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材料概括分析題:劉擎《中國有多特殊》(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材料概括分析題( 15 分) 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進口的和國產的中國特殊論日趨強勁。馬丁雅克的暢銷書《當中國統(tǒng)治世界》大約最引人注目。但這類東方主義式的中國特殊論,就認 材料概括分析題(15
分)
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進口的”和“國產的”中國特殊論日趨強勁。馬丁·雅克的暢銷書《當中國統(tǒng)治世界》大約最引人注目。但這類東方主義式的“中國特殊論”,就認知水準而言都乏善可陳,不是依據細致的考察與深刻的辨識,更多來自一知半解的“觀察”與牽強附會的臆想,也就難以真正地澄清中國獨特的傳統(tǒng)文明究竟在何種意義和程度上、以何種方式對中國當下的崛起產生了影響。國人自產的中國特殊論也源遠流長,自晚清以來從未平息,并由此衍生一個“不合適論”:由于中國如此特殊,非中國原產的理念、價值、制度或實踐,大多不適合中國國情。但而今,從西醫(yī)到麥當勞,從男女同校到自由戀愛,不僅都進入了中國,而且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以“事后之明”回望,那些振振有詞的“不合適論”多是不足為信的武斷辯解。
當然不是說認識中國的特殊性是一個無意義的命題。關鍵在于許多流行版本的特殊論,往往基于某種虛假的本質主義文明論,杜撰出某種固定不變的、同質透明的“中華性”。實際上,中國古代與近現代的文化因素,以及多種外來的價值與理念,都“共時性地”構成了我們生活實踐的地平線,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文化內在的構成性部分。
認識中國的特殊性,解釋中國崛起的原因與后果,應當著眼于歷史傳統(tǒng)制約下的當代實踐。而歷史的制約與影響從來是復雜和開放的,特別是由于中國傳統(tǒng)具有內部的多重性,經典文本的義理、現實政治中的原則和民間日常生活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也由于中國在近代以來經歷了多次巨大的變遷。因此,每當遇到“特殊論”的時候,我們也許要拋開那些陳詞濫調,認真地一問:“當我們在談論‘國情’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什么?
(選自劉擎《中國有多特殊》,有刪改)
26.
請簡要概括文中“進口的”和“國產的”中國特殊論的共同點。(
5
分)
27.
文中畫線句中

的“事后之明”指什么?與之相對應可稱

“事前之論”的在文中是指什么?請聯系語段簡要說明。(
4
分)
28
.作者對認識中國特殊性的看法是什么?(
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26
.多是臆想杜撰,乏善可陳不足為信,(
3
分)都不能解釋中國崛起。(
2
分)
27
.事實證明有許多外來事物發(fā)展很好,“不合適論”不足為信。(
2
分)

“不合適論”,認為由于中國如此特殊,非中國原產的理念、價值、制度或實踐,大多不適合中國國情。(
2
分)
28
.認識中國特殊性有必要;但要拋開陳詞濫調(或不能靠臆想杜撰);應當著眼于歷史傳統(tǒng)制約下的當代實踐。(一點
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71163.html

相關閱讀:《鄉(xiāng)情也是地方軟實力》閱讀答案
《別讓道德退到法律底線》閱讀答案
閱讀《“似是而非”與“似非而是”》
《屋檐三境 夢天嵐》閱讀答案
《民族習性與民族精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