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組
1.宋代地方各路同設轉運司、提刑司、安撫司等,明代行省同設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設巡撫、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這說明朝廷對地方設官的指導思想是
A.分割權力,相互制約 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C.專業(yè)分割,各為其主 D.分割相權,強化專制
2.《東京夢華錄》記載:“于高處磚砌望火樓,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數間,屯駐軍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之類。每遇有遺火去處,則有馬軍奔報。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級撲滅,不勞百姓!边@反映出
A.東漢休養(yǎng)生息,百姓減負 B.宋朝冗兵冗費,勞民傷財
C.北宋城市發(fā)展,重視消防 D.南宋軍民混居,市場繁榮
3.漢代晁錯在《論貴粟疏》中寫道:“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者、鬻子孫以償責(債)者。”反映出小農經濟的特點是
A.男耕女織 B.自給自足 C.脆弱性 D.連續(xù)性
4.18世紀中后期的英國“選擇了海洋”,中國卻“選擇了陸地”!斑x擇了陸地”是指中國
A.重視塞防忽視海防 B.積極培育國內市場C.奉行閉關鎖國政策 D.加速發(fā)展陸路交通
5.在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運動半徑很小。下列解釋不確切的是
A.做到了“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B.絕大多數人口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居民流動性很小 D.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基礎上
6.①春秋時期,鄭國發(fā)生了火災,掌管祭祀的官員建議子產焚燒玉石向上天祈禱,②子產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雹塾谑欠e極組織滅火。④這說明當時以祭祀為核心的宗教意識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漸占據上風。上述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唐代科舉考試,到中唐時候有個習慣,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擬題考自己。題目大意是:某州府舉薦入京應試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孫”,吏部依據當時科考制度表示反對。而州府申辯說:“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痹撊绾闻袛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詞中寫道:“惟賢是求,何賤之有?……揀金于砂礫,豈為類賤而不收?”這表明了
A.白居易稱贊科舉制能夠選拔出真正人才 B.唐朝時工商業(yè)者的社會地位較高
C.白居易主張公平選拔人才 D.白居易抨擊科舉制選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實
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廣而險遠,……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边@里的“官”隸屬于
A.宣政院 B.中書省 C.理藩院 D.行中書省
9.“密折”一詞始用于康熙朝,最初為一種特權,僅限于少數親信官員等使用?滴跷迨荒昵昂螅胤胶椭醒肴藛T才普遍獲得奏折權。雍正帝繼位以后,又給予道員、知府、同知、副將一級的官員密上奏折的權力。據統(tǒng)計,當時上密折的人數已達到1000人以上。這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決策的開放性B.中央的政治權力進一步加強
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D.清朝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和鎮(zhèn)壓
10.著名史學家黃仁宇認為“隋唐宋組成的第二帝國帶開放性,相對之下,明清組成的第三帝國則帶收斂性!边@里的“收斂性”具體表現在
①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 ②廢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
③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說:“俗語云:‘百年田地轉三家’,言百年之內,興廢無常,必有轉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則不然,……十年之間,已易數主。”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階級掌握封建政權C.重農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12.乾隆四十年(1755年),兩江總督商晉兩次到松江府一帶巡視后稟奏說:“以現在各廳州縣農田計之,每村莊知務本種稻者,不過十分之二三;圖利種棉者,則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資本主義萌芽在松江府一帶出現 B.松江府土地兼并現象嚴重
C.松江地區(qū)農業(yè)商品化的發(fā)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123456789101112
宜賓縣白花中學2014級歷史創(chuàng)新試題(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史)
參考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67220.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綜歷史試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