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案
第5課新航路的開辟
【知識梳理】新航路的開辟及其歷史背景和意義
原因: 經濟根源:
(必要性) 社會根源:
思想根源:
商業(yè)危機:
條件: 客觀條件:
(可能性)主觀條件:
過程: 時間 人物 航線 支持者
對世界:
影響:
對歐洲:
對亞非拉:
【重難點探究】:
1、準確理解“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的內涵
2、結合第144頁第11題
【鞏固練習】見《贏在高考》
第6課 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知識梳理】西毆列強的殖民擴張:荷蘭、英國等西毆國家野蠻強奪殖民地和建立
海外商品市場
荷蘭:興起的條件:①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②經商和從事手工業(yè)的傳統(tǒng)
③較早的資本主義萌芽 ④新航路開辟后,商業(yè)革命的受益者 ⑤擺脫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贏得獨立。
殖民史實:北美:
非洲:
亞洲:
17世紀成為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英國:殖民過程:①1588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走上殖民擴張道路
②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發(fā)展海外貿易,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
③三次英荷戰(zhàn)爭
A.直接原因:
B.性質:
C.結果:
④英法七年戰(zhàn)爭(1756-1763)
A. 性質: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殖民霸權
B. 結果:
確立霸權的原因:
殖民擴張手段和方式:
影響:
【重難點突破】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
時間:
目的:
手段:
影響:
22. 閱讀下列材料:
近年來,對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的是是非非一直爭論不休,而且延伸到當今的政府領導人。2008年11月《青年博覽》上半月刊有一段話:“是哥倫布,給美洲帶來了今天的繁榮”。當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倫布日”高聲贊美之時,委內瑞拉總統(tǒng)查韋斯卻呼吁取消這個“哥倫布日”。他說,哥倫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侵略與種族滅絕的先鋒。
材料一 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有天堂之樂的手段。”
材料二 基督教自稱是普世教會,凡有人類的地方就該有基督教。在基督教徒眼中,從十字軍到南下西非的擴張是一個自然的過程。15世紀初,亨利王子向西非沿岸南下,教皇任命他為騎士團長,該騎士團撥出大量錢財供他用于在西非傳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擴張的凝結劑,使各種各樣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東方來的達伽馬還是到西方去的哥倫布,都是把宗教目標和現實目標糅合在一起,無法區(qū)分。傳播基督教成了探險家們強大的精神來源之一。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tǒng)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yè)文明轉變的過程!瓫]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墾殖區(qū),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fā)動工業(yè)革命的國家,同時在舊大陸也很難出現像美利堅合眾國那樣的自由資本主義試驗場地。同樣,沒有把世界聯成整體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現推動否定舊傳統(tǒng)的思想解放運動。
――材料二、三均摘自黃邦和等主編《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材料四 據《環(huán)球時報》2005年8月24日報道:
1992年,正值哥倫布發(fā)現美洲大陸500周年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打算將這天定為全球紀念日,沒想到這個提議遭到了許多墨西哥人的反對。墨西哥的印第安人還于當天舉行了游行示威,甚至砸掉了哥倫布塑像的一段手指。不僅如此,許多土著居民堅決反對人們使用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這種說法,他們認為,早在哥倫布之前,他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每到10月12日,就會有印第安人來到塑像前表示抗議,指責哥倫布的到來給美洲帶來的是痛苦和災難。鑒于印第安居民的強烈反應,美洲的許多國家都已經將哥倫布發(fā)現美洲的這一天定為“種族日”,意思是說在這一天,美洲人的血統(tǒng)和種族都發(fā)生了改變。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概括說明新航路開辟的物質動力和精神動力。(4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主要表現有哪些?(3分)
(3)如何正確看待材料四中設立“全球紀念日”和“種族日”這“兩種紀念日”的想法?(5分)
22. (1)物質動力:歐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貴金屬的追求日趨狂熱;精神動力:傳播天主教的熱情。(4分)
(2)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有利于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文明的多樣化發(fā)展;促進世界市場雛形的形成;推動了歐洲商業(yè)的發(fā)展和貿易中心的轉移,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分)
(3)分三個層次給分:(共5分)
第一層次:只簡單地說要辯證地看待這“兩種紀念日”的設想,或說都有道理,而未能進一步闡述理由,1分,在未闡述理由的情況下,只支持其中之一者,不得分。
第二層次:辯證地看待這“兩種紀念日”的設想,稍作進一步闡述,但不夠深刻,得2-3分;其中,只支持其中一種設想,盡管論述深刻,最多得3分。
第三層次:全面、深刻地論述,邏輯性強,得4-5分。參考要點如下:
兩種設想都有道理,對待這兩種觀點我們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其有正面的因素,又要分析其負面東西。為什么有不同的設想?站在不同的立場位置的人們有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認為是哥倫布把近代文明帶到美洲,帶到世界各地,哥倫布是西方繁榮的救星。反之,亞非拉落后地區(qū)認為哥倫布是野蠻、血腥的殖民活動的始作俑者,正因為這一歷史性活動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哥倫布到達美洲以后,對當地土著居民進行殺戮,殖民者的長期殖民活動使美洲人的血統(tǒng)和種族都發(fā)生了改變。
全面看待應用文明史觀,一方面哥倫布這一歷史性活動開創(chuàng)歷史之先河,把西方文明的種子帶到世界各地,各國之間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殖民地區(q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漸發(fā)生變化,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滲透,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另一方面,美洲的發(fā)現促進了新舊大陸之間的溝通和聯系,瓦解了歐洲封建主義,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步伐,世界市場的雛形也開始出現;再者在事實上給美洲造成了前文所說的災難。
第7課 兩次工業(yè)革命
【知識梳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兩次工業(yè)革命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前提:
資本――
勞動力――
原因 條件 技術――
市場――
開始:
概況 重要發(fā)明:
結束:
第一次
工業(yè)革命
生產力:
影響
生產關系:
政治上:
國際關系
經濟上:
前提:
科技――
勞動力――
原因 條件 資金――
市場――
四大表現:
概況
重要發(fā)明:
第二次
工業(yè)革命
生產力:
影響
生產關系:
政治上:
國際關系
經濟上:
【重難點突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原因、主要途徑、過程、影響。
【典型題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江南城鎮(zhèn)附近農戶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城鎮(zhèn)中“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的情境亦載于史籍。明萬歷年間,僅蘇州絲織業(yè)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織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清初在蘇州復置官局,設機800張,織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1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于3400張。“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
――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紀晚期開始,鄉(xiāng)村手工業(yè)特別是毛紡織業(yè)在英格蘭東部、西部和約克郡地區(qū)快速發(fā)展。商人發(fā)放原材料,回收產品,銷往海內外,這種新型的“鄉(xiāng)村制造業(yè)活動”被稱為“原工業(yè)化”。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工廠”,推動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16世紀初,紐貝里的一家毛紡織“工廠”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位婦女和兒童。海外市場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類“工廠”的發(fā)展,英國成為歐洲最重要的毛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1700年毛紡織品占國內出口商品的70%。棉紡織業(yè)作為新興行業(yè)隨之興起,其他行業(yè)也迅速擴張。機械化逐漸成為新的生產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
――摘編自[英]E.E.里奇等主編《劍橋歐洲經濟史》等
材料三 包含著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的雇傭勞動是很古老的;它個別地和分散地同奴隸制度并存了幾百年。但是只有在歷史前提已經具備時,這一萌芽才能發(fā)展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論》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8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世紀中期以前英國工業(yè)發(fā)展的階段及階段性特征。(16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對恩格斯所說“歷史前提”的認識。(13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70662.html
相關閱讀:專題六 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ji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