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8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1)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客觀條件;達?伽馬開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倫布開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對歐洲的影響;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活動的地域和特點;歐洲殖民者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
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
鄭和下西洋
目的
開拓市場,攫取暴利。
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
性質
資本主義海外殖民性質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為和不及經濟效益的貢賜貿易。
船隊成員
探險家、投機商、水手、工匠
官吏、水兵、工匠
扮演角色
殖民者、通商者、海盜
外國使團
船隊性質
私人航海探險隊
皇家特遣船隊
經費來源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資為主、王室贊助
國庫支付
歷史影響
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辟新的活動場所,促進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促進了中國與亞洲國家的友好往來,但賜貢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
導致結果
西方為資本原始積累的利益所驅動,遠洋航海事業(yè)蒸蒸日上,國力逐漸增強
明初貢賜貿易造成重大損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閉關自守、實行海禁,航海事業(yè)每況愈下,國力逐漸衰退,淪為挨打的境地
相同
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對國家或世界歷史產生了較大影響。
(2011年全國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國人說:“我在這里聽到一個諺語:本地除白銀外,所有東西都價格高昂。”之所以出現這一諺語,主要是因為西班牙
A.貴族階層生活奢靡 B.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迅速
C.對殖民地瘋狂掠奪 D.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2007年全國Ⅱ.40)(60分)根據相關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考古材料證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倫布將這種“奇異的谷物”帶回歐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傳播,成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 16世紀中葉,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紀 80 年代在黃金海岸和達荷美之間的地區(qū)得到廣泛種植,17世紀末18 世紀初傳入南歐地區(qū)。
16世紀中葉玉米傳入中國,清嘉慶年間大面積種植,到鴉片戰(zhàn)爭前已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引種而居雜糧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進與大面積種植,大大緩解了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中國因人口大幅度增長而帶來的巨大糧食壓力。
歷史學家評述玉米在世界傳播的意義時說:“其價值超過了所有的黃金”。
(摘編自《通向現代世界的 500 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概括玉米在 200 年內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歷史背景。(5分)
答: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移民,世界不同地區(qū)聯系加強。
(2)歷史學家為什么說玉米在世界的傳播“其價值超過了所有的黃金”?(5分)
答:改變了歐亞非大陸的糧食生產結構,緩解了糧食供應的壓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發(fā)展。
(2009年全國Ⅰ.39)(60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經濟與文化聯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16世紀,在17一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滿載著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到達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大西洋西航美洲,此為“中程”;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人換取蔗糖、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回歐洲,此乃“歸程”。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倍的利潤。利物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
——據艾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貿易示意圖
材料三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
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但是,有一點他們是一定能夠做到的,這就是為這兩者創(chuàng)造物質前提。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
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要通過發(fā)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在三角貿易中充當的角色,并說明三角貿易興起的歷史背景。(8分)
答:角色:商人;奴隸販子;殖民者。
歷史背景:航海技術發(fā)展,新航路開辟;海外殖民擴張,新大陸開發(fā),擴展海外貿易的需求。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角貿易的歷史影響。(l2分)
答:導致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阻礙了非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美洲出現黑人奴隸制,為新大陸開發(fā)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歐美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客觀上有利于歐美非三大洲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和近代整體世界的形成。
(2)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運動的時間和性質;意大利首先興起文藝復興運動的原因;人文主義;但丁和喬托;彼特拉克和薄伽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文藝復興擴展到西歐諸國;莎士比亞;拉伯雷;塞萬提斯;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開普勒、伽利略的天文學成就;數學、物理學的進步;卓越思想家布魯諾、弗蘭西斯?培根。
文藝復興與新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
新文化運動
背景
出現于資本主義萌芽時期
出現于中國資本主義短暫春天時期
斗爭方式
借助宗教“異端”和復興古典文化
全面否定封建思想文化,宣傳民主科學思想
涉及領域
文學、藝術和科學
思想文化
影響
把人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并擴展到西歐各國
徹底批判儒家思想,全盤否定傳統文化
相同
背景:興起于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之后,資產階級欲弘揚自己的文化;
內容:揭露批判傳統文化,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實質: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影響: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反封建斗爭的深入開展,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2008年全國Ⅱ.18)馬基雅維利提出:“確立某種秩序的唯一途徑……就是建立一個君主制的政府;因為在那些人民已經徹底墮落、法律毫無約束力的地方,必須確立某種至高無上的權力。通過這種權力,以一雙高貴的手,以充分的專斷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權勢之人過分的野心和腐敗。”這表明,馬基雅維利認為
A.君主制是擺脫無序狀態(tài)的必然選擇 B.君主制是有序狀態(tài)下的最理想政權
C.君主的統治神圣而高貴 D.君主的統治必須合乎道德
(2009年全國Ⅱ.37)(32分)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國必有學而始立,學必有粹為有用。國不學則不國,學非粹則非學,其將何以自存矣! ——鄧實:《國粹學》(1902年)
國學者何?一國所自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者也。國學者,與有國以俱來,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須臾離也。君子生是國,則通是學,知愛其國,無不知愛其學。
——鄧實《國學講習記》(1905年)
十五世紀為歐洲古學復興之世,而二十世紀則為亞洲古學復興之世。夫周秦諸子,則猶之希臘七賢也。土耳其毀滅羅馬圖籍,猶之嬴秦氏之焚書也。舊宗教之束縛,貴族封建之壓制,猶之漢武之罷黜百家也。嗚呼!西學入華,宿儒瞠目,而考其實際,多與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學派遂興,吹秦灰之已死,揚祖國之耿光。亞洲古學復興,非其時邪?
——鄧實《古學復興論》(1905年)
(2)鄧實認為“亞洲古學復興”猶如歐洲文藝復興。評析這一觀點。(12分)
評分標準:(1)答案應包括四個方面:①對文藝復興的認識;②對“亞洲古學復興”論的看法;③分析兩者異同;④總體評價。(2)評析須有史實、有分析、有論點,言之有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6793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考點備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