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執(zhí)信中學2014-2014學年高一物理上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廣東省執(zhí)信中學2014-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物理)
第一部分(共70分)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的數(shù)量關系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系,因此,國際單位制中選定了幾個物理量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下述物理量中,其單位為基本單位的是
A.力    B.質(zhì)量   C.速度   D.加速度
2.如果兩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分運動都是勻速直線運動,對其合運動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合運動一定是曲線運動
B.合運動一定是直線運動
C.合運動是曲線運動或直線運動
D.當兩個分運動的速度數(shù)值相等時,合運動為直線運動
3.一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6 m/s,要橫渡流速為8 m/s的河,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船不能渡過此河 B. 若河寬60 m,過河的最少時間為10 s
C.船能行駛到正對岸 D.船在最短時間內(nèi)過河時,船對地的速度為6 m/s
4.做平拋運動的物體,每秒的速度增量總是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5.如圖所示,物體m靜止在粗糙斜面上,現(xiàn)用從零開始逐漸增大的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體上,且使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物體對斜面的壓力一定增大
B.斜面所受物體的靜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C.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有可能減小
D.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不可能為零
6.如圖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塊P,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與物塊相連,從滑輪到P和到Q的兩段繩都是水平的,已知Q與P之間以及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μ,兩物塊的質(zhì)量都是m,滑輪軸上的摩擦不計,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做勻速運動,則F的大小為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7.一個物體以初速V0開始沿光滑斜面上滑,在以后的整個運動過程中,物體的速度圖象為(設沿斜面向下為正方向)
8.一個物體向上豎直拋出,如果在上升階段和下降階段所受的空氣阻力數(shù)值相等,那么在圖中哪個圖能正確描述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
9.一個物體在6個共點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F(xiàn)在撤去其中兩個力。這兩個力的大小分別是20牛頓和25牛頓,其余4個力保持不變,則該物體所受合力大小可能是:
A.零;B.2牛頓;
C.40牛頓;D.55牛頓
10.在圖中,A是電磁鐵,B是質(zhì)量為m的鐵片,C是膠木秤盤,A和C(包括支架)的總質(zhì)量為M,整個裝置用輕繩懸于O點。當給電磁鐵通電后,在鐵片被吸引上升的過程中,輕繩的拉力大小為 ( )
A.F=Mg B.MgC.F=(M+m)g D.F>(M+m)g
二.雙選題。每小題4分,部分選對得2分,共20分。
11.下列關于彈力和摩擦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必有彈力作用
B.相互有彈力作用的物體必定相互接觸
C.相互有彈力作用的物體之間必定有摩擦力存在
D.相互有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之間必有彈力作用
12.關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總等于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
D.不管兩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它們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的
13.水平面上有兩個質(zhì)量都為m的物體a和b,它們之間用輕繩連接,它們與水平面之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都為μ。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a和b在水平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如果在運動中繩突然斷了,那么a、b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A.a(chǎn)作勻加速直線運動,b作勻減速直線運動;
B.a(chǎn)作勻加速直線運動,b處于靜止;
C.a(chǎn)作勻速直線運動,b作勻減速直線運動;
D.繩子剛斷時它們的加速度大小都為μg。
14.如圖,質(zhì)量為M的斜面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幾個質(zhì)量都是m的不同物塊,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動。下列關于水平地面對斜面M底部的支持力和靜摩擦力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勻速下滑時,支持力 靜摩擦力為零;
B.勻加速下滑時,支持力 靜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勻減速下滑時,支持力 靜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D.無論怎樣下滑,總是 靜摩擦力為零
15.如圖所示,某一小球以v0=10m/s的速度水平拋出,在落地之前經(jīng)過空中A、B兩點,在A點小球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45°,在B點小球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60°(空氣阻力忽略不計,g取10m/s2).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
A、小球經(jīng)過A、B兩點間的時間t=( -1)s
B、小球經(jīng)過A、B兩點間的時間t= s
C、A、B兩點間的高度差h=10m
D、A、B兩點間的高度差h=15m
三.實驗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6.科技館中有一個展品,如圖,在較暗處有一個不斷均勻滴水的龍頭,在一種特殊的燈光照射下可觀察到一個個下落的水滴,緩緩調(diào)節(jié)水滴下落的時間間隔到適當?shù)那闆r,可看到一種奇特的現(xiàn)象,水滴似乎不在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圖中A、B、C、D四個位置不動一般,要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照明光源應該滿足
A.普通光源即可
B.間歇發(fā)光,間歇時間為1.41s
C.間歇發(fā)光,間歇時間為0.141s
D.間歇發(fā)光,間歇時間為0.20s
17.豎直放置一塊大膠合板,在它右上方A點釘上第1枚釘子。在釘子上掛一個直徑約為20厘米左右的圓環(huán)。如圖那樣,用手把圓環(huán)挪向左邊,并在圓環(huán)內(nèi)側釘上第2枚釘子。如果松開手要使圓環(huán)保持這時的位置不再移動,則第2枚釘子應釘在什么范圍內(nèi)比較合適
A.A-B之間
B.A-D之間
C.B-D之間
D.D-E之間
18.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實驗中,不采用S1:S2:S3:……=1:3:5:……的規(guī)律來判斷小車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原因是
A.用上述公式會要求紙帶很長
B.計算不出小車任意位置的瞬時速度
C.紙帶第一點不一定速度為零
D.此公式不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19.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試驗中,需要兩次通過細繩拉伸橡皮條:一次使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一次是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在這兩次拉伸橡皮條的過程中
A.只要求將橡皮條拉到相同長度
B.要求將橡皮條沿相同的方向拉
C.將彈簧測力計拉到相同的刻度
D.將橡皮條和細繩的結點拉到相同的位置
20.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按實驗要求裝置好器材后,應按一定步驟進行,下述操作步驟安排不盡合理,請選擇出合理的實驗順序。
(A)保持砂桶里的砂子質(zhì)量不變,在小車里加砝碼,測出加速度,重復幾次;
(B)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砂桶里砂子質(zhì)量,測出加速度,重復幾次;
(C)用天平分別測出小車和小桶的質(zhì)量;
(D)平衡摩擦力,使小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
(E)掛上小桶,放進砂子,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放開小車,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
(F)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分別畫出 的圖線。
A. B、D、C、E、A、FB. D、C、E、B、A、F
C. C、E、A、B、F、D D. A、B、C、D、E、F
A B
21.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作出了如圖所示的A、B兩圖象,圖A中三線表示實驗中( )不同。
A.平衡摩擦力的角度不同
B.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不同
C.砂及砂桶的質(zhì)量不同
D.木板的長度不同
22.圖B中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
A.由于長木板的傾角過大
B.長木板的傾角過少
C.小車的質(zhì)量未能滿足M》m
D.使用鈞碼提供拉力,而不是使用砂及砂桶
23.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實驗中要考慮減少小球與木板的摩擦
B.實驗中由于小球的位移不大所以摩擦力的影響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C.實驗中小球受木板的摩擦力無法排除,但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D.實驗中小球受木板的摩擦力所產(chǎn)生的影響很大。所以實驗結果只是近似值
24.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為減小空氣阻力對小球的影響。聽以選擇小球時,應選擇下列的 ( )
A.實心小鐵球
B.空心鐵球
C.實心小木球
D.以上三種球都可以
25.如圖所示,在研究平拋運動時,小球A沿軌道滑下,離開軌道末端(末端水平)時撞開輕質(zhì)接觸式開關S,被電磁鐵吸住的小球B同時自由下落.改變整個裝置的高度做同樣的實驗,發(fā)現(xiàn)位于同一高度的A、B兩球總是同時落地.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A球在離開軌道后( )
A.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B.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C.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D.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26. 以16m/s的速度水平拋出一石子,石子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拋出時速度方向成370,不計空氣阻力,那么石子落地時的速度是多大?石子拋出點與落地點的高度差是多少?(g=10m/s2)
27. “蹦極”是一種近年流行的能使人獲得強烈超重.失重感覺的非常刺激.驚險的娛樂運動項目:人處在離水面上方幾十米的高處(如高樓的樓頂.懸崖邊.大橋上等)用橡皮繩之類的彈性繩(性質(zhì)與彈簧相同)拴住身體,讓人自然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時彈性繩拉緊,到接近水面時剛好速度為零,然后再反彈,一質(zhì)量為49kg的勇敢者頭戴重10牛的頭盔,開始下落時離水面的高度為76米,設計的系統(tǒng)使人落到離水面28米時彈性繩才開始繃緊,接近水面后經(jīng)多次上下振動停在離水面18米處(忽略人的身高,空氣阻力遠小于重力,取g=10m/s2。)則
(1)當他落到離水面50米的位置時,戴著的頭盔對他頭部的作用力如何?為什么?
(2)當他落到離水面15米的位置時(此時頭朝下腳朝上),其頸部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拉住頭盔?
試題答案
單選12345678910
BBBADADBCD
雙選111213 1415
BDCDADACAC
實驗16171819202122232425
CCCDBBAC A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63439.html

相關閱讀:致遠中學2014-2014學年高一物理上冊第一次月考調(diào)研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