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分)
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完成后面題目。(6
分)
①
子曰:“
放①
于利而行,多怨。”(
《論語·
里仁》)
②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
不踐跡②
,亦不入于室。”(
《論語·
先進》)
③
孟子曰:“
雞鳴而起,孳孳③
為善者,舜之徒也;雞嗚而起,孳孳為利者,?④
之徒也。欲知舜與?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⑤
也。”(
《孟子·
盡心上》)
[
注]①
放:依據(jù)。②
踐跡:踩著別人的腳印走。③
孳孳:即“
孜孜”
。④
?:亦作“
跖”
,春秋時的大盜。⑤
間:不同。
(1)
孔子和孟子都批評了什么樣的人?
請簡要說明。(2
分)
(2)
如何才能成為“
善”
人,孔子與孟子有何不同的見解?
請簡要分析。(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1
)都批評了過分關(guān)注“
利”
的人。(意思對即可。)(2
)孔子認為多向別人學習,才能使自己的學問道德登堂入室,成為“
善”
人;孟子認為自身要積極主動行善,并注意克服求“
利”
思想的影響,才能成為舜一樣的“
善”
人。(一點2
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①
孔子說:“
依據(jù)個人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的怨恨。”②
子張問怎樣才是善人?鬃拥溃“
善人不踩著別人的腳印走,學問道德也難以到家。”③
孟子說:“
雞叫便起來,努力行善的人,是舜一類人物;雞叫便起來,努力求利的人,是?一類人物。要曉得舜和?的分別,沒有別的,利和善的不同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43780.html
相關(guān)閱讀:清代蔣坦《秋燈瑣憶》閱讀答案
《蘇軾文集?太息送秦少章》閱讀答案
《老饕》閱讀答案
《荀子?修身》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紱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