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政治學習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必須重視科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對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下面根據(jù)我的教學實踐,和同學們談談如何系統(tǒng)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高中政治的學習方法
學習就是一邊是學,一邊是習。“學”主要是指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習”主要是自我檢測和運用(練習,考試,和聯(lián)系實際分析說明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識的理解、記憶。后者重在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培養(yǎng)。前者是基礎,后者是目的。
1.自覺預習:預習是無師自通的橋梁,是思維習慣形成的助推器。從近期效應看可以增加上課的目的性,提高時效性;從遠期效應看可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形成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能力。
(1)精讀課本,在書上,做出眉批。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哪些是語言敘述屬文法方面的內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還要規(guī)定一些常用符號如△,☆,━等,可以加上框、線、點、圈、標號、點評、注釋符號,留下預習的“痕跡”。
(2)勤思善想,發(fā)現(xiàn)問題.:預習的關鍵要善于“想”,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在預習中,不僅要關注知識,還要關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2.專心上課,積極思考:即專心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fā)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
(1)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聽課要緊跟老師的講課思路,把握老師如何分析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老師提出問題,要主動思考,尋找答案。還可利用教材的"議一議"、"想一想"、"試一試"、"憶一憶"、"說一說"、"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資料"、"語錄"等欄目促進思考,幫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
(2)做好課堂筆記。做課堂筆記是課堂聽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筆記可以為同學們提供寶貴的學習和復習資料,對我們的學幫助很大。筆記內容不能僅限于老師的板書提綱。它還應包括:
3.及時復習,復習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憶:回憶學習了哪些知識,重點是什么,教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知識的,象過電影一樣?梢砸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相互啟發(fā),補充回憶,可以按筆記回憶,也可以按教材綱目回憶。
(2)讀:讀書、筆記,同回憶對照,這樣就不僅加深了記憶而且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
(3)思:把新知識歸納形成一個小系統(tǒng),讓知識各就各位。然后納入到所學知識的大系統(tǒng)中,形成一個知識網(wǎng)絡或知識坐標。
高中政治的解題方法
一 選擇題解題方法
高中政治選擇題解題方法可以概括為“三審四排法”
“三審”就是先審題干再審題肢三審干肢關系
“四排”就是排“錯”、 排“異”、 ?3?排“倒” ?4?排“亂”
A排“錯”即排除題肢中觀點錯誤的選項。常見的錯項有:①概念外延擴大或縮小;②關系顛倒;③關鍵字詞改變;④一般當作個別;⑤必要條件當作充分條件;⑥因果顛倒,前后不一致,前提對結論錯等等。
B排“異”即排除題肢中觀點與題干無關的選項。
C排“倒”即排除與題干規(guī)定的要求相反,完全顛倒的選項。主要有因果顛倒、內容形式顛倒、本質現(xiàn)象顛倒等。
D排“亂”即排除題肢中制造混亂的干擾項。制造混亂的形式主要有:共性與個性、次要與主要、局部與整體、片面與全面、間接與直接等關系。
二 非選擇題解題方法
1.審題方法
一審要求。題目的要求是題目規(guī)定的答題范圍,明確要求才不至于經(jīng)濟、政治、哲學不分,原理混淆。
二審設問。審設問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圍、程度、本質等等,根據(jù)設問組織答案。
三審設問間的關系。圖表分析題一般有2—3個問題,幾個問題中一種是并列關系,各小題圍繞中心相對獨立。一種是遞進關系,層層深入。
2解題技巧
(一)“怎樣型”“怎樣型”,一般包括“怎樣體現(xiàn)”、“怎樣認識” “怎樣做”。
(1)“怎樣體現(xiàn)”。一般來說,它的設問是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所學政治學科的知識點。這種設問應把教材中所有與材料相關的知識點一一羅列,然后將這些知識點與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加以比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個要點。答題時,先寫教材中的原理,再引用材料中的關鍵句說明是體現(xiàn)這一原理的。
(2)“怎樣認識”。一般來說,這種類型的題目材料給出的是一個重大的社會現(xiàn)象,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談談對這一現(xiàn)象的認識。一般來說,命題有兩種情況,一是設問中有明確指定性的,二是不具有明確指定性的。解答不具有明確指定性的,首先,必須給回答定性,明確答題的角度,是政治學、經(jīng)濟學或是哲學的角度。其次,根據(jù)材料所描述的現(xiàn)象,從相應的角度去尋找教材當中的知識點;卮饡r先原理,后結合材料,要全面、辯證,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態(tài)度要鮮明。
(3)“怎樣做”。一般來講,這種設問都是給定做的主體(誰),政府、企業(yè)或個人,并且指定了某一方面的內容的;卮疬@類問題,應將所指定的內容或知識點搞清楚,將它明確化。然后,根據(jù)所給的材料一一對照,一致的就是所要回答的要點之一。基本模式是材料加原理或知識點。
(二)“反映型” “反映型”的設問,一般來說所給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圖表式的。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反映了什么問題或現(xiàn)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的什么變化。不管是哪種情況,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說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學的知識加以表明。做這類題關鍵是對材料所給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三)“為什么型” “為什么型”的設問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為什么說”,二是“為什么要”。 第一種情形的回答,首先應明確設問所涉及的教材中的知識點,主要講清其根據(jù)和意義。第二種情形的回答,把教材中的知識點與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加以組合。
(四)“意義型” “意義型”主要針對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義來設問的。對這種設問的回答,首先要明確是經(jīng)濟上的、還是政治上的,或是經(jīng)濟、政治兩方面的;卮鸬囊c要密切結合所學的知識,緊緊抓住材料中所提供的關鍵語句,不能亂編一通。如果是問政治、經(jīng)濟意義的,一般情況不必把政治、經(jīng)濟意義分得很清,分要點即可。有些意義還必須結合有關時事的論述。
(五)“啟示型”的解題方略 “啟示型”的設問,一般是以某典型的事件、事例為背景,談談該事例、事件的經(jīng)濟學、哲學或政治學的啟示。這種設問的回答,在對所給的材料進行認真的分析、提煉的基礎上,從經(jīng)濟學、哲學或政治學的角度去搜尋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能這樣做、不這樣做的危害的原理或知識點。答案一般寫明原理或知識點即可,不必展開去分析。
3答案要求
一是答案要簡約,案簡約也即答案的語言要言簡意賅。縱觀近幾年高考論述題的答案,簡約化的特點十分明顯。因此,考生們必須摒棄答論述題的“多多益善”的策略。
二是術語要規(guī)范,每年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政治科高考說明中均有恰當使用政治、經(jīng)濟術語的明確要求,在論述題答案的“綜合評價”中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
第三思維要多層次化多角度化,思維角度的多層次化多角度化,這是近幾年高考政治的新要求新動向。在日常的學習中,在對某一問題進行分析時,必須高度重視這種多角度的立體思維,要經(jīng)常進行思維的多向訓練,以提高作答論述題及其它主觀性試題的準確性和得分率。
第四答案的段落化序號化工整化
高中政治學科思維的養(yǎng)成
(一)要強化書本學習,活化基礎知識
學科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以學科知識為依托的,離開了基礎知識,所謂的方法和能力也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要落實書本知識,活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儲備必須抓好以下環(huán)節(jié):
(二)關注社會熱點,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思想政治課中講的抽象概念、原理、觀點對于沒有生活和社會經(jīng)驗的學生來講,沒有一定的直接經(jīng)驗做基礎是很難理解的。理論知識都是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直接經(jīng)驗,以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以學生對實際生活的了解、認識和感受作為認識理論的基礎,用事實說明道理,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的實效。
(三)搜集整理資料,點燃思維火花
充分利用課間課后時間 高中歷史,學生進行搜集加工整理有用的學習資料,學生在搜集和整理資料中,產(chǎn)生了許多課堂內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引起思考
總之,學有法則,學無定法。每個同學在學習這個問題上要不斷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而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照搬別人的方法。萬事開頭難,但如果你能夠長期堅持做好上述工作,就會培養(yǎng)一種科學的思維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4472.html

相關閱讀:我們的民族精神過關測試題