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9
分)
近來,“
官場小說”
發(fā)展迅猛,影響也日漸擴大,從嚴格的意義上說,所謂“
官場小說”
并非是“
文學題材”
的一種“
命名”
,而主要是“
文學銷售”
方面的一個“
分類”
,現在被稱為“
官場文學”
的作品,大致是由“
反腐”
題材作品脫胎而來,以所謂“
官場”
為舞臺、官員為主角,描寫當下干部體制的矛盾與領導層面的生存狀態(tài),既以編織生活化故事為主,又帶有相當的紀實性成分,就反映生活、認知現實而言,這類作品也確有一定的作用與意義。
但從實際情況看,現在“
官場小說”
之所以受歡迎,乃至暢銷不衰,卻是切合了一種更實用或更功利的需要。因為幾千來“
官本位”
意識的深刻影響,也因為公務員成為求職中的熱門,一些人把“
官場小說”
當成了求職的“
指南”
與工作的“
寶典”
。有的網站的讀書頻道就投其所好,將部分“
官場小說”
包裝成“
官場中人必讀的十二本書”
,其中有“
入仕必讀書”
,有“
晉升必讀書”
,有“
守位必讀書”
,有“
潔身必讀書”
等,這種對位分類與對應推薦,意在提供更好的“
服務”
,但這與文學無關。
公務員隊伍的體制化,既已成為社會政治生活的重要構成,當然就是直面現實的文學創(chuàng)作應予表現的內容。甚至可以說,這樣一種含帶了相當的獨有特色的性情與國情,正為現實主義寫作提供了豐沛的素材與鮮活的內容。但目下的所謂“
官場小說”
領域,卻是泥沙俱下,十分蕪雜,一些比較流行的“
官場小說”
,大多沒有走出摹寫現實的窠臼,只滿足于編造淺顯的故事,制造熱鬧的情節(jié),沒有寫出事象背后的生活肌理,尤其是不同人物的鮮明性情。至于反思意識、批判精神等,更是微乎其微,難覓其蹤。便這樣的作品放在文學的層面上加以考量,當屬可寫可不寫、可看可不看;正因為不太值得評論和不大經得起評論,有關“
官場小說”
的評論,明顯地缺失和缺席,與其銷售和閱讀的熱門構成了較大反差。
但最近有兩部這一類的新作,倒是富有新意,委實值得關注,它們是王曉方的《公務員筆記》,王躍文的《蒼黃》。這兩部作品描寫了貪官與“
清官”
,涉及了腐敗與“
反腐”
,但其主旨并不在這里,而是獨辟蹊徑地把鏡頭對準身處夾縫中的中層干部或底層公務員,寫他們步入“
官場”
的種種不易與身居“
官場”
的種種尷尬。由人在“
廟堂”
的種種無奈,作品寫出了人與環(huán)境、人與體制的深層矛盾;由基層干部的個人命運與內心焦慮,作品又在揭示令人深思的社會問題時叩問了人情、人性,這樣的作品,從所謂“
官場”
入手,超越了“
官場”
本身,具有更為深廣的社會意義與相當的文學意義。
概而言之,“
官場小說”
作為一種寫作傾向,目前還多是一種與社會熱點相對應的“
文化”
,它雖然擁有相當多的讀者受眾,但只有充足的“
文化氣場”
,缺乏應有的“
文學氣韻”
,作為直面現實的文學寫作,要達到現實主義藝術的已有深度與高度,當下所謂的“
官場小說”
還有較大的進步距離與很大的提升空間,如何做到既“
現實”
又“
藝術”
,既好看又耐看,這是擺在寫作者、出版者與閱讀者面前的一個共同性課題。
8
.下列關于“
官場小說”
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
.“
官場小說”
近來迅猛發(fā)展,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它并不只是“
文學題材”
的一種“
命名”
,還主要是“
文學銷售”
方面的一個“
分類”
。
B
.“
官場小說”
大致由“
反腐”
題材作品脫胎而來,描寫官員的官場生活,虛構的 故事中又帶有相當的紀實性成分。
C
.“
官場小說”
展現的是當下干部體制的矛盾與領導層面的生存狀態(tài),且切合了實用或功利的需要,因此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與意義。
D
.“
官場小說”
迎合了人們“
官本位”
的心理,成為了某些公務員求職的“
指南”
與工作的“
寶典”
,很受歡迎,乃至暢銷不衰。
9
.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部分“
官場小說”
受歡迎,與其被網站對位分類與對應推薦有關,并非憑借真正意義上的文學造詣取勝。
B
.公務員隊伍的體制化,反映了獨特的性情與國情,為現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沛的素材和鮮活的內容。
C
.大多數比較流行的“
官場小說”
只重視故事情節(jié)而未表現出事象背后的人情、人性,現實性有余,藝術性不足,對其進行文學評論的意義價值不大。
D
.“
官場小說”
要達到現實主義藝術的已有深度與高度,不僅要有“
文學氣韻”
,更要具備充足的“
文化氣場”
。
10
.結合文章的基本觀點,簡析作者推崇《公務員筆記》和《蒼黃》的原因。(3
分)
參考答案:
8
.B
.A“
并不只是”
和“
還主要是”
不對,原文是“
并非是”
和“
而主要是”
(第1
段末);C“
積極的”
應是“
有一定的”
,原文是“
就反映生活、認知現實而言,這類作品也確有一定的作用與意義”
(第1
段末);D
原文的意思是“
一些人”
為了謀求熱門的“
公務員”
一職,將官場小說奉為“
指南”
與“
寶典”
(第2
段)。
9
.D
.根據原文末段,應是有了“
文化氣場”
,但更要具備“
文學氣韻”
,才能達到現實主義藝術的深度與高度。
10
.作者認為“
官場小說”
既要摹寫現實,又要朝藝術性方面努力。兩部作品既寫出了人與環(huán)境、人與體制的深層矛盾;在揭示社會問題時又叩問了人情、人性,具有深廣的社會意義與相當的文學意義。它們既有現實性,又有藝術性,所以受作者推崇。(基本觀點在末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28756.html
相關閱讀:《重新認識宋代歷史》閱讀答案
《文學的還原與異變》閱讀答案
周國平《韓國民族文化》閱讀答案
《書法:立象以盡意》閱讀答案
《從“筑夢”計劃中看教育機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