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華僑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中山市華僑中學2016屆高一第一次段考 歷史科試卷 一、選擇題(每道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25小題,每題3分,共75分)1、《左傳》曰:“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毕铝谐烧Z中的“鼎”與材料中的“鼎”含義相同的是( )A.人聲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問鼎中原2、清朝學者萬斯大說:“古之時,諸候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tǒng)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辈牧现饕f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緣關系 B.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權力C.宗法關系是維系政權的紐帶 D.各級政權被一家一姓所掌控A.禪讓制 B.分封制和宗法制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4、宋代程顥、程頤和張載都強調(diào)說,“管攝天下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須是明譜系、世族與立宗子法!逼渲鲝埗蓟贏.宗法觀念有利于理學的傳播 B.宋朝的宗法觀念淡薄C.宋朝有編訂族譜的習慣 D.宗法制具有維系社會安定的作用5、近十多年來,家譜作為一種歷史文獻,受到了史學界的高度重視,成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資料以外最重要的資料來源。家譜取得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記載了某一家族的興衰榮辱 B.能起到凝聚社會群體力量的作用C.增加了歷史材料的種類數(shù)量 D.能彌補正史缺載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6、《呂氏春秋》載:“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生微子啟與仲衍,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紂為后!鄙鲜霾牧献钅苷f明A.商紂為王不符合當時的制度規(guī)定 B.商紂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繼位C.商王對于王位繼承的發(fā)言權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長子繼承制已經(jīng)確立7、作為史料,下列所選取的一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戎 從 王 國 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皇帝制8、秦統(tǒng)一后,“廢封建,立郡縣”,確立專制集權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續(xù)到明清。“分王子弟,以為屏藩”,是歷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緣分封長期存在說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權長期穩(wěn)定 B.血緣分封是中央集權的基礎 C.分王子弟是皇權的一種體現(xiàn) D.周代制度受到歷代政權推崇9、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興益之宗。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自以“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將皇帝為自己的帝號,這就是皇帝稱謂的由來。其主觀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B.樹立專制權威 C.制造暴政依據(jù) D.宣揚君權神授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認為“郡縣之弊在遷轉(zhuǎn)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睋(jù)此,對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郡縣制不利于地方發(fā)展 B.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據(jù)C.二者均有弊無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權專制秦始皇說:“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息,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為此他實行了(  )A.分封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縣制度 D.郡國并行制據(jù)《史記》記載,漢文帝佞臣鄧通曾對丞相申屠嘉禮儀怠慢,申屠嘉嚴斥鄧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斬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這說明(  )A.漢初禮儀制度至上,無人可以違背 B.漢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禮讓三分C.丞相中屠嘉專權,漢文帝大權旁落 D.丞相申屠嘉剛直不阿,堅決維護法度三省六部制在發(fā)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積極作用是(  )A.使封建選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B.分解相權,削弱了皇帝的權威C.擴大議政范圍,有利于政治民主 D.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國家機構(gòu)效能 “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等不知。其伐遼,一日內(nèi)六招樞密院計議而中書不預聞!保ㄥX穆《國史大綱》)這說明當時(  )A.軍事行動保密性強 B.政府執(zhí)政效率較高C.吏治混亂職責不明 D.相權受到較大削弱《唐書?百官志》云:“自開元以后,常以[宰相]領他職,則為節(jié)度使;時崇儒學,則為大學士;時急財用,則為轉(zhuǎn)運使!逼淠康氖(  )A.兼職兼用,提升宰相特權 B.架空相權,使之徒有虛名C.按需定權,加強君主專制 D.侵奪相權,直至廢除丞相有史書記載某朝代政治制度時說:“計財之任雖三司之職,日生煩務、常程計度、薄書期會,則在有司:至于議有系于郡國之體、事有關于安危之機,其根本在于中書、樞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預也!辈牧戏从沉嗽摮(  )A.中樞部門根據(jù)行政的程序環(huán)節(jié)分工設立B.中書、樞密院掌控國家最高決策權C.三司、中書和樞密院分掌權力相互掣肘D.職能分工明確且國家政務各有側(cè)重黃宗羲在《原法》中說:“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毕铝兄贫戎心荏w現(xiàn)這一特點的有(  )中外朝制度 文臣任知州,并設通判二府三司制 元朝的一省制A. B. C. D.18、“淳化中書權太重,且事眾,宰相不能悉領理。向敏中時為諫官,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據(jù)此分析北宋強化君權的顯著特點是(  ) A.重用親信 B.頻換丞相 C.分化事權 D.廢除宰相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蕭功秦指出:“中國傳統(tǒng)社會……在平民與精英之間以及在社會精英的三大主要階層(地主、士紳和官僚)之間,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與對流。就傳統(tǒng)官僚專制社會所具有的社會流動程度而言,中國可以說是人類前資本主義社會中最具階層開放性結(jié)構(gòu)的社會!敝袊糯鐣靶纬芍芏鴱褪嫉难h(huán)與對流”的主要因素是(  )A.賣官鬻爵 B.土地自由買賣C.科舉取士 D.農(nóng)民起義改朝換代西漢初年部分將相及其出身一覽表姓名官職出身蕭何相國縣吏樊噲左丞相狗屠灌嬰太尉布販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與哪種制度有關(  )A.世卿世祿制 B.軍功爵 C.察舉制 D.九品中正制《明史?錢唐傳》記載:帝(朱元璋)嘗覽《孟子》,至“草芥”“寇仇”語,謂:”非臣子所宜言。”議罷其配享! 然卒命儒臣修《孟子節(jié)文》云!暗邸迸c孟子的對立在于(  )A.“帝”出身農(nóng)民,孟子依附權貴 B.“帝”信用法家,孟子代表儒家C.“帝” 主人性惡,孟子主人性善 D.“帝” 加強皇權,孟子宜講民本有人說:“夫以無權之官,而欲強做有權之事,則勢固必;以有權之事,而必責于無權之官,其望更難酬,此從來閣臣之所以無完名也!边@里的“閣臣”是指(  )A.秦朝的三公 B.唐代三省長官 C.明代大學士 D.清朝軍機大臣有的一些特征。據(jù)此推斷該朝代是(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4、“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時,也更為注重公民權的限制,移民要想獲得雅典的公民權更為困難,……只有那些為雅典做出突出貢獻的邁提克(指外邦人),作為一種獎勵,在經(jīng)公民大會的特別投票通過后才能獲得雅典公民權!边@段材料主要說明了(  )A.外邦人不可能獲得雅典公民權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維護 C.公民大會的權力進一步擴大 D.基本鏟25、依據(jù)“古代雅典居民構(gòu)成”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jié)論是,當時雅典(  )A.民主政治完善 B.地域遼闊人口眾多C.民主范圍有限 D.人民主權觀念形成26、閱讀下列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守宰(宰:地方官),攝制四海,適于掌握之內(nèi),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shù)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nèi)而立宗子、封功臣!竽酥\臣獻畫(計策),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興,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為宜也。然猶桀滑(兇惡狡猾之人)時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時則有叛將而無叛州。州縣之設,固不可革也。材料二 :明太祖認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薄谠斗饨ㄕ摗凡牧先龝r間職位基本職權明中葉后內(nèi)閣首輔擁有票擬權,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經(jīng)常受到挑戰(zhàn)清朝雍正年間以后軍機大臣承旨擬寫傳達皇帝旨意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歸納柳宗元認為秦、漢、唐的過失是什么?(3分)他要論證的主要觀點是什么?(2分) (2)在君權與相權關系的處理上,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別采取了怎樣的措施?(3分)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2分)(3)據(jù)材料二,分析說明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你怎樣理解黃宗羲的觀點?(2分) (1)過失:秦朝:嚴刑峻法,濫用民力(暴政);漢朝:郡國并行制;唐朝:節(jié)度使擁兵自重,導致藩鎮(zhèn)割據(jù);主要觀點:秦漢唐的滅亡原因不在郡縣制,郡縣制的實行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2)措施:漢武帝:設置中朝為決策機構(gòu),剝奪了宰相的決策權;唐太宗:規(guī)定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宋太祖:設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權;共同點:相權受到限制和分割,逐漸削弱相權,加強皇權。(3)原因:他認為秦朝以來宰相專權危及君主的統(tǒng)治理解:相權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廢除丞相后,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形成絕對的君主專制。27、 “在人類發(fā)展歷程中,以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為代表廣東省中山市華僑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22961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