政治形勢示意圖(1926年)材料六 日本軍國主義者發(fā)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們只從兩國軍事力量的對比出發(fā),以為只要給中國有力的“一擊”,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使中國屈服。可是,他們的算盤完全打錯了,結果大大出乎他們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泥淖中無法自拔。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請回答:()指出材料反映的當時中國所處的政治狀況。為了深入地推進革命,國共兩黨發(fā)動了哪一重大軍事斗爭?結合所學知識,辯證地指出國民革命運動的結局。(分)()綜合材料、,指出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形勢的錯誤估計。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響了這場反侵略斗爭,舉例說明這種“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主要表現。(分)晉江市永和中學2014屆高三畢業(yè)班期中考試高三年歷史試卷答題卡(卷Ⅱ)(總分:100分 時間:90分鐘) 班級: 姓名: 座號: 科目選擇題非選擇題總分歷史一、選擇題期中考試2015.11.12.【解析】分封制通過層層分封確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內大權獨攬,享有較強獨立性,A項錯在有效控制;土地與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國家手中,D項錯誤;周王對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權獨攬,B項不符合事實;宗法制實行嫡長子繼承制,把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相結合,從而把國與家結合起來,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對后世影響深遠!敬鸢浮緾 3.【解析】此題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顯然根據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確的。B選項轉換了概念,它不屬于監(jiān)察范疇!敬鸢浮緽4.【考點】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解析】題干中的“惟揣摹此樣本為急”的這種依樣畫葫蘆反映清代內閣官員拘泥規(guī)制,說明政治體制的僵化,B項正確;ACD項題干都無從反映!敬鸢浮緽5.【解析】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條件。以雅典的民主政治為切入點,考查了學生對條件與結果的分析判斷能力。城邦的狹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參與城邦政治,更積極地追求民主權力。B項應出現在民主基礎上;C項與題干要求不符; D項蘇格拉底提倡智者獨裁反對民主制!敬鸢浮緼 7.【解析】《十二銅表法》頒布時羅馬處在共和國時期,①錯誤;羅馬習慣法下,貴族擔任的法官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公元前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羅馬制定《十二銅表法》,成文法誕生,②正確;羅馬法對后世影響深遠,③正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標志著羅馬法體系形成,④錯誤。 【答案】B8.【解析】本題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從題干中“必須有貴族,才能構成議會”,說明當時貴族地位沒落;“但貴族在哪里呢”,說明當時的議會沒有貴族的席位,故“貴族地位開始沒落”錯誤,是已經沒落,沒了社會地位,A錯誤;本題時間是1649年1月,處死國王查理一世,說明議會的權力大,但還沒有擁有絕對權力的地步,因為1660年出現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議會擁有絕對權力是出現在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后,國王逐漸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故C錯誤;題干中始終沒有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來,故D錯誤。傳統(tǒng)的英國議會是國王控制的議會,是有貴族參加的議會,而1649年的議會國王沒有了權威,也沒有貴族參加的議會,說明當時的傳統(tǒng)議會制度已經瓦解。故正確答案為D。【答案】B 9.【解析】本題形式上考查華盛頓的建筑規(guī)劃與政治的關系,實則主要抓住美國政治文化的特點進行回答即可。A項“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與華盛頓城的建造有一定關聯,但不能體現政治文化特點;B項“議會中心”不符合美國政體結構;D項平等獨立的州權觀念與材料華盛頓城“聯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稱命名的道路由內向外”的布局特點不符合。本題應選C項,體現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國會大廈、白宮、聯邦最高法院三座建筑,緊密構筑在一起,體現政體的三權分立與制衡也反映出建筑群的協調、美觀。【答案】C 10.【考點】法國共和制【解析】題目的時間1789年是法國大革命發(fā)生的時間,因而題目中的國家是法國。法國1875年憲法確立了共和制,結合1877年這一時間,選C!敬鸢浮緾11.【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解讀史論、準確理解、分析、判斷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材料表明,清政府從1877年在新加坡設領事館,此后再到在美國、日本等多處設領事館,這一變化體現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經向近代外交予以轉變,但不足以說明出現制度性變化。故C項符合題意。其他三項均為對材料的表面理解!敬鸢浮緾12.【解析】近代化就是工業(yè)化和工業(yè)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由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變。太平天國運動的《天朝田畝制度》雖然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希望建立的小農經濟并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潮流,后來頒布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也沒有付諸實施。在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已經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專制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從而推動了中國的近福建省晉江市永和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36741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