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 12月 第Ⅰ卷(選擇題 共4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題4分,共40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答案正確)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運動員下落過程中感覺水面在勻速上升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的速度. 下列描述A.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一定為負B.只要物體的速度大小或方向發(fā)生變化,物體就有加速度C.若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是2m/s2,則2s內(nèi)速度變化△V=4m/s。D.以10m/s運動動的汽車,剎車時的加速度是5m/s2,則2s汽車就可以停下來4. 一架飛機在地面從靜止加速到剛離開地面的過程中,在30秒內(nèi)速度由0增加到324km/h,若認為飛機加速過程是勻加速的,則:( )A.飛機的加速度是10.8m/s2 B.飛機的平均速度為162m/sC.飛機的跑道長至少是1300m D.飛機在15s時的瞬時速度是45m/s5. 如圖所示,是某質(zhì)點的v-t圖象,它是一條直線,則( ) A.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與第2s內(nèi)速度方向相同B.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與第2s內(nèi)通過的位移相同C.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與第2s內(nèi)加速度相同D.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與第2s內(nèi)加速度方向相反6.站在科教樓的樓頂釋放一粒小石子,經(jīng)過0.2s后再釋放另一粒小石子,則在它們落地之前,兩粒石子間的距離將( )一根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用大小為F1的力壓彈簧的另一端,平衡時長度為1;改用大小為F2的力拉彈簧,平衡時長度為l2。彈簧的拉伸或壓縮均在彈性限度內(nèi),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A. B. C. D.的木塊在質(zhì)量為的長木板上滑動,滑動過程中長木板始終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長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素為,木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素為,則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A.mg B. mg C. (m+M) g D. mg+Mg10.如圖所示,將質(zhì)量為m的滑塊放在傾角為的固定斜面上;瑝K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若滑塊與斜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為g,則( )A.將滑塊由靜止釋放,如果滑塊將下滑,則>tanB.給滑塊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滑塊將減速下滑,則<tan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塊向上勻速滑動,如果拉力大小應是2mgsin,則=tan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塊向下勻速滑動,如果拉力大小應是mgsin,則=tan第II卷(非選擇題 共60分)二、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分14分)11.(8分)某同學在“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電壓為50Hz,完成下面問題。(1).根據(jù)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我們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時間間隔 B.加速度 C.瞬時速度 D.平均速度(2).下圖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①. 打下點4時的瞬時速度v4= 。恚。②. 加速度a= m/s2 (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12.(6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1)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A.兩細繩必須等長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A點由靜止出發(fā)沿直線AB運動,先作加速度大小為a1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緊接著作加速度大小為a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抵達B點時恰好靜止。如果AB的總長度是S,試求(1)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2) 質(zhì)點走完AB所用的時間t.14.(12分)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甲、乙,當甲由某高度由靜止釋放的同時,小球乙由地面以20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相遇時甲、乙兩球通過的位移大小正好相等。不記空氣的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1)甲、乙兩小球從開始到相遇的時間;(2)甲球釋放點到地面的高度。(3)通過計算說明甲乙誰先落地;15.(12分)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300的斜面上.(1)請畫出物體所受外力的示意圖;(2)計算靜止在斜面上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唬3)若再把該物體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450的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放在300斜面上時一樣大,計算物體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6.(14分)一輛值勤的警車停在公路邊,當警員發(fā)現(xiàn)從他旁邊以10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貨車嚴重超載時,決定前去追趕,經(jīng)過5.5s后警車發(fā)動起來,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但警車的行駛速度必須控制在90km/h 以內(nèi).問:(1)警車在追趕貨車的過程中,兩車間的最大距離是多少?(2)渦陽四中高一(上)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物理參考答案 三、計算題16.(l)警車在追趕貨車的過程中,當兩車速度相等時.它們的距離最大,設警車發(fā)動后經(jīng)過t1時間兩車的速度相等.則s貨=(5.5+4)×10m = 95m s警 所以兩車間的最大距離△s=s貨-s警=75m(2) v0=90km/h=25m/s,當警車剛達到最大速度時,運動時間s貨’=(5.5+10)×10m=155m s警’= 因為s貨’>s警’,故此時警車尚未趕上貨車 (3)警車剛達到最大速度時兩車距離△s’=s貨’-s警’=30m ,警車達到最大速度后做勻速運動,設再經(jīng)過△t時間追趕上貨車.則: 所以警車發(fā)動后要經(jīng)過才能追上貨車 安徽省渦陽四中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944986.html
相關閱讀:高一物理寒假作業(yè)(有答案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