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嚴復及其教育救國論》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嚴復及其教育救國論 1894 7 月 25 日 ,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甲午戰(zhàn)敗猶如一記悶棍,把中國打懵了,徹底打掉了中國人的希望、自信,更打掉了中國人通過洋務運動 自強 求富 的幻想 嚴復及其教育救國論
1894
7
月25

,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甲午戰(zhàn)敗猶如一記悶棍,把中國打懵了,徹底打掉了中國人的希望、自信,更打掉了中國人通過洋務運動“
自強”“
求富”
的幻想。在譚嗣同悲愴地吟著“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時,有一位福建侯官人也在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的后院“
中夜起而大哭”
。
甲午戰(zhàn)爭改變了嚴復的人生軌跡,如果不是這場戰(zhàn)爭,“
海歸”
嚴復也許會在待了15
的北洋水師學堂繼續(xù)待下去,會將他落第了四次的科舉考試進行到底。但沒有那么多也許,對于頹敗腐朽的滿清王朝來說,甲午戰(zhàn)爭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因此有著天縱之才、又飽讀西方學說的嚴復走上歷史前臺也是一個必然。他注定不是一生沉浮宦海的官僚,而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嚴復走向啟蒙思想家的圣殿,從1895
在天津《直報》上發(fā)表一系列論文開始,《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四篇論文是他吹響維新變法思潮的第一波號角。嚴復分析當時的局勢,認為中國面臨著自古以來未有之變局,亡國亡種之危近在旦夕,要救亡圖存,只能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維新變法是當時整個時代的大主題,時局就擺在眼前,再糊涂保守的人也不能不改弦易轍,故而滿清皇室為了自身的利益也采取支持態(tài)度。嚴復對此一大主題的闡述,最為關鍵的兩點:一是用達爾文進化論和赫胥黎庸俗進化論來分析中國面臨的危機,這些新穎深刻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的觀念更是無異于天外驚雷,產(chǎn)生特別發(fā)聾振聵的效果;二者,嚴復鼓吹維新變法之具體內(nèi)容最為有特色,他認為要救亡先得啟蒙,因為中國之最為可悲的不是缺少救亡之法,這些“
法”
中國文化本身中有,西方文化中更是有很多可以學習,最為可悲的是“
民智之已下,民德之已衰,與民氣之已困耳”


民”
是組成社會、形成國家最為基礎的個體,這些個體的強弱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國家的強弱優(yōu)劣,如果不先從國民素質(zhì)上下手,再好的政治制度、科學技術也無法讓中國強大起來,因為根本無法貫徹落實下去,西方再好的東西到中國也會有“
淮橘為枳之嘆”
。他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認為西方之所以富強是能講民主、自由,中國積貧積弱是千的專制毒害所致,因此要以“
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進行革新,然而“
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聽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亂。顧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誠優(yōu)者也。”
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救國論,希望塑造優(yōu)秀的國民,形成新的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秩序,掃除中國人偽飾、自私、懈惰的德性。通過啟蒙國民以達到救亡的目的,在當時的維新思潮中的確是非常獨特的一道亮色,也貫穿嚴復思想始終。
教育救國歸根結底還是要用西方的文化制度、科學技術來教育啟蒙人民,而要真正認識和了解西方,就必須精通外語和翻譯。嚴復不僅著文鼓吹學習西語的重要性,一生中還屢次籌辦編譯培訓所,就職于編譯局。而究其大半生精力翻譯的《天演論》《原富》《法意》《穆勒名學》諸書更是把西方一整套先進文化都介紹到中國來,作為啟蒙的資糧,對中國幾代人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嚴復不僅是坐而論道的思想家,也是起而能行的教育實踐家。1906
4
月,嚴復就任安徽高等學堂監(jiān)督(
校長)
之職。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對學校進行改革,首先制定規(guī)章,明確辦學方向和教學內(nèi)容。他把學生分為兩部分,師范生和預備生,前者主要為培養(yǎng)中小學師資;后者寄希望于以后能繼續(xù)深造,成為專門人才。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專業(yè)。關于教學內(nèi)容,自然以西學為主,特別重視西語、數(shù)物化質(zhì)等自然科學的學習。嚴復在皖期間,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安徽高等教育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
摘編自吳新苗《一個偉大啟蒙思想家的剪影》)
(1)
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5
分)
A
.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使中國認識到了嚴重的后果,無論是統(tǒng)治階級還是有思想的知識分子,都為了富國強民而對維新變法采取支持的態(tài)度。
B
.嚴復的教育救國論力主通過啟蒙國民達到救亡的目的,他翻譯的介紹西方先進文化的著作,對中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C
.嚴復引用達爾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的觀點是想告訴民眾要順應天道、適應自然。
D
.嚴復認為要更好地向西方學習,就必須精通外語并了解西方的科學技術,因此在其執(zhí)掌安徽高等學堂時,教學內(nèi)容自然以西語、數(shù)物化質(zhì)為主。
E
.傳記通過對嚴復教育救國論及辦學實踐的論述,表現(xiàn)了嚴復作為啟蒙思想家的獨特深刻,也反映了近代中國的歷史現(xiàn)狀。
(2)
請簡要概括嚴復教育救國論的思想內(nèi)涵,并加以闡述。(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嚴復沒有成為“
沉浮宦海的官僚”
,而成為“
著名的思想家”
,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讀了這篇傳記,嚴復的人生經(jīng)歷及其思想對你有怎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1
)(5
分)【BE
】B3
分,E2
分,D1
分。A
滿清皇室是為了自身利益才對維新變法采取支持態(tài)度;C
是想告訴民眾只有強民強國才能不受欺侮,立身于世界;D
關于教學內(nèi)容,自然以西學為主,特別重視西語、數(shù)物化質(zhì)等自然科學的學習。
(2
)(6
分)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鼓民力就是培養(yǎng)國民健全的體格、充沛的精力及其昂揚向上的精神;開民智就是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新民德就是把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同愛國主義結合起來,讓人民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形成新的生產(chǎn)自救規(guī)范和社會秩序。(每一條2
分,必須有概括與分析,若無概括只有陳述至多給5
分)
(3
)(4
分)甲午戰(zhàn)敗,中國積貧積弱,危在旦夕,要救亡圖存,只能維新變法,這是朝代的大主題;嚴復有天縱之才,又飽讀西方學說,于是向西方尋找真理,啟蒙國民,救亡圖存。(每一條2
分)
(4
)(6
分)觀點一:嚴復為國為民的獻身精神值得學習。(1
)面對控中國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嚴復沒有只考慮自身的官位與發(fā)展,而是關注國家的命運,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結合在一起,致力于探索救亡之路。(2
)嚴復為啟蒙國民,嘔心瀝血,窮盡在半生精力翻譯了許多介紹西方先進文化的著作。觀點二:嚴復教育救國論的思想新穎、先進而深刻,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觀點三:嚴復不僅坐而論道,也起而能行。觀點四:嚴復所提出的教育救國論思想也有不當之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35908.html

相關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追隨我心》附答案
《真實的沃倫?巴菲特》閱讀答案
《羅本島歲月》閱讀答案
《惠特曼訪問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法蘭西思想之王》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