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穴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下學期一調(diào)考試 生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湖北省武穴中學2013—2014學年度下學期一調(diào)考試高一年級生物試卷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4頁。其中第Ⅰ卷共40分,第Ⅱ卷共50分,滿分共90分?荚嚂r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共40分)注意事項:1.答卷Ⅰ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2.答卷Ⅰ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考試結束,將答題紙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40分。下列每小題所給選項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涂在答題卡上)1.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一定是病毒 B.核糖,ATP,脫氧核苷酸都有C、H、O、N、PC.同一水稻植株的不同體細胞中,DNA相同 D.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也可能進行光合作用 2.下列有關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B.多糖、蛋白質(zhì)、核酸等物質(zhì)形成過程中都要脫去水分子C.在不良環(huán)境下植物體內(nèi)自由水的含量較多D.蛋白酶催化蛋白質(zhì)水解產(chǎn)物是多肽 3.生物體內(nèi)的蛋白質(zhì)千差萬別,其原因不可能是(  )A.B.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 D.肽鍵的化學元素不同4.右圖為某同學畫的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處于分裂間期時的模式圖,根據(jù)此圖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圖中出現(xiàn)了處明顯的錯誤B.被稱為有機物合成“車間”的結構是C.在細胞分裂末期,7的活動會增強,合成結構8D.如果用一定手段破壞7所示的結構,細胞可能會出現(xiàn)多個結構9 5. 假設將標號為甲、乙、丙的同一種植物細胞分別放在A.B.C三種不同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得到如圖所示狀態(tài)(原生質(zhì)層不再變化)。據(jù)圖分析推理正確的是③實驗后丙細胞的吸水能力最強 ④實驗后細胞液濃度丙>乙>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某同學設計了圖示的滲透作用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長頸漏斗內(nèi)外液面平齊,記作零界面。實驗開始后,長頸漏斗內(nèi)部液面的變化趨勢為7.以下各項中,前者隨后者變化的情況與右圖走勢相符的是( )A.前者是動物細胞體積,后者是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B.前者是物質(zhì)運輸效率,后者是該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比C.前者是酶促反應速率,后者是酶濃度D.前者是光合作用速率,后者是光照強度8.某班同學利用光學顯微鏡對相關實驗材料進行觀察并作了記錄,下列記錄不正確的是(  )A.在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實驗中,能看到根尖分生區(qū)細胞中染色體向兩極移動B.在高倍鏡下可以看到黑藻的葉綠體呈綠色C.剛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的洋蔥表皮細胞轉(zhuǎn)到清水中,若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復原說明為活細胞D.若觀察的細胞是無色透明的,為了取得明顯的效果,應調(diào)節(jié)小光圈平面鏡A.曲線A表示某種酶與溫度的關系,a點和c點對酶的影響相同B.曲線B可以表示人體內(nèi)胃蛋白酶的活力C.曲線C可以表示人體內(nèi)唾液淀粉酶的活力D.曲線D表示為在一個容器內(nèi),測得溫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10.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養(yǎng)液,當通入不同濃度的O2時,其產(chǎn)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圖所示。據(jù)圖中信息推斷錯誤的是A.氧濃度為a時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B.當氧濃度為b和d時,酵母菌細胞呼吸的過程不完全不同C.當氧濃度為c時,的葡萄糖用于無氧呼吸D.a(chǎn).b.c.d不同氧濃度下,細胞都能產(chǎn)生[H]和ATPA.所有酶用雙縮脲試劑進行檢驗都可以呈現(xiàn)紫色反應B.酶只能在活細胞中起作用C.同一種酶可存在于形態(tài)結構不同的活細胞中D.酶分子結構在高溫、低溫、過酸、過堿條件下均會受到破壞而使酶失去活性12.A.增加室內(nèi)CO2濃度 B.增大室內(nèi)晝夜溫差C.增加光照強度 D.采用綠色玻璃蓋頂13.把蠶豆植株放在濕潤的空氣中照光一段時間后,取蠶豆葉下表皮制作臨時裝片,先在清水中觀察,然后用質(zhì)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繼續(xù)觀察,結果如圖所示。對此現(xiàn)象的推斷合理的是A.清水中的保衛(wèi)細胞水導致氣孔開放B.蔗糖保衛(wèi)細胞水導致氣孔關閉C.0.3 g/mL的蔗糖溶液D.蔗糖溶液中的保衛(wèi)細胞很快出現(xiàn)質(zhì)壁分離并自動復原 圖表示細胞呼吸過程,其中1~3代表有關生理過程發(fā)生的場所,甲、乙代表有關物質(zhì)。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1和2都具有雙層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種類相同C.2和3中都能產(chǎn)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別代表丙酮酸、[H] B.乙試管應加胃液進行對照C.乙試管應加與唾液等量的清水進行對照 D.兩試管應放入60℃的熱水中保溫10min16.(甲)表示的是人與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的pH中的活性,(乙)表示的是三種脫氫酶(a.b.c)的活性受溫度影響的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圖pH為5時,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若細胞質(zhì)由中性變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漸漸升高乙中,活性溫度范圍最廣的酶是b 乙中,能知道c酶的最適活性溫17.右圖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濃度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將整個裝置放在光下,毛細管內(nèi)的紅色液滴會向左移動B.將整個裝置置于暗室,一段時間后檢查紅色液滴是否移動,可以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C.當NaHCO3溶液濃度不變時,在B內(nèi)加入少量蠕蟲,對紅色液滴移動不產(chǎn)生影響D.為使對照更具說服力,應將伊爾藻置于蒸餾水(不含NaHCO3) 的燒杯中18.右圖所示某陽生植物細胞在夏季晴天某一天內(nèi)的光合作用過程中C3、C5化合物的數(shù)量變化。若第二天中午天氣光照強烈轉(zhuǎn)向陰天時,葉綠體中C3含量的變化、C5含量變化分別相當于曲線中的 A.c→d段(X),b→c段(Y) B.d→e段(X),d→e段(Y)C.d→e段(Y),c→d段(X) D.b→c段(Y),b→c段(X)19.關于藍藻和蛔蟲結構及代謝特征的比較,正確的是A.藍藻可以吸收利用C02,蛔蟲不能吸收利用C02B.藍藻是光能自養(yǎng)型生物,蛔蟲是化能自養(yǎng)型生物C.藍藻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蛔蟲細胞進行無絲分裂D.藍藻有葉綠體,蛔蟲沒有葉綠體在真核生物細胞中,下列過程在生物膜結構上進行的一組是氧氣的生成 ADP轉(zhuǎn)變?yōu)锳TP )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其顏色從上到下依次是黃色、橙黃色藍綠色和黃綠色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有絲分裂,在細胞呈正方形的區(qū)域易找到分裂期細胞將肝臟研磨液煮沸并冷卻后,加入過氧化氫溶液中立即出現(xiàn)大量氣泡CO2產(chǎn)生的多少可以使用重鉻酸鉀,看產(chǎn)生灰綠色的時間長短⑤在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的實驗中,正方體瓊脂塊的體積是無關變量A.B.C.D.A. 細胞增殖包括物質(zhì)準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連續(xù)的過程B. 細胞的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體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C. 細胞的癌變由于基因突變使細胞分裂異常D. 細胞的衰老與凋亡動物個體的衰老和死亡下圖為人體某細胞所經(jīng)歷的生長發(fā)育各個階段示意圖,圖中~為不同的細胞,a~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進入c過程后的細胞,細胞內(nèi)酶活性降低,但含水量增加B.的核基因相同,細胞內(nèi)的蛋白質(zhì)種類和數(shù)量不相同C.b過程是一個持久性的變化過程D.a(chǎn)過程染色體的數(shù)目變化要經(jīng)歷2n→4n→2n⑤細胞死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A.四項 B.三項 C.兩項 D.一項25.下列有關有絲分裂的說法如圖不正確的是A.若表示一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則c→d發(fā)生在有絲分裂的末期B.若表示細胞中DNA含量變化,則c→d發(fā)生在有絲分裂的末期C.若該細胞是動物細胞,則在段該細胞中有中心體在起作用26.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植物細胞,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a),染色單體數(shù)(b),DNA分子數(shù)(c)可表示為如圖所示的關系,此時細胞內(nèi)不可能發(fā)生( )A.染色質(zhì)高度螺旋化成染色體 B.著絲點分裂,單體分開A.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染色體、紡錘體及赤道板B.圖示細胞的分裂過程中不可能出現(xiàn)細胞板的形成C.這種生物體內(nèi)所含的多糖是糖元,二糖是蔗糖D.此時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28.圖示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裝片的制作與觀察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B過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離液,避免對染色的影響B(tài).C過程使用的1%龍膽紫是一種堿性染料C.制作完裝片后需輕輕按壓蓋玻片,使細胞分散開來D.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多數(shù)細胞處于分裂間期29.如圖為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變化的坐標圖,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a(chǎn)點葉肉細胞產(chǎn)生ATP的細胞器只有線粒體B.b點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與細胞呼吸強度相等C.當植物缺鎂時,b點將向右移D.c點之后的限制氧氣釋放的因素只有溫度30. 如下圖所示表示滲透作用的裝置,其中半透膜為膀胱膜,圖1、3溶液A、B、a、b濃度分別用MA、MB、Ma、Mb表示,圖2、4分別表示一段時間后,液面上升的高度為h1、h2。葡萄糖能通過半透膜,蔗糖不能通過半透膜。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A.如果A為清水,a為30%的葡萄糖溶液。則圖1漏斗中的液面上升B.滲透作用需要兩個條件:半透膜及膜的兩側(cè)有濃度差 C.若A、B、a、b均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則達到平衡后,h1大于h2。D. 若A、B、a、b均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則達到平衡后Ma?Mb在自然條件下,有關植物呼吸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有氧呼吸過程中,中間產(chǎn)物丙酮酸必須進入線粒體才能被徹底氧化解B.高等植物只能進行有氧呼吸,不能進行無氧呼吸C.有氧呼吸產(chǎn)生二氧化碳,無氧呼吸不產(chǎn)生二氧化碳D.有氧呼吸的強度晚上比白天強6支試管,進行實驗,兩個小時后觀察現(xiàn)象,記錄如下表。相關敘述錯誤的是試管編號加入物條件現(xiàn)象12mL水+1cm3瘦肉塊室溫無明顯變化22mL新鮮分泌物+1cm3瘦肉塊室溫瘦肉塊明顯變化32mL水+1cm3肥肉塊室溫無明顯變化42mL新鮮分泌物+1cm3肥肉塊室溫無明顯變化52mL水+1cm3馬鈴薯塊室溫無明顯變化62mL新鮮分泌物+1湖北省武穴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下學期一調(diào)考試 生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245476.html

相關閱讀:海南省三亞市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