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2016屆高一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命題人 簡秋生 審題人 潘小波(2015.10)(本試卷分卷I和卷II兩部分。卷I為選擇題,卷II為非選擇題。本試卷共100分, 考試時間0分鐘)卷I(選擇題 ,共50分)一 單項選擇(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1.觀察右圖,你所能得到的歷史信息有(  )①此圖反映了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②該制度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jié)合起來③該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nèi)部紛爭、茉撝贫韧ㄟ^血緣的親疏,確立起一整套土地、財產(chǎn)和政治地位的分配和繼承制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3.六朝時期有人指出:平常人家,婦女再嫁,后夫多寵愛前夫遺孤,但是男子再娶,后妻一定虐待前妻之子,此現(xiàn)象實是“事勢使然”。所謂“事勢”,最可能反映當時何種社會狀況( ) A.同父異母子女間的關系較差 B.女子改嫁比男子再娶易受社會認同 C.繼父比繼母疼愛單親的子女 D.家族繼承權(quán)以族內(nèi)同姓男子為主干 4.西周立國,以封建制度為支柱,政治秩序仰賴封建制度來維持。我們對于周代封建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宗法關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礎 B.與周王室無血緣關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對象之外C.諸侯受封以后仍維持與周王室的關系 D.統(tǒng)治權(quán)力與土地依貴族階級高下而逐層分割5.依據(jù)西周的禮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如果在一個春秋時期的諸侯墓葬中發(fā)現(xiàn)九個鼎,你可能得出的結(jié)論是( )A.貴族生活更加腐化 B.鼎已經(jīng)不再作為權(quán)力的象征了C.等級秩序遭到破壞 D.當時青銅鑄造業(yè)發(fā)達6.奧地利著名經(jīng)濟學家熊彼特提出了“領地國家”與“稅收國家”的概念。其中“領地國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國王的稅收有兩個來源,一部分來自國王自己的領地,一部分來自諸侯的進貢;國王則無權(quán)直接對諸侯領地進行征稅。根據(jù)這一定義,下列中國古代王朝中屬“領地國家”的是(  )A.西周 B.秦 C.唐 D.清7.秦朝修建咸陽,運用了天體觀念。把渭河比做天體的銀河“天漢”,把各座宮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許多通道,咸陽宮居中,形成了眾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從咸陽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當時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從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 B.借助神靈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C.君主專制,中央集權(quán) D.神化皇權(quán),萬世一統(tǒng)8.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將大臣們的奏章歸納整理外, 還得對一些違法亂紀的官員進行暗訪、調(diào)查。這個政府高官應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9.秦時實行郡縣兩級行政制度。山東地域上主要有齊、瑯邪等郡,當時煙臺屬齊郡管轄,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時郡守的職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襲 B.郡守是齊郡最高的行政長官C.齊郡無權(quán)任免轄區(qū)內(nèi)的縣令 D.煙臺是齊郡郡守的封地10.“撇開道德方面的考慮,秦只維持了那么短的時間,也是一件好事。不尋常的是盡管曇花一現(xiàn),它卻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任者!边@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诨实壑贫取、劭たh制度、苋徘渲贫華.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11.史學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chuàng)建,四為中國學術(shù)思想之奠定。這應是指哪一時期(  )A.商周時期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 C.秦漢時期 D.隋唐時期12.有學者指出:(西漢)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帝國跨地過廣,不能全部由中央集體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種“斑馬式”的省級組織。體現(xiàn)這種“斑馬式”省級組織的制度是(  )A.郡國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縣制13.有的史學家認為:從秦漢起,官僚體制就是中國制度的核心問題,它可分成兩個子問題,一是官僚的選拔問題,二是官僚體系內(nèi)部的權(quán)力制衡問題。隋唐時期統(tǒng)治者解決“官僚體系內(nèi)部的權(quán)力制衡”問題的重要舉措是(  )A.廢分封,置郡縣 B.組成決策機構(gòu)“中朝”C.廢丞相,設內(nèi)閣 D.確立三省六部制14.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接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實行分封制、谖鳚h設置刺史、厶瞥瘜嵭腥≈啤、芩纬O立參知政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鐵券”(圖1)民間俗稱“免死牌”,始于漢代,是封建帝王頒發(fā)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zhì)的憑證。這種現(xiàn)象 ①反映了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趨勢 ②表明封建特權(quán)與君主專制緊密相連 ③說明君主專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④使君主專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戰(zhàn)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6.宋史專家鄧廣銘在《論宋學的博大精深》中說:“在宋太祖、太宗相繼統(tǒng)治時期內(nèi)……在中央政府的各個部門之間,宰相與副相之間,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牽制作用。”下列能說明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相互牽制的史實是 A.知州“三歲一易”   B.另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 C.將禁軍的統(tǒng)領權(quán)一分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聯(lián)合署名 17.“(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統(tǒng)以來……夫外之郡縣,其朝廷遠者,則鎮(zhèn)之以行中書省。郡縣又遠于省,若有邊徼之事者,則置宣慰司以達之!睂Υ瞬牧侠斫庹_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轄邊疆的唯一機構(gòu) B.中央政權(quán)加強了對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機關,擁有軍政大權(quán) D.行省轄區(qū)廣闊,發(fā)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8.“生發(fā)未燥,已拜列侯;身未離襁褓,業(yè)披冠帶”的現(xiàn)象源于我國哪一項選官制度 (  )A.征辟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19.《唐摭言》載:“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注:“歲貢”指由地方貢入國學監(jiān)的生員)常不減八九百人!贝藙t材料主要說明了( )A.隋唐時期官吏主要來源于科舉選官 B.唐朝進士科地位重要,為世人敬仰C.科舉制是維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 D.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20.1775年一位英國作者寫的《中國旅行者》中對某制度的優(yōu)越性有這樣的描述:“年輕人總是毀于游手好閑、懶懶散散,而持續(xù)不斷的工作可使他們避免誤入歧途;……第三,能人為官……;第四,既然官職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無能之輩!彼枋龅闹贫仁(  )A.世卿世祿制 B.三公九卿制 C.科舉制 D.內(nèi)閣制21.“胡惟庸絕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標,朱元璋要毀滅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個龐然大物!薄澳莻龐然大物”是指(  )A.內(nèi)閣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團 D.胡惟庸集團 22.縱觀明代,經(jīng)常發(fā)生皇帝不理政務,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國家機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zhuǎn)。這是因為(  )A.宦官專權(quán) B.內(nèi)閣的作用 C.六部掌握實權(quán) D.軍機處的設置23.《宋代宰輔制度研究》一書指出:宰輔是歷代帝王治理國家的輔佐大臣,在古代政治體制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中國古代宰輔制度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這三個階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軍機制 B.三公制、六部制、內(nèi)閣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內(nèi)閣制24.孟德斯鳩說:“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專制精神也許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毕铝凶钅軌蚍从骋闹小敖裉斓那闆r卻正好相反”含義的史實是(  )A.明朝廢除丞相制度 B.唐朝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設置軍機處 D.清朝延續(xù)明朝的內(nèi)閣制度25.秦漢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內(nèi)閣制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古代中央機構(gòu)的官制改革中存在著一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斷的改革 B.強化君主集權(quán)是政治變革的主要內(nèi)容C.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決好君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矛盾是國家穩(wěn)定的基礎卷Ⅱ(非選擇題,共50分 )二 、史料解析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 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男性貴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個。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論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稱作繼室,而必須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稖\論中國古代婦女再婚問題的演變》材料二 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jù)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薄獡(jù)《呂氏春秋?當務》整理材料三 三年,(周)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后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當時各國記載的歷史皆稱史記)曰:“周亡矣!”——《史記?周本紀》(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周禮對元配妻子的規(guī)定源于什么制度?(3分)請解釋其含義,并指出其實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2)根據(jù)材料二,太史據(jù)法而爭的理由是什么?(3分)(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jié)合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陽發(fā)出“周亡矣”感嘆的原因。(6分)27.閱讀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自秦始皇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495813.html

相關閱讀:四川省實驗教學示范學校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