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外國語學校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地理)無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題時間:.11.10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說明:請同學們務必將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卷的密封線內(nèi),并將答案寫在答題卷上,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卷。)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1、對下列天體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B.輪廓模糊的行星 C.一閃即逝的流星 D.拖著長尾的星云2、下列各系統(tǒng)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總星系 B.地月系 C.太陽系 D.河外星系3、土星是夜空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星球之一,當土星、地球和太陽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并且地球位于二者之間時稱為“土星沖日”。下列行星也可能發(fā)生“沖日”現(xiàn)象的是 ①水星 ②金星 ③火星 ④木星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太陽能量的來源是 A.耀斑爆發(fā)產(chǎn)生 B.太陽內(nèi)部核裂變反應C.黑子活動釋放 D.太陽內(nèi)部核聚變反應A.地球表面的晝夜現(xiàn)象 B.晝夜長短的變化C.晝夜更替現(xiàn)象 D.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7、下列節(jié)日中,正午天安門廣場上的旗桿影子最長的是( )A.B.C. ?D.360°,所需要的時間是( )A.24小時 B.23小時56分4秒 C.24小時3分56秒 D.23小時48分46秒10、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A.地殼 B.地幔 C.地核 D.巖石圈11、下列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太陽活動對地球影響所造成的是( )A.有線電話突然中斷 B.氣溫異常升高C.指南針劇烈顫動,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D.山體發(fā)生滑坡讀下圖,完成12-13兩題12、圖A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 )A.從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 B.從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C.從赤道向南北遞減 D.從南緯30°向南減少13、圖B中,反映的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14、地球上經(jīng)度相同的地方,則 ( ) A.季節(jié)相同 B.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C.晝夜長短相同 D.地方時相同15、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中國四川汶川地區(qū)發(fā)生8.0級大地震,地震發(fā)生時,地面上的人會感覺到 ( )A.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B.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C.縱波使人左右搖晃 D.橫波使人上下顛簸16、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 ( ) A不同緯度間的溫度差異B.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D.地球自轉(zhuǎn)引起的偏向力18、當太陽直射點處在d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地晝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最大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 D.南極圈及其以內(nèi)為極晝19、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從d→a之間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北極圈內(nèi)的極夜范圍逐漸增大 B.地球公轉(zhuǎn)逐漸趨向遠日點C.濮陽市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日增大 D.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漸變短,白晝逐漸變長20、我國“國慶節(jié)”(10月1日)那天,太陽直射點的地表位置和移動方向是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動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動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動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動21、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為45°,為保證建筑物底層居室有一定日照,南北兩棟樓房間距至少應是( )A.樓高的一半  B.與樓高相等  C.樓高的兩倍  D.樓高的三倍22、有關地球外部圈層的敘述,錯誤的是( )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整體 B.大氣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C.水圈是一個不連續(xù)的圈層 D.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證博得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學家們就是利用這一原理,根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nèi)部傳播速度的變化探知地球內(nèi)部結構的。據(jù)此回答23--24 兩題23、下列有關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震波波速變化處,說明上下層次的物質(zhì)組成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B.地震波向下傳播的過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大C.地震波中的橫波不能通過軟流層,軟流層之下只有縱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橫波的波速大于縱波24、有關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構的正確敘述是( )A.劃分地殼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B.地和內(nèi)部溫度,壓力和密度都很小C.在莫霍界面下,縱波的波速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縱波和橫波的波速都明顯增加。25、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煙幕來防御霜凍的原理是( )A. 增強太陽短波輻射 B.增強大氣逆輻射作用C.增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強大氣對太陽輻射反射作用讀下圖,完成26—27兩題26、如果此圖為熱力環(huán)流側視圖,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〢.引起熱力環(huán)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 B.溫度:A>B>C>DC.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最復雜的形式 D.氣壓:D>A>B>C27、如果此圖是城市熱島環(huán)流側視圖,在②處進行植樹造林,對城市空氣起到的作用是( 。〢.增溫和增濕  B.凈化和增溫  C.凈化和增濕  D.減濕和減溫讀“地球赤道面與公轉(zhuǎn)軌道面示意圖”,完成28—29題。28、圖中代表黃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9、若黃赤交角擴大,五帶中溫帶范圍的變化是( )A.擴大 B.縮小 C.不變 D.隨意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晚9時10分,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卮30~31題。30、神舟七號成功發(fā)射時,國際標準時間(中時區(qū)的區(qū)時)為 ( )A.9月25日1時10分          B.9月25日13時10分C.9月26日5時10分          D.9月25日17時10分31、“神舟七號”選擇在酒泉發(fā)射是因為這里 ( )A. 海拔高,接近衛(wèi)星所在的大氣層 B. 緯度低,接近地球同步軌道C. 氣候干旱,大氣的透明度高 D. 設備先進,科技力量雄厚32、33、?讀兩幅等壓線圖,風力最大的是34、自然地理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圈層是(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氣圈   D.巖石圈35、巖石圈是指( ) A.地殼 B.地殼和地幔 C.地殼和上地! D.地殼和軟流層以上地幔部分36、下圖為北半球理想等壓線圖,圖中的風向箭頭代號正確(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晝時間,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完成37-38題。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晝時間5小時30分9小時09分11小時25分13小時56分37、四地中屬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38、所處緯度從高到低順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39、形成四地白晝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轉(zhuǎn) ②地球的自轉(zhuǎn) ③黃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時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0、讀圖,一架飛機在北半球自東向西飛,飛機左側是高 壓,可判斷( )A.順風飛行 B.風從北側吹來C.逆風飛行 D.風從南側吹來讀風的形成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共 分)(1)該圖表示(近地面,高空)風向圖。(2)A、B、C、D的含義:A ,B , C , D 。(3)風向相對于水平氣壓梯度力發(fā)生了向 (左,右)偏轉(zhuǎn)現(xiàn)象,所以可以確定此風在 (東,南,西,北)半球。(4)如果沒有D的影響,B的方向?qū)⑴c等壓線 。(5)E、F兩點,風力較大的是,其原因是。(6)A的方向與等壓線 ,C的方向與B的方向的關系是 河南省濮陽外國語學校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地理)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1009221.html

相關閱讀:河北省邢臺一中高一上學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