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識整理復習提綱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01.怎樣求摩擦力的大?

  怎樣確定摩擦力的方向?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損失的機槭能怎么求?

  是否等于摩擦力的功?

  02.矢量分解、合成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什么?

  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兩個力夾角有什么關系?

  兩個力的最大合力和最小合力多大?

  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大小,另一個力的方向,如何求第三個力的最小值?

  04.怎樣分析物體受力?怎樣確定一個力的大?

  05.力有哪些效應?與物體運動的變化各有什么關系?

  06.三力平衡問題的常用解題方法有哪些?應用圖解法解決三力平衡問題時應注意什么?

  07.物體的運動性質(zhì)由什么決定?由物體做直線運動你能想到的物體受力情況有哪些?

  08.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有什么運動規(guī)律?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有什么特殊規(guī)律?

  09. 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動力學方程怎樣寫?

  物體做圓運動時的動力學方程怎樣寫?

  10.物體從接觸到分離,分離時什么樣的情況?(受力、速度、加速度)

  11.超重與失重的本質(zhì)是什么?

  12.解決力學問題有哪三條思路?各適用于什么場合?怎樣選用?

  13.怎樣理解向心力公式?如何分析向心力?如何分析圓周運動中的速度最大點?圓周運動中的臨界位置如何確定?

  “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圓運動”一類問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有關人造衛(wèi)星你知道些什么?

  14.什么叫類平拋運動?有什么特點?

  帶電粒子穿過偏轉(zhuǎn)電場的運動有什么規(guī)律?

  若帶電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垂直進入電場中,其偏轉(zhuǎn)距離與偏轉(zhuǎn)角如何確定?

  若帶電粒子先從靜止開始被電場加速,然后進入偏轉(zhuǎn)電場中,則其偏轉(zhuǎn)距離與偏轉(zhuǎn)角又如何確定?

  15.你能用圓運動知識把運動學、能量和電場、磁場聯(lián)系起來嗎?

  16.求功有幾條途徑?不同力的功各與什么能量變化相對應?

  重力功?電場力功?合力的功?安培力的功?摩擦力的功?

  重力和彈簧彈力以外的其它力對物體做功會使物體的什么能發(fā)生變化?

  17.機車有什么特別的運行方式?行駛過程中的牽引力功、功率、能量、

  力、速度、加速度之間的關系怎樣?

  18.物體運動速度達到最大速度意味著什么?

  19.你能分析皮帶輪上物體的運動情況和能量轉(zhuǎn)化嗎?

  20.當僅有電場力和重力存在時的能量關系是怎樣的?

  21.怎樣判斷直流電路中各元件間的關系?(改畫電路圖)

  22.“用電器正常工作”的含義是什么?

  23.閉合回路中電源輸出功率什么條件下最大?

  24.電、磁場中粒子和微粒的運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25.洛侖茲力在現(xiàn)代科技中的應用有哪些?它們有哪些共同之處?

  26.怎樣求非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

  27.理想變壓器的原、副線圈,有哪些量是共同的?哪些量由輸入端決定?哪些量由輸出端決定?

  28.導體桿在磁場中平動時,產(chǎn)生的電動勢怎樣計算?轉(zhuǎn)動時,產(chǎn)生的電動勢怎樣計算?線圈在磁場中平動時,產(chǎn)生的電動勢怎樣計算?轉(zhuǎn)動時,產(chǎn)生的電動勢怎樣計算?

  29.導體桿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桿兩端的電壓什么時候等于導體桿產(chǎn)生的電動勢?什么情況下等于路端電壓?什么情況下等于內(nèi)電壓?

  30.你怎樣理解愣次定律中“阻礙變化”這句話?

  31.有關正弦交流電的計算中,什么情況下用最大值?什么情況下用有效值?什么情況下用瞬時值?什么情況下用平均值?電動勢的平均值如何計算?

  32.解決遠距離輸電的問題的思維模式是什么樣的?

  33.測量工具和儀器的讀數(shù)規(guī)則是怎樣的?各讀到哪一位?

  34.怎樣減少測量的偶然誤差和系統(tǒng)誤差?“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有什么用?

  35.怎樣根據(jù)給出的紙帶測量并求出位移、時間、速度、加速度?

  36.選擇限流和分壓電路的標準是什么?

  37.選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標準是什么

  38.選用變阻器的標準是什么?

  39.確定電流表內(nèi)、外接的標準是什么?

  40.歐姆表選檔的標準是什么?

  41.怎樣確定測量某個物理量時需要測量哪些量,以及需要測量幾組數(shù)據(jù)?

  42.由描出的點畫直線時應注意些什么?怎樣計算斜率?

  說明:以上所列問題不盡全面,同學們還應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不要遺漏。

  作者:張懷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82890.html

相關閱讀:輕松應對 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