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題。
①“
民胞物與”
是宋明理學奠基者之一的張載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張,在我國哲學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雖然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歷史局限性,但辯證分析,其合理內(nèi)涵在當今時代也有積極意義。
②“
民胞物與”
的核心思想是愛人愛物。張載在《西銘》中寫到:“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他認為,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應該愛一切人、愛一切物。這就叫做“
民胞物與”
。
③“
民胞物與”
思想對后世思想家影響甚大。例如,清代名臣曾國藩就將其視為“
完人”
的兩個重要條件之一,他說:“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分析,這個思想其實是一種階級調(diào)和論,因為它并不要求取消封建等級制度,并不主張階級平等,而是建立在封建宗法關系的基礎上,不過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從上而下的憐憫而已。雖如此,對這個思想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應辯證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有助于我們今天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④
和諧社會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人怎樣才能和諧相處呢?我們可以從“
民胞物與”
的思想中獲得啟示:把別人當同胞兄弟,愛人如愛己。當前,經(jīng)濟社會深刻轉(zhuǎn)型,人們的價值觀念日益多元,思想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容易出現(xiàn)不和諧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應大力弘揚人道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反對極端個人主義,“
尊高”
、“
慈孤弱”
,倡導和踐行換位思維,幫人之需,濟人之危,扶人之困。只要我們以一種“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的情懷與人交往,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些矛盾和摩擦,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和諧,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⑤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價值取向。在這方面,“
民胞物與”
思想中的“
物與”
即把自然萬物當作同伴的觀點具有積極意義。當前,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資源短缺、能源危機等嚴重制約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這些突出的生態(tài)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些人一味將自然界視為索取和征服的對象,不尊重自然、不注意環(huán)境保護。其實,自然是具有獨立性的。正如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所說的:“
作為社會勞動的相關者,客體化的自然界保留著兩種特征,即面對支配它的主體,它自身的獨立性和外在性。”
這種特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必須拋棄狹隘的“
人類中心主義”
,“
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
,而應把自然當同伴、當作共同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與天地為友、與萬物相隨,順應自然規(guī)律,愛護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不過度墾荒、不亂砍濫伐,注意資源節(jié)約、保持生態(tài)平衡。只有認真踐行和始終堅守這種理念,才能保持天藍、地綠、水碧,建設美麗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
(摘自《人民日報》
10
月11
日07
版,李林寶)
1
.下列對“
民胞物與”
思想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
分)
A
.“
民胞物與”
是宋明理學家張載提出的思想主張,它在我國哲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核心思想是愛人愛物。
B
.在曾國藩的思想中,“
有民胞物與之量”
是成為“
天地之完人”
的重要條件之一,但它并不是主張階級平等。
C
.思想頻繁的交融交鋒必然導致社會不和諧,只要把別人當同胞,愛人如愛己,人與人之間就會少些矛盾摩擦。
D
.把自然萬物當作同伴,有助于我們反思當前制約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平衡、資源短缺等問題。
2
.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
分)
A
.①
段首先明確“
民胞物與”
思想在我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角度對其作了總體評價。
B
.②
段闡述了“
民胞物與”
的內(nèi)涵;③
段緊承②
段,舉例論述了“
民胞物與”
思想對后世思想家的影響。
C
.④
段由和諧社會的核心要求談起,分析了產(chǎn)生不和諧因素的原因,闡述了“
民胞”
對當今社會的啟示。
D
.⑤
段從“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著手,指出“
物與”
這一觀點的積極作用,對比剖析了我國與德國的現(xiàn)狀。
3
.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
分)
A
.張載在《西銘》中提到,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君子立志時,應該愛一切人、愛一切物。
B
.因為當今社會正處于轉(zhuǎn)型的關鍵期,所以應大力弘揚人道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反對個人主義,倡導踐行換位思維。
C
.我國目前出現(xiàn)諸多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根本原因是人們將自然界視為索取和征服的對象,意識不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D
.哈貝馬斯認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和外在性,具有客體化特性,是社會勞動的相關者;這一觀點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C
(絕對化,原文是“
容易出現(xiàn)不和諧因素”
,選項是“
必然導致不和諧”
)
2
.D
(無中生有,文中并沒有對比剖析中德的現(xiàn)狀)
3
.D
(A
張冠李戴,“
君子立志”
不是《西銘》中的;B
強加因果,原文“
當前,經(jīng)濟社會深刻轉(zhuǎn)型”
是背景,不是原因;且偷換概念,文中是“
反對極端個人主義”
;C
.曲解原意,原文是“
很大程度上”
,選項是“
根本原因”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98353.html
相關閱讀:“有人說到“經(jīng)”,便有意無意地把它等同于“經(jīng)典”,”閱讀答案
《知其白而守其黑:國畫之美生根于中國文化》閱讀答案
閱讀《事實與解釋》
《展示中國文化》閱讀答案
“山寨文化”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