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段∶“恭、寬、信、敏、惠。”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名著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① 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② 子張問仁于 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張問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
)下列對上面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魯哀公要蓋新的“祭壇”,問宰我要選什么木頭好,宰我告訴他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做法,任哀公自己選擇。
B
.孔子不滿意宰我關于“使民戰(zhàn)栗”的解釋,因為它不符合德政愛民的思想。
C
.魯哀公問社,并不是不知社主為何物而發(fā)問,而是借用問暗示他的深刻政治用意。
D
.孔子認為,“仁”是人的本心,在處理人際關系上,還衍生為許多道德條目,如恭、寬、信、敏、惠。
(2
)孔子還有一句話說:“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結合上面選文說說它們共同體現(xiàn)了孔子的一個什么思想?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3
分)
參考答案:
9.
(1
)A
(宰我建議用栗木,他向魯哀公諫言以恐嚇、威脅的方式對待與他作對的宦官與百姓)
(2
)寬容思想。“寬則得眾”,寬容就能得到群眾擁護,這是“仁”的五個方面之一。“居上不寬”,做領導的不寬容,國家就無法得到治理,這是領導人的致使傷,孔子否定了這種人。寬容的肚量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起碼要求,越是今天民主的時代,這一點就越發(fā)突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4635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